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我国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不少城镇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剧。农业环境是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也是生态脆弱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亟待治理。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6018601
1 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1.1 传统耕作方式对农田的污染
传统耕作方式带来的污染:一是农业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对农产品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多。而农业生产所用的辅助产品“农膜”的使用以及生活用品中的塑料袋,又给环境污染带来了一个新的污染形式“白色污染”。二是污染水体。在我国水环境中,79%的总磷和57%的总氮来自农田和畜禽粪便,已超过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成为首位的污染源。三是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大为降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1.2 乡镇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污染
乡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大、经营粗放的特点,产生的废水、垃圾等有害物质,占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或超过一半,使周边环境、生态资源等立体空间受到了严重污染。再加上这些小企业设备簡单、产地简陋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产生了噪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粉尘物的污染留下安全隐患。
1.3 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生活垃圾环绕农村,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由于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有金属物质,又有化工物资,还有自然物资,分类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在没有分类、没有处理,甚至没有掩埋的情况下,受到日晒蒸发,所散发出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直接影响着周边农民的生命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
1.4 城镇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一些耕种手段也发生了改变。大量的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净化而污染地下水源,大量的生活垃圾占用耕地、污染耕地。快捷的收割手段,使得大量的秸秆被遗弃或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大面积家禽养殖,对河流周边环境都造成很大的污染。
2 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2.1 将环境因素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大系统
过去的城镇化建设,把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把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影响忽略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考虑进去,将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只有使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服务,并成为经济建设的坚强后盾,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在这个良性循环体系中,环保生态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而使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都能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中。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目标,环境目标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它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是否良性循环和城镇化建设是否持续发展。
2.2 确立农民的环保主体地位
第一,尊重农民的环保主体地位。农村的环境建设离不开农民,农民是农村环境建设中的主体。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群策群力,规划好农民的环保、生态蓝图,又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和愿望,进行发展和建设,决不能搞“一杆到底”、“一棒打死”的强加标准。只有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农村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向深入。
第二,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在发生环境纠纷后通过法律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从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出发,制定具有强制性的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监督整改。
2.3 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
第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把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运用于传统农业中,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目前,我国生态农业首先要积极发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和养殖的生态式,即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和的生态结构,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共生、互补、互利的关系,利用多种手段使物质和能量进行多层次转换,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再循环,能量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在生态农业的物质转化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添加剂、催化剂及农药等化学物质,防治有害物质进入生态循环链,同时要加强对种植和养殖生态链的防护和治理,以保证其生态链良性循环。
第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
平。加快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高效节约机械的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时,要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友好型的农业技术相挂钩,对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规模化养殖场也应给予补贴
2.4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农村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治本措施,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工业污染农村工业污染源整治是村庄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围绕农业工业污染源治理,先后组织开展了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环境信访积案集中化解行动、重金属行业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化工、电镀行业整治领导小组进行集中办公,推动分散的化工、电镀企业入园进区,实行集中治理,集中控制。
2.5 加强生态型城镇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生态型城镇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第一,与农村交通建设相结合。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交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加快环城公路建设,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外地车辆造成的污染,净化沿线周边乡村环境;二是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清理垃圾为重点,着力抓好交通沿线环境整治,还沿线乡村农民一个整洁干净的道路和空间;三是通过加强交通沿线的美化绿化建设,积极构筑绿色廊道,让沿线周围环境尽快靓丽起来,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功能,促进城乡在生态文明道路上一体化发展。
第二,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把防治环境污染、水源清洁、田园梳理和家园的合理布局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并根据乡镇的不同、村庄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做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绿色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使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白雪.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J].知识经济,2010.
[2]王祥生,张小燕.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
当前,我国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尤为突出,不少城镇的大气、水、土壤污染情况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剧。农业环境是农业自然资源的总体,也是生态脆弱区。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亟待治理。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环境保护;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6018601
1 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问题分析
1.1 传统耕作方式对农田的污染
传统耕作方式带来的污染:一是农业污染破坏土壤结构。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农药、化肥等化学产品对农产品的污染也在不断增多。而农业生产所用的辅助产品“农膜”的使用以及生活用品中的塑料袋,又给环境污染带来了一个新的污染形式“白色污染”。二是污染水体。在我国水环境中,79%的总磷和57%的总氮来自农田和畜禽粪便,已超过来自工业和城市生活的点源污染,成为首位的污染源。三是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大为降低,严重危害人群健康。
1.2 乡镇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污染
乡镇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大、经营粗放的特点,产生的废水、垃圾等有害物质,占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比重接近或超过一半,使周边环境、生态资源等立体空间受到了严重污染。再加上这些小企业设备簡单、产地简陋和环保意识不强,不仅产生了噪音,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粉尘物的污染留下安全隐患。
1.3 居民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生活垃圾环绕农村,严重影响着农村环境和农业生态平衡。由于生活垃圾成分相当复杂,既有金属物质,又有化工物资,还有自然物资,分类处理起来相当困难。在没有分类、没有处理,甚至没有掩埋的情况下,受到日晒蒸发,所散发出的废气和造成的污染,直接影响着周边农民的生命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
1.4 城镇周边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一些耕种手段也发生了改变。大量的生活污水不能有效净化而污染地下水源,大量的生活垃圾占用耕地、污染耕地。快捷的收割手段,使得大量的秸秆被遗弃或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大面积家禽养殖,对河流周边环境都造成很大的污染。
2 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对策
2.1 将环境因素纳入城镇化建设的大系统
过去的城镇化建设,把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把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影响忽略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就必须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考虑进去,将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生态平衡相结合。只有使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为经济发展服务,并成为经济建设的坚强后盾,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在这个良性循环体系中,环保生态与经济相互结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而使农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都能得到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农村城镇化的社会经济大系统中。持续发展必须兼顾环境目标,环境目标是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它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是否良性循环和城镇化建设是否持续发展。
2.2 确立农民的环保主体地位
第一,尊重农民的环保主体地位。农村的环境建设离不开农民,农民是农村环境建设中的主体。要充分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群策群力,规划好农民的环保、生态蓝图,又要按照农民的需要和愿望,进行发展和建设,决不能搞“一杆到底”、“一棒打死”的强加标准。只有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法律规定、符合农村发展要求的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向深入。
第二,加强农民环境权益保障,在发生环境纠纷后通过法律的渠道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第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从农村城镇化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出发,制定具有强制性的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并监督整改。
2.3 大力推广和发展生态农业
第一,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把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运用于传统农业中,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保护利用有机结合为一体,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功能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目前,我国生态农业首先要积极发展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立体种植和养殖的生态式,即利用现有的生态资源进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和的生态结构,使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共生、互补、互利的关系,利用多种手段使物质和能量进行多层次转换,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再循环,能量充分利用、合理利用。在生态农业的物质转化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添加剂、催化剂及农药等化学物质,防治有害物质进入生态循环链,同时要加强对种植和养殖生态链的防护和治理,以保证其生态链良性循环。
第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
平。加快推广节约型技术,全面实施好测土配方施肥,
推广化肥机械化深施、精准化施肥、诊断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高效节约机械的研发,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项目,把养殖场建成清洁能源中心、有机肥供应中心和废弃物处理中心;实施规模农业生态建设,积极推广农业清洁生产。
第三,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在对农业生产者进行补贴时,要将补贴与农户是否采用了节约型、友好型的农业技术相挂钩,对采用了配方施肥、化肥深施、施用有机肥等肥料合理使用技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选用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对畜禽粪便进行资源化处理利用的规模化养殖场也应给予补贴
2.4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农村城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增强全社会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习惯。应把农村改厕作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治本措施,积极探索农民群众自主管理的村庄保洁机制,对农村生活垃圾普遍实行定点封闭式堆集,有条件的地方应推广“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工业污染农村工业污染源整治是村庄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围绕农业工业污染源治理,先后组织开展了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环境信访积案集中化解行动、重金属行业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化工、电镀行业整治领导小组进行集中办公,推动分散的化工、电镀企业入园进区,实行集中治理,集中控制。
2.5 加强生态型城镇建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强生态型城镇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重视。
第一,与农村交通建设相结合。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与交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是通过加快环城公路建设,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降低外地车辆造成的污染,净化沿线周边乡村环境;二是通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以清理垃圾为重点,着力抓好交通沿线环境整治,还沿线乡村农民一个整洁干净的道路和空间;三是通过加强交通沿线的美化绿化建设,积极构筑绿色廊道,让沿线周围环境尽快靓丽起来,不断提升城镇整体功能,促进城乡在生态文明道路上一体化发展。
第二,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把防治环境污染、水源清洁、田园梳理和家园的合理布局等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并根据乡镇的不同、村庄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做到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绿色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使行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白雪.农村城镇化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其对策[J].知识经济,2010.
[2]王祥生,张小燕.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研究[J].环境与生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