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理论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理论不重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论述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策略,展示了适合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作业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60
《全日制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地理的课程理念是“提供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立足于实际生活,教授的知识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存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定义和内容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和细心思考捕捉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并赋予抽象的书本知识丰富的生活内涵,生活化教学建立的基础是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不仅包括课堂上教学的生活化,还包括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地理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评价的实施、课后作业的布置等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涉及生活化的内容。在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在教师提供特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真实性的原则,即所举的例子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虚构的。对于学生在生活实践方面的自我探究过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升华。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塑造生活化原型,传授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直观的方法把相关地理知识展示出来,运用最广泛的是地图(影像图、景观图、地形图)、地球仪等,也可以将远离生活的地理知识与学校地理、乡土地理联系起来,还可以使用间接的生活见闻。如:在讲授不同的气候时,可以播放各地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感官的冲击。
(二)小组探究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研究,在调查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写详细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目的、步骤、组员的分工都要明确。然后,课上小组间可以交流和探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还可以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调查成果。最后,学生或教师关于小组的调查分析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正面评价为主,激励学生的探究欲和自信心。如:在讲解《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本省或本市的能源状况,包括本地区主要开发的能源、能源开发的条件、能源利用的结果和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自由发言,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巩固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教师不能把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地理知识,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如:在讲岩石的分类时,书上描写的很抽象,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见过,这样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相关博物馆观察岩石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参观瓷器厂,了解瓷器的烧制过程,从而明白岩石的形成过程。社会实践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四)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能力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从多维度进行考虑,既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还应包括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力。课堂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还要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业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业完全靠学生自己完成,没有教师指导和督促,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作业在教学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作业一般是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知识,并对下节课进行预习。这样就能够将教学过程连贯起来。布置作业也需要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作业不能是简单的做题、知识点的背诵。题海战术或许对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立足生活、紧靠生活、引领生活,实现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要把作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发挥创造精神,提高个人生存能力,促进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作业要来源于生活,教师为了巩固课堂知识,给学生设计的复习题目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在题目的旁边还应配上真实的图片,使单一的题目变得立体。如:作业中让学生描述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教师需要提供某一学生熟悉城市的全年降水变化图和温度示意图。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会产生亲切感,消除畏难情绪。
高中地理作业的生活化不仅局限于课后练习、相关测试卷或社会实践,还可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让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课后作业,展示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或游览的过程中,应将所听、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整理出与所学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探讨。
除了课后作业外,课堂活动作业也很重要。课堂活动作业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最大化的学习机会,学生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活动课堂中主要承担监督者、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课堂活动作业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组织全面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积极帮助学生提高生存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60
《全日制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高中地理的课程理念是“提供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内容时,都要立足于实际生活,教授的知识要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生存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定义和内容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和细心思考捕捉与书本知识相关的内容,并赋予抽象的书本知识丰富的生活内涵,生活化教学建立的基础是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经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不仅包括课堂上教学的生活化,还包括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地理知识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策略的选用、教学评价的实施、课后作业的布置等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应涉及生活化的内容。在生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现与地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并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学生在教师提供特定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真实性的原则,即所举的例子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不能是虚构的。对于学生在生活实践方面的自我探究过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全面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升华。
二、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塑造生活化原型,传授地理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直观的方法把相关地理知识展示出来,运用最广泛的是地图(影像图、景观图、地形图)、地球仪等,也可以将远离生活的地理知识与学校地理、乡土地理联系起来,还可以使用间接的生活见闻。如:在讲授不同的气候时,可以播放各地的影像资料,给学生感官的冲击。
(二)小组探究合作,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一个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研究,在调查的过程中,各小组要写详细的调查报告,调查的内容、目的、步骤、组员的分工都要明确。然后,课上小组间可以交流和探讨,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还可以让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调查成果。最后,学生或教师关于小组的调查分析进行评价。
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正面评价为主,激励学生的探究欲和自信心。如:在讲解《能源资源的开发》一节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调查本省或本市的能源状况,包括本地区主要开发的能源、能源开发的条件、能源利用的结果和影响。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自由发言,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习得知识、巩固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教师不能把教学过程局限在课堂上,应该多让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生活中感悟地理知识,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如:在讲岩石的分类时,书上描写的很抽象,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没见过,这样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相关博物馆观察岩石之间的差异,还可以参观瓷器厂,了解瓷器的烧制过程,从而明白岩石的形成过程。社会实践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加轻松。
(四)多样化的课堂评价方式,重视实践能力
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从多维度进行考虑,既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练习的完成情况,还应包括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能力。课堂评价的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三个方面,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还要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上。作业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作业完全靠学生自己完成,没有教师指导和督促,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律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作业在教学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作业一般是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知识,并对下节课进行预习。这样就能够将教学过程连贯起来。布置作业也需要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作业不能是简单的做题、知识点的背诵。题海战术或许对提高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立足生活、紧靠生活、引领生活,实现高中地理作业生活化,要把作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发挥创造精神,提高个人生存能力,促进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作业要来源于生活,教师为了巩固课堂知识,给学生设计的复习题目应该来源于生活中的实际,在题目的旁边还应配上真实的图片,使单一的题目变得立体。如:作业中让学生描述季风性气候的特点,教师需要提供某一学生熟悉城市的全年降水变化图和温度示意图。这样学生在做题时会产生亲切感,消除畏难情绪。
高中地理作业的生活化不仅局限于课后练习、相关测试卷或社会实践,还可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让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呈现课后作业,展示思维的结晶。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或游览的过程中,应将所听、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整理出与所学地理知识有关的内容,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师生间、学生间应积极的进行交流和探讨。
除了课后作业外,课堂活动作业也很重要。课堂活动作业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给予学生最大化的学习机会,学生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活动课堂中主要承担监督者、管理者、引导者的角色。课堂活动作业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中真实的例子,营造热烈的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教师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组织全面的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积极帮助学生提高生存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