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兴荣先生在1970年代就开始从计量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科学计量学,至今已发表有关这一领域的论文1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0本。年过花甲之后,对自己过去的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重新归纳总结, 并吸取少量他人成果的基础上, 进行深入的总结性研究,写作了66万字的《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数学原理》一书, 成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已在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是他在该学科近40年研究的结晶, 也是该学科领域有特色有一定代表性的重要成果 。
阅读本作,感到有以下特点:
1 研究视角新
科学计量学研究专著,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赵红州的《科学能力学》第二篇,到90年代初,谷兴荣先生《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研究》出版发行,至今已有相当一批科学计量学学术成果。但绝大多数专著都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谷先生对它的整体结构功能规律进行探讨,采用的是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谷兴荣认为:用文献计量学研究科学计量学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文献资料的分布结构和结构变化规律,这只是科学计量学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规律问题,社会环境、科技经费、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系,这些内容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不能解决的,只有计量经济学方法能解决。反过来,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研究科技文献与科技成果的分布问题。而且,年轻一代的管理学者,运用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方法写了不少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研究论文。可见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谷先生在本作中概括出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论著是有重要意义的。
2 观点新,创新程度大
此专著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并用数学方法给予表述。在第34页把全书的基本论点的来源列了一张表。从表中可见,全书共有61个论点,其中,由本书作者在过去首次提出,并且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过的有42个论点,占68.8%;吸收其他学者的论文论点有19个,占31.2%。由此说明本书作者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是相当大的。而且,多数论点都是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科学技术区际结构三大发展规律(两极分化、梯度转移、中心转移规律)的统一性原理等等,提法新颖,论证清晰, 很有意义。
3 内容广泛,涉及到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多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任何学科都是讨论研究对象的结构,外在表现形式和自身活动的方式,活动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三个问题,此专著对科学技术体系各方面的结构和结构演变规律都作了详尽的定量探讨,如科技研发的要素结构及其演变机制,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区际结构及这些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这些结构的内在各部分的弹性替代关系等。这部分内容将近30万字,是目前科技结构研究中最广泛最详细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于科学技术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和经济社会功能与研究效益问题,从五个方面写了近15万字。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链锁关系与替代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研发效益的历史变化规律等,都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传播、渗透、转化发展及其评价方面, 分为五个方面写有20多万字。包括科技传播与渗透效应的几个问题研究, 科技发展与科技转化的质量指标和质量诊断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规律与新陈代谢机制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活动的三大基本法则与行为边界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评价的四大指标与四大环节, 四大指标即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效益指标和综合指标。四大环节即指标的选取与选取标准环节, 指标分类环节, 指标的组合建模环节, 指标的测算与检验环节等, 都作了全面的量化研究。
由此可见, 本作是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中涉及面较广的大部头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4 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强,全书结构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内容较多,相互之间已经构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从编的层次看,第一编是讨论科学技术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以及横向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第二编讨论科学技术运行发展的机制和社会功能,前者是横向的,后者是纵向的。但都是指科学技术体系内在各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时间依存关系和变化关系。第三编讨论科学技术传播发展与评价理论,这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性发展规律,科技发展状态和科技活动结果的测评,与第一、二编相对应。每一编的各章之间,每一章的各节之间等都具有互为联系的系统性,相互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5 计量分析的普及面较广,定量分析的程度较高
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学术论著,有不少是定性定量参半,当中的不少论点是没有定量分析的定性讨论。而本书所有章节的论点都采取了定量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科技和经济分析的计量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只有统计数据和统计图表;第二层次是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有简单的数字公式概括,但没有测算测评;第三层次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有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的测算测评和因果性分析,因果性分析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等等;第四层次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使研究的多数内究都用数学语言表达,有关的科学发展原理都用数学推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本书基本上处于第三层次的程度,在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定量研究成果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达到第三层次的水平实属不易,在同类著作中也处于先进水平。
(本文作者系湖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阅读本作,感到有以下特点:
1 研究视角新
科学计量学研究专著,在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赵红州的《科学能力学》第二篇,到90年代初,谷兴荣先生《科学技术发展的计量研究》出版发行,至今已有相当一批科学计量学学术成果。但绝大多数专著都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谷先生对它的整体结构功能规律进行探讨,采用的是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谷兴荣认为:用文献计量学研究科学计量学主要是研究科学技术的文献资料的分布结构和结构变化规律,这只是科学计量学研究内容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科研经费的分布结构和演变规律问题,社会环境、科技经费、科技人才与科技成果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科技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关系,这些内容的研究是文献计量学方法不能解决的,只有计量经济学方法能解决。反过来,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研究科技文献与科技成果的分布问题。而且,年轻一代的管理学者,运用经济数学与管理数学方法写了不少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计量研究论文。可见这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谷先生在本作中概括出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论著是有重要意义的。
2 观点新,创新程度大
此专著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结构、功能、发展规律等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并用数学方法给予表述。在第34页把全书的基本论点的来源列了一张表。从表中可见,全书共有61个论点,其中,由本书作者在过去首次提出,并且先后以论文形式发表过的有42个论点,占68.8%;吸收其他学者的论文论点有19个,占31.2%。由此说明本书作者对科学学与科技管理计量研究的理论创新程度是相当大的。而且,多数论点都是有理论与实际意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科学技术区际结构三大发展规律(两极分化、梯度转移、中心转移规律)的统一性原理等等,提法新颖,论证清晰, 很有意义。
3 内容广泛,涉及到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多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任何学科都是讨论研究对象的结构,外在表现形式和自身活动的方式,活动功能、演变和发展规律三个问题,此专著对科学技术体系各方面的结构和结构演变规律都作了详尽的定量探讨,如科技研发的要素结构及其演变机制,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区际结构及这些结构的演变规律,以及这些结构的内在各部分的弹性替代关系等。这部分内容将近30万字,是目前科技结构研究中最广泛最详细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于科学技术的运作方式、运作机制和经济社会功能与研究效益问题,从五个方面写了近15万字。包括科学技术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链锁关系与替代关系,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功能及作用规律的定量研究,科学技术研发效益的历史变化规律等,都进行了系统的量化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传播、渗透、转化发展及其评价方面, 分为五个方面写有20多万字。包括科技传播与渗透效应的几个问题研究, 科技发展与科技转化的质量指标和质量诊断问题, 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规律与新陈代谢机制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活动的三大基本法则与行为边界的定量研究; 科学技术评价的四大指标与四大环节, 四大指标即数量指标, 质量指标, 效益指标和综合指标。四大环节即指标的选取与选取标准环节, 指标分类环节, 指标的组合建模环节, 指标的测算与检验环节等, 都作了全面的量化研究。
由此可见, 本作是科学学与科技管理领域中涉及面较广的大部头基础研究成果之一。
4 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强,全书结构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由于研究时间较长,内容较多,相互之间已经构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从编的层次看,第一编是讨论科学技术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科学技术的横向结构,以及横向结构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变化。第二编讨论科学技术运行发展的机制和社会功能,前者是横向的,后者是纵向的。但都是指科学技术体系内在各部分之间的空间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时间依存关系和变化关系。第三编讨论科学技术传播发展与评价理论,这是科学技术体系的整体性发展规律,科技发展状态和科技活动结果的测评,与第一、二编相对应。每一编的各章之间,每一章的各节之间等都具有互为联系的系统性,相互间有较强的逻辑性。
5 计量分析的普及面较广,定量分析的程度较高
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学术论著,有不少是定性定量参半,当中的不少论点是没有定量分析的定性讨论。而本书所有章节的论点都采取了定量分析方法。在定量分析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科技和经济分析的计量程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只有统计数据和统计图表;第二层次是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有简单的数字公式概括,但没有测算测评;第三层次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有简单的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相关的测算测评和因果性分析,因果性分析包括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等等;第四层次是在第三层次的基础上,使研究的多数内究都用数学语言表达,有关的科学发展原理都用数学推理的方式表达出来。本书基本上处于第三层次的程度,在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的定量研究成果中,能够较为全面地达到第三层次的水平实属不易,在同类著作中也处于先进水平。
(本文作者系湖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