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3G时代的到来,手机支付也进入了一个井喷发展的时代。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学者对于移动支付商业发展的观点,结合国内目前移动支付发展的最新动向,从分析移动支付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入手,推断出我国短期内移动支付应遵循的运营模式,分析移动运营商介入金融业务的影响以及具体方法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支付 产业链 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从2011年的2400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6700亿美元,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的用户人数也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却也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而没有达到其理论上的最大效益。
从2011年中国第三届移动支付产业论坛我们可以了解到,围绕着这一复杂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一个技术标准问题,而这个技术标准又与运营模式有关,移动支付由谁来主导是关键问题。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主要是三种运营模式,即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而这三种模式的应用时主要是从交易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银行为主体则是银行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第三方为主体则是第三方掌握了资金来源。
在中国移动支付这个新兴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的支付方式没有形成路径依赖,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法律限定、监管方式等都没有完善,这无疑给政府在协调多方利益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阻碍。同时,银行与移动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使他们难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合作。银行担心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侵占自己的传统支付手段市场份额,所以强烈合作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方主导,逐步融合,更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因此,我们认为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实现基础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运营,银行承担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如此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移动运营商具有的先动优势。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讯渠道是形成整个业务的主线索,而且有着现存的强大的网络平台,可以为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提供坚实的业务基础。另外,其有着广大的客户群、商业信誉良好、服务体系完善。最重要的是,移动运营商积极性较高,创新热情较高。移动运营商近些年在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上的投入显而易见,他们更有动力采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以此来通过新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带动其数据增值业务以及客户数的增长。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到2011年末,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了央行发放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获得许可证的是三大运营商全资成立的支付子公司,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商可以真正做到像支付宝一样的庞大的业务资源。运营商获得支付牌照后,会将其庞大的手机账号和支付账号进行无缝对接,必将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同时也意味着在移动支付标准问题上,各方都有了共识,也就是将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三大通信商介入支付业务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即通过通讯业和金融业的结合来发展移动支付。一旦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在支付领域大显身手,必将成为产融结合的一大经典案例,因此又必须研究一下这样的一个对于监管甚严的金融行业的渗透将会给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极其对产业链各方甚至于监管方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三、移动运营商主导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直接的利益莫过于其将获得蓝海的手机支付业务收入。支付牌照的获得使得运营商们可以从现在已有的小额支付业务拓展到大额支付,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因为客户的预存款产生的整体经济效益。届时,由于其强大的用户规模电信运营商将可以迅速发展另一项“超级支付宝”业务。
然后,基于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研究,我们发现移动支付业务对运营商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带来新增收入,而在于拉动内容应用发展、提升数据业务ARPU、降低离网率、吸引新用户并提升企业形象。利用3G网络通道占有独断优势的运营商们可以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据业务ARPU,因为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下载等操作将产生数据流量,这样就可以促进运营商内容应用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金融风险。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如果由移动运营商来主导,7亿移动支付业务潜力的存在,使得运营商们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之抗衡,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的金融政策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例如会使反洗钱难度加大,金融稳定性被破坏,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
2.宏观调控。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旦未来电子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即非现金支付比例提高,以移动终端为工具的手机支付就会成为我国电子货币支付的主要方式,而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总是会对一国已有的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影响,如何衡量货币供应量M2、如何控制货币的供给与市场操作都将给我国的央行调控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3.运作难度。从微观层面来讲,由于金融领域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根据SWOT分析法必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就目前来看,虽然三大运营商们已然获得支付牌照成功进入支付领域,但由于其业务还处于初创期,相关业务能力尚不够成熟。
四、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距离移动支付产业链完全的大统一而又协调发展的目标依然很远,即短期内无论是任何一方主导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都无法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行业标准归为统一、运营商主导的方向依然明晰。在综合国内外业界、学术界对于移动支付贡献的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分析,笔者就近期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产业链各方的协调分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产业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重要。
2.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创造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培养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度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引导其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支付。
3.政府应加强其管制和协调作用,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移动支付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法规,以规范市场的发展,协调各部分分工合作。移动支付牌照的发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政府针对产业链各方涉足金融领域设置具体的监管措施,例如如何加强对移动运营商防止电子货币的推进过程中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加强对于运营商们巨额沉淀资金的日常监管、扫清反洗钱的障碍,这些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都无力完成。
参考文献
[1]Ondrus,J,CamPonovo,G.,Pigneu,Y. A ProPosal for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ayment Environment.IEEE- ICMB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2005.
[2]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7.
[3]高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
[4]Rysma,M. Competition between networks: A study of the market for yellow pages.Review of Economies Studies,2005.
作者简介:陈康、徐典福、张沁、包蕴琪、郭媛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本文为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本科生项目的阶段论文。
(责任编辑:刘影)
【关键词】移动支付 产业链 运营模式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分析
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全球移动支付市场将从2011年的2400亿美元增加至2015年的6700亿美元,使用手机支付购买商品的用户人数也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2年移动支付的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却也由于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而没有达到其理论上的最大效益。
从2011年中国第三届移动支付产业论坛我们可以了解到,围绕着这一复杂的产业链目前我国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也就是一个技术标准问题,而这个技术标准又与运营模式有关,移动支付由谁来主导是关键问题。目前理论界和业界主要是三种运营模式,即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运营模式以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主导的运营模式。而这三种模式的应用时主要是从交易资金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具体来说,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也就是说移动运营商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银行为主体则是银行掌握了主要的资金来源;以第三方为主体则是第三方掌握了资金来源。
在中国移动支付这个新兴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新的支付方式没有形成路径依赖,需求也并不十分旺盛。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对于电子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的法律限定、监管方式等都没有完善,这无疑给政府在协调多方利益和主导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带来很多的阻碍。同时,银行与移动运营商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使他们难以在和谐的氛围中平等合作。银行担心移动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侵占自己的传统支付手段市场份额,所以强烈合作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笔者认为,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一方主导,逐步融合,更有利于市场的培育。
因此,我们认为在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初期,在实现基础合作的前提下主要采用以移动运营商为主导运营,银行承担结算功能,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解决方案的方式进行市场运作。如此选择的原因主要在于移动运营商具有的先动优势。移动运营商提供的通讯渠道是形成整个业务的主线索,而且有着现存的强大的网络平台,可以为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提供坚实的业务基础。另外,其有着广大的客户群、商业信誉良好、服务体系完善。最重要的是,移动运营商积极性较高,创新热情较高。移动运营商近些年在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上的投入显而易见,他们更有动力采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广移动支付业务,以此来通过新型的移动支付商业模式带动其数据增值业务以及客户数的增长。
二、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
事实上,到2011年末,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获得了央行发放的非金融支付业务许可证。由于获得许可证的是三大运营商全资成立的支付子公司,也就意味着今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通信商可以真正做到像支付宝一样的庞大的业务资源。运营商获得支付牌照后,会将其庞大的手机账号和支付账号进行无缝对接,必将使其在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发展壮大,同时也意味着在移动支付标准问题上,各方都有了共识,也就是将以三大通信运营商为主导的模式。
三大通信商介入支付业务为移动支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即通过通讯业和金融业的结合来发展移动支付。一旦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在支付领域大显身手,必将成为产融结合的一大经典案例,因此又必须研究一下这样的一个对于监管甚严的金融行业的渗透将会给我国的移动支付产业带来的各种影响极其对产业链各方甚至于监管方带来的全新机遇和挑战。
三、移动运营商主导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首先,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直接的利益莫过于其将获得蓝海的手机支付业务收入。支付牌照的获得使得运营商们可以从现在已有的小额支付业务拓展到大额支付,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因为客户的预存款产生的整体经济效益。届时,由于其强大的用户规模电信运营商将可以迅速发展另一项“超级支付宝”业务。
然后,基于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研究,我们发现移动支付业务对运营商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带来新增收入,而在于拉动内容应用发展、提升数据业务ARPU、降低离网率、吸引新用户并提升企业形象。利用3G网络通道占有独断优势的运营商们可以在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据业务ARPU,因为用户在业务使用过程中的浏览、下载等操作将产生数据流量,这样就可以促进运营商内容应用的发展。
(二)消极影响
1.金融风险。对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如果由移动运营商来主导,7亿移动支付业务潜力的存在,使得运营商们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没有其他任何一家银行可以与之抗衡,而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的金融政策的,同时也不利于对于金融行业的监管,例如会使反洗钱难度加大,金融稳定性被破坏,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金融风险。
2.宏观调控。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一旦未来电子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式即非现金支付比例提高,以移动终端为工具的手机支付就会成为我国电子货币支付的主要方式,而电子货币的大量使用总是会对一国已有的货币政策调控产生影响,如何衡量货币供应量M2、如何控制货币的供给与市场操作都将给我国的央行调控带来新的重大挑战。
3.运作难度。从微观层面来讲,由于金融领域涉及专业方面的知识,根据SWOT分析法必然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因此,就目前来看,虽然三大运营商们已然获得支付牌照成功进入支付领域,但由于其业务还处于初创期,相关业务能力尚不够成熟。
四、发展建议
笔者认为,距离移动支付产业链完全的大统一而又协调发展的目标依然很远,即短期内无论是任何一方主导的移动支付发展模式都无法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行业标准归为统一、运营商主导的方向依然明晰。在综合国内外业界、学术界对于移动支付贡献的文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对于移动支付产业链的分析,笔者就近期内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强产业链各方的协调分工合作,促进移动支付产业的共同发展,推进产业专业化分工。专业化的分工合作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与银行的合作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非常重要。
2.转变消费者的传统支付观念,创造移动支付的应用环境,培养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度以增加消费者对于移动支付的信心,培育移动支付市场,引导其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消费支付。
3.政府应加强其管制和协调作用,尽快出台专门针对移动支付产业的政策措施和监管法规,以规范市场的发展,协调各部分分工合作。移动支付牌照的发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需要政府针对产业链各方涉足金融领域设置具体的监管措施,例如如何加强对移动运营商防止电子货币的推进过程中对于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产生的不良影响,如何加强对于运营商们巨额沉淀资金的日常监管、扫清反洗钱的障碍,这些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都无力完成。
参考文献
[1]Ondrus,J,CamPonovo,G.,Pigneu,Y. A ProPosal for a Multi-per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ayment Environment.IEEE- ICMB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Business,2005.
[2]陈华平,唐军.移动支付的使用者与使用行为研究[J].管理科学,2007.
[3]高从.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M].北京邮电大学.
[4]Rysma,M. Competition between networks: A study of the market for yellow pages.Review of Economies Studies,2005.
作者简介:陈康、徐典福、张沁、包蕴琪、郭媛媛,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本文为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本科生项目的阶段论文。
(责任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