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五哥程懋筠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教育家程希逸教授亲述笔录
  关于我堂兄程懋筠,他的生平作品等学术方面的建树,早有业内专家学者评说,我对此毋庸多言。我愿意将我多年来保存的回忆献给大家,尽管只是堂兄早年生活的一些琐碎片断。
  
  飘不尽的门第书香
  
  说起五哥程懋筠,就不得不提起我们程氏家族了。程家是一个大家族,世代书香。我们的高祖三兄弟皆为清嘉庆年间进士,官至一品。现在我的家乡江西南昌新建县,还能见到当时的程家大院。程家历代崇文重教。而近代跨入音乐殿堂向艺术方面发展的,五哥程懋筠是第一人。自他之后,程家平添一支音乐队伍:我们的侄女程浩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堂弟程思三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后任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女儿泰尔、宁尔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担任钢琴、作曲教学工作;长子程应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在哈尔滨师大音乐系任教;二儿子张坚也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在成都战旗歌舞团任艺术指导。我本人终生从事声乐教育工作,也是受五哥的影响。
  
  抛不去的创作才华
  
  上世纪30年代初,我在南京读小学尚未毕业,那时懋筠五哥年轻有为,已在南京大学任教,担任的仿佛是声乐系主任。懋筠五哥的作品被选中作为《国民党党歌》,后成为《中华民国国歌》。说起当时征选党歌一事,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那时,堂兄正处于事业的低潮期,他为人清高,不懂职场圆滑,又面临着系主任一职被撤换的可能,心情沮丧。他在书房里为应征国民党党歌而谱曲,完成后,自己却不甚满意,烦躁之下便将写好的稿纸一把揉烂,扔进废纸篓。事后,我的堂嫂舒文辉打扫废纸篓时发现了这份曲谱。觉得作品庄严肃穆,有浩然之气,应是很好的作品,便自己重新誊抄了一份,悄悄地寄给了当时的“党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最终,懋筠五哥的作品被选中。消息传来,连五哥自己都感到又惊又喜。
  
  忘不了的激情岁月
  
  1934年前后,五哥返回南昌,主持“江西省音乐教育委员会”(简称音教会)工作。我因那时还在南京读中学,音教会最辉煌的时候自然没能碰上。我与五哥相处较多的时间,是在抗战爆发后艰难困苦的日子里。“八一三”上海保卫战以后,我从上海回到南昌,在一个抗战宣传队工作。有一次,音教会组织群众学唱抗战歌曲,五哥找我说:“战事频频,音教会已经没剩几个人了,这次只好请你来教唱一回。”那时,音教会的音乐堂广场上聚满了群众,我站在音乐堂高高的台上教唱抗战歌曲,曲目好像是《大刀进行曲》。我边教唱边指挥,五哥则率领音教会十来个年轻人,站在我的身后帮腔。我那时还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教育,经验不足,加之群众热情激奋,我又紧张又激动。一遍遍教唱搞得我声嘶力竭,调门越唱越高。现场有些群众唱不上去,连身后帮腔的都颇感吃力,险些下不来台。事后,五哥对我说:“唱歌要有激情,但更要有控制感情的能力。”
  
  道不完的师长风范
  
  程懋筠在我心目里亦兄亦师亦友,他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一直影响着我终生的声乐教学工作。即便是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教学环境里,他组织的“师资训练班”在教学上也从来没马虎过。我的妻子刘凤羽(当时师资训练班的学生)对我说过,懋筠五哥每日的课程安排,如练声、视唱练耳、乐理、和声等总是严格规范地进行。他留给学生的印象,始终是那个身材不高但结实键壮的老大哥程懋筠,那个和蔼可亲对大家嘘寒问暖的老师程懋筠,那个喜欢无拘无束高声演唱《弄臣》选段《女人善变》的艺术家程懋筠。五哥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始终坚持客观评价,因材施教的原则,他曾对我说:“希逸啊,你的嗓子洪亮,但音色欠佳。”正是五哥的这句话,使我认识到自己嗓音音色不好,难以成为歌唱家,从此把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定位于声乐教学。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五哥始终关心我们年轻人的发展前途,不断地鼓励我们深造学习。受五哥的影响,许多学生和年轻人选择了音乐、戏剧专业。而我本人和刘凤羽以及屠咸若、胡德龙等人也先后入川深造,正式走上了艺术之路。
  
  压不垮的君子风骨
  
  堂兄虽然是国民党党歌的作者,自身却不是一名国民党员。正因为他作了党歌,才华横溢,国民党当局极力要求他入党。甚至施加压力,却都被他拒绝了。五哥也也曾一度表现出脆弱的一面。随着抗战条件越发艰苦,音教会曾经拥有的交响乐队和合唱队、话剧队、改良平剧队最终难以维系,均解散了。此时的五哥偏偏爱上了那里的一名钢琴女教师张某某。五哥五嫂奉父母之命结合,多年相伴,相得益彰。五哥为了音教会的日渐衰颓和自身陷入情感危机寝食难安,时时长吁短叹。1940年夏,我入川求学之前从赣州到遂川当时的音教会所在地看望兄嫂。那时他和原配夫人舒文辉住在一个小学里。一天晚上,他邀我到院子里喝茶聊天。他是个极有诗才的人,便对月长吟,可惜如今我记不真切了。那也许是他最为潦倒的一段时间。后来,他的叔父,时任江西省教育厅厅长程世煃得知此事后,对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瞎子提胡琴上街叫卖,其中都有宣传抗战的有心人!”这句话对五哥震动很大,他逐渐振作了起来,积极地组织“音乐师资训练班”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把音乐教育和抗战宣传紧密结合在一起。抗战胜利后,五哥曾应邀到台湾讲学,当地学校以优越的条件挽留五哥留台,但五哥婉言谢绝,依然回到大陆。解放后,五哥原在上海某大学任教,后来应一所条件艰苦的边远地区大学——兰州师范大学的邀请去教学。在赴任途中,行至西安,五哥突然中风瘫痪,身边人遣人将五哥送回到分别多年的发妻,我的五嫂身边,五哥从此南归养病。
  如今五哥已逝去经年。每当回忆起五哥在音乐教育事业上所走过的漫漫长路,我仍十分的敬佩,眼前总是会浮现五哥在生命最后一刻的画面——已中风瘫痪多年的他,仍不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让长子程应锟背负着他,颤颤巍巍地走向音乐厅。
其他文献
为庆祝中央音乐学院建院55周年,作为北京之外唯一一个分会场,河南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12月16日在郑州演出了一场世界华人作曲家作品音乐会,上演了吴祖强、杜鸣心、徐振民、郭文景、唐建平、关峡、周虹、方可杰、李仲党、张新珉10位作曲家的作品。  这是一场超长的音乐会,近135分钟的时间内上演了10位作曲家的10部作品。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及北京的作曲家有6部作品,河南作曲家也有4部作品演出。10部具有不同艺
期刊
莫里尼是上世纪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她1904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7岁时跟随名师赛夫西克·奥塔卡习琴。她的一把价值连城的小提琴于1995年失窃。直到如今,除了窃贼外,谁也不知道这把小提琴究竟被藏到了哪里。  失窃的这把价值达300万美元的小提琴,是莫里尼的父亲于1924年买给她的礼物,她也主要以这把琴来演出。这把琴的来历着实不俗:那是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于1727年所亲手制造出来的作品。
期刊
你有五峰挺秀天然的神韵  摩崖石刻溢满诗情画意  你有晴崖飞雨润泽的叠翠  西镇云海剑艳绮丽  啊 西镇吴山——  美似五朵青莲  宛若神态仙姿  镇守在金鸡鸣瑞的陈仓大地    你记载祖先繁衍的神奇  传承风雨沧桑周秦礼仪  你铸就人文与自然的奇迹  彰显吴岳神山的灵气  啊 西镇吴山——  你是千古华章  你是世代传奇  根植在人文初祖的炎帝故里    你寄托炎黄子孙的祈求  蕴含平安和谐的象
期刊
接连震动世界影坛的超级系列片《指环王》三部曲之后,精力旺盛、仍不甘心的新西兰新锐导演彼得·杰克逊又制作了堪与影史上所有“重磅炸弹”式巨片相媲美的《金刚》,然后以影片主角大猩猩那样干脆利落、无所顾忌的动作,把完成片抛在了瞠目结舌的世界观众面前。  此前,以《King Kong》为名的同一题材故事片主要有1933年和1976年两个版本,在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自然是前一部。拍摄于有声片之初的这部最早的《
期刊
今年年初,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颁布了“上海文艺创作精品荣誉榜”,其中惟一的音乐作品是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强斌作曲的室内乐·弦乐六重奏《飞歌》,该作品同时荣获全国第十一届音乐作品文华节目室内乐作品一等奖)。  弦乐六重奏《飞歌》是为两把小提琴、两把中提琴、两把大提琴而作。“飞歌”是黔东南一带苗族的民歌体裁,陈强斌从这种悠扬的歌声中受到了深刻启示,写下了具有浓郁苗族风格的音乐。该曲成功地运用了六
期刊
老歌曲——流行唱,令人遗憾    在今年春晚歌曲演唱中,有好几处看到、听到一些用流行唱法演唱传统的老歌曲的情况,总感到别别扭扭,乐句唱得不伦不类,甚至词不达意。例如:有几位歌手在唱那首少年儿童喜爱的《春天在哪里》时,移声移调,轻重音颠倒,故意地把有的词字延长和减短,把小黄鹂几个字唱得支离破碎。真让人啼笑皆非!  无独有偶,在晚会后半场又有那位叫做谷峰的流行歌手,据说又在用美国蓝调歌曲风格演唱那首脍
期刊
音乐评论家们在说到古典音乐的危机时提到门票和唱片收入的持续下降。然而,韩国钢琴家白建宇指出,危机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是在于演奏音乐的这些人。  白建宇在首尔市中心为他新发行的“贝多芬奏鸣曲”专辑和举行的音乐会做宣传时说,真正的问题是对古典音乐的商业性滥用。白建宇批评了古典音乐家的随意转型,他说:“牺牲音乐的质量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随意转型,包括娱乐化倾向在很多有天分的年轻音乐家之间以古典音乐的普
期刊
如果窗外有雨  如果寂寞在此刻泛起  你张开无邪的双臂  带来一份绿色的狂喜  我品味上天的赐予  收藏着幸福的点点滴滴  仿佛天地在此时融聚  盛裹着一个诱人的秘密    那一天你绝望地离去  窗外下着散乱的雨  你静静地消除所有的痕迹  我傻傻地想还原我们的过去  你黯然地挥挥手  打湿了我所有梦呓    南村外杏花一夜开齐  深巷里一片阒寂  窗檐前似曾相识燕  掠过你的一丝笑影翩然而去  
期刊
他不是篮球场上那个叱咤风云、威风八面的“小巨人”,而是音乐界开拓了瑰丽宝地的奇才;他不是北京人,却对京韵文化情有独钟;他所创作的《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等歌曲曾被一位老艺术家称作“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歌曲形式”,开京腔京韵“戏歌”之先河,他就是“戏歌”的开山领路人军旅作曲家姚明。    独辟蹊径    1985年,姚明由沈阳军区空军文工团调到北京空政歌舞团(现为空政文工团)。作为
期刊
“中国爱乐乐团2006年新年音乐会”将于2006年1月1日在保利剧院举行。这场音乐会延续了中国爱乐新年音乐会年年出新意的特色,除安排了贝多芬的《莱奥诺拉》第三序曲、李斯特的《第二号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丑角晨歌》和苏佩的《诗人与农夫》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名曲外,还特邀享誉国内外的歌唱家袁晨野、戴玉强加盟,他们将在音乐会上演唱选自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托斯卡》中的《奇妙的和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