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感觉到职高学生存在一种不良的阅读习惯:一是阅读面窄量小,学生的阅读对象多以娱乐杂志、游戏刊物、“口袋”言情小说、怪异武侠小说、卡通画为主,基本没有接触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书籍;二是阅读层次较低,在阅读中,学生偏重娱乐性、故事性,缺少更深层次的审美需要与审美领悟。针对这些种种情况,帮助学生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也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和积极的认识活动是成功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国外在阅读教学中,普遍重视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他们指出,这是阅读教学中的“第一步”。美国人没有书房,却随时随地读书,他们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重视阅读兴趣,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有空便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并有一定的阅读量,且把这纳为平时的学习成绩考核之中,也就是说,每天坚持看一定量的书,就能加一定的分数。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读书老师赞同,还能加分,何乐而不为!同时,在阅读课外书这事上。笔者还与许多学生家长达成共识,鼓励学生看书,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因为有的家长认为来技校是为了学技术,而不是学什么理论知识。当然大部分家长是属于通情达理的一类。教师讲得有道理。为他们孩子好,他们也会欣然接受。于是,两年下来,学生的阅读量还相当可观。阅读速度也大大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到三年级,已没有了语文课,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已养成了阅读的良好习惯,不知不觉地也习惯了阅读,有的学生还偷偷告诉笔者,不看书心发痒。一个阶段不写点什么心中好像缺了什么似的。
  
  二、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平时,语文老师总要求学生课外读点书,但总有不少学生回答:“我们忙,没有时间”,“我们看到书就头疼”。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语,笔者都感慨万千,其实,学生不是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没有读书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过两句惜时的话,第一句是“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看书罢了”。第二句是“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总是会有的”。
  厚积薄发,博观才能约取。爱因期坦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找点空闲,找点时间,读点书!等车的瞬间,等人的空闲,等饭的空档,三两分钟,都可以读一篇千字文。
  学生不是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没有读书的习惯,而习惯决定人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这么多年来,笔者都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书籍,工作忙时也是如此。语文教师要读经典作品,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纸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于是利用这种好现象,笔者特地占用课前3分钟时间,让学生推荐自己看过的书。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他们的阅读面,还可以增长学生之间的友谊。笔者常布置一项特别的作业——写读后感,写得好的学生经常在班上受到表扬,且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让学生传阅。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烦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语文教师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笔者是学校的语文学科带头人,经常开展有关阅读方面的学科竞赛。如开展过全校性的讲历史故事比赛,开展过年级段的“读好书,好读书”活动。本学期,学校语文组在校教务科的牵头下,特别布置了一项阅读任务,让学生精读《开卷有益》这本书,同时,还向学生推出了20本高中生必读书籍,如《老人与海》、《雷雨》、《子夜》等,并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布置任务每班交上5篇读后感,然后在组内展开评比,并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篇,对于获奖的学生学校张榜公布,还特别奖给他们一些名著。这样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创设读书的大环境。笔者是学校的一名普通班主任,在本学期,笔者特地在教室的角落增设阅览角,自己购置杂志报纸。如《小小说选》、《青年文摘》、《读者》、《青年博览》、《少男少女》等。适当的时候,特别在自修时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
  当然,培养阅读兴趣的方法也很多。以上是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归为一句话就是: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重视、诱发、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与书为友。
其他文献
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看,课堂是一种“知识课堂”。是以知识为本的课堂。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接受式、被动式、封闭式的弊端。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生命”课堂,它是以人的自主发展为本的课堂。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中,语文课堂教学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提出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所谓“科学探
期刊
教育部2009年初发布的工作要点提到,要在中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国新闻网1月3日),国内外有志于推广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行动呼吁要回归到语文“读”的本色教育中。“朗读可以最直接地品味到语言的美,朗读能够培养我们对文字的感情和写作的勇气”(迟子建)。“朗读是让孩子喜欢阅读的好方法”(曹文轩)。《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各年段朗读的具体要求,朗读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读”,在今天的语文教育中
期刊
望海潮  秦 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的词牌最早见于柳永的《乐章集》,最著名的要算柳永写钱塘的“东南形胜”一首。作为后来人的秦观,虽在词的整体特色
期刊
导学案是伴随着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而产生的。目前,语文导学案的运用已经逐步成为推进语文有效教学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制存在着容量大、习题化等误区。事实上。语文导学案是课堂语文学习的“前置”,是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拐杖,导学案的编制必须充分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语文导学案应该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在文本知识的拐点处设置路标,在学习重点难点处设置阶梯,其
期刊
《干将莫邪》选自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而《干将莫邪》又是《搜神记》中的代表篇目。可以说当时小说还处在新生阶段,但《干将莫邪》却已初具短篇小说的规模,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情节完整而曲折起伏。下面具体分析它的曲折离奇的情节。  小说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干将铸成宝剑反被王杀害。干将铸剑“三年乃成”,王“欲杀之”是开篇的第一个波澜处。宝剑一雌一雄的交
期刊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叙写伽利略生平的人物传记(节选)。人物传记如果不善驾驭,容易写得平铺直叙,失去可读性。《斜塔上的实验》虽是节选,受到篇幅限制,但作者能出色地运用侧面烘托艺术,使人物形象性格鲜明,具有引人一读的魅力。    一、“正”主“侧”辅,初现性格    文章第1部分运用倒叙手法,叙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展现伽利略“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和思索的考察之下”和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想的
期刊
端午节回家,全家人聚在一起看电视。我和母亲总有说不完的体己话,就把父亲撂在了一边。父亲也不恼,只傻呵呵的看着我乐。忽然父亲说,闺女,给爸挠挠背。母亲在一旁嗔怪,你真是爱作怪,不是给你买了个“万事不求人”嘛!父亲嘿嘿笑着辩解,那东西挠着怪别扭的。  我笑着说,难得回来一趟,给爸挠挠背,也算是我的孝心了。我不轻不重地挠着,父亲眯着眼睛,似乎很享受。我忽然有些鼻酸,有多久没有和父亲这样亲近了呢?  说实
期刊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鲛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  我想,如果提起陆游这个名字,你一定会很熟悉,如果提起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钗头凤》,你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不过若是进一步问到这首词的产生过程,以及最初陆游是怎样把它写在墙上(而不是纸上)的具体感人细节,怕是就不
期刊
童年的记忆往往是美好的,可那条让我曾经捕捉到童趣的小河却与我渐行渐远了……  我的家居住在黄海之滨、离大丰县城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我家西边是一条静悄悄流淌的小河。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的小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小河中的水清得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两岸的婆娑树影。那河面上闪动着粼粼的水光,似闪动着千万只明亮的眼睛,凝视着两岸的秀色。春天。小河边的芦苇从地下冒出尖尖的角儿来,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小蝌蚪
期刊
细雨将一切拉成朦胧的一片。他看着。  他想。他一定不属于这个年代。他应是来自风雨飘摇的南宋,身着湖水般的锦缎蓝衫,羽扇纶巾,清辉月下,伴着抖落的桃花。狂笑酣饮的江南才子。  红黛青纱,残柳落花。他不止一次地想起那些朦胧无间的声色。青石板上归人过客嘚嘚的脚步声。深巷垂柳,花下重门。有人撩开那细碎的流苏帘,于是她出现在他的面前。她乌黑的发髻上斜插着珠钗,润自的珍珠,碧绿的蓝田玉,水粉的风蝶,还有那细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