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之风吹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教师们纷纷迎风起舞。杜郎口模式,“循环大课堂”模式,“自学·交流”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乱花渐欲迷人眼,层出不穷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迷惑了,校长迷惑了,甚至专家也迷惑了。
静心思索,课改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课堂更加高效。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基于这个目的,我在课堂上大胆地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大胆尝试,课改初现端倪
十年前,为了使自己更轻松些,突发奇想,我把一些自读课文和文言文教学交给班上的一部分优生来完成。于是“小老师们”很高兴,情绪高涨,研究氛围浓。为了讲清一篇课文,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首先对课文内容做自我理解,解决疑难时查阅工具书,优生间相互交流,学习老师设计课堂提问,布置作业。转眼间,有模有样的教师走马上任了。课堂上,班上学生感到新奇,尽力配合着小老师们完成任务。经过一期的尝试,优生们的胆大了,语言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会思维,学会学习了,不仅在语文课上,他们把这些方法沿用到各科,他们领先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检验结果,发现优生更优,但由于只是使一部分同学得以提高,所以不敢大面积使用,只在自读课文或简单的文言文中使用,尤其是我出去学习期间,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大大的将我解放了出来,初步感受到课堂改革换种形式所带来的愉悦。2005年,我班中考语文优生实现了45%的好成绩。
二、深入探索,理论渐次完备
后来,记得在07年左右,进行了第一届江阳教育论坛,一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小组合作学习,再加上实验小学童敏老师的一节“我育我学’课,这些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都深深的震撼了我。回去我立马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我也把我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分小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对小组学习很感兴趣,每一节课,感觉都热热闹闹的,当初认为,课堂气氛很浓,但在逐步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那是喜欢说话,喜欢交流的同学的天下,仍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出于沉默状态:不说话,不思维,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鉴于此种情况,我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成立了一个微型课题《农村初中生话语霸权现象的研究》,尝试首先从分组开始,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活泼的一组,沉默寡言的为一组……,我主要对不善于言谈的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我分析原因,找他谈心,了解家中情况,交给读书方法,督导学习,“晓之于理,动之以情”,尽量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我的关爱和帮助下逐渐地树立了自信解除了拘谨,我发现。我班学生的整体水平逐渐得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高效,并且是适用于学习文言文,尤其是对于言的学习,效果最佳。2008年的中考,我两个班的平均分居江阳区乡镇第一名。
三、系统实践,课堂实现高效
课堂模式的多样化席卷了中国教育界,教育的春天迎面而来,让我更坚定地认为课堂改革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于是更加灵活的课堂改革模式来到了我的课堂。
首先:自主学习,又称预习。凡是课文的学习都让学生先自学。依据语文教学一般规律,学生得自主学习文中的字词,作家作品,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作整体把握。这些成为了每课必做的事。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答案的完善。学会理出文中的疑问之处,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此过程的学习时间依据文章的不同而不同。有的5分钟,有的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甚至可能整节课。教师在这一系列学习过程中看似无事可做,实际上,教师此时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学生的学习中去发现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梳理,列出主次,这是教师顺利进行下节课的重要依据,正所谓以学定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可及时针对有问题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惑,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好机会一个好环节。
然后:经典大讲堂。这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学生得以突破,得以飞跃的关键所在。所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每一步的设计都应精当而艺术。很多课改模式中都是学生交流阶段,可我不只这样认为。我把学生上节课一些普遍的疑惑梳理到白板上,特别是觉得一些特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现学生真正的疑惑所在,从而对他进行启发,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把中断的链接及时衔接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这就是所谓的点拨,让学生有所悟性,让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升华,这里创造。学生会真正的从潜意识改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反馈阶段.由于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在课堂上领悟到的方法,如果不进行即时运用,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巩固。巩固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出示练习,这是传统的巩固法,这对于一些文章也有用的。也可以让学生针对一篇类文让学生自己出一两题,自己设计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做练习巩固内容,生生之间讲评,引起相互的探讨,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适时点拨。
其实,这些仅是我课堂的一个方面,还有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等方面,课堂模式也与此不同。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敏锐地发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的纠结处及时的得以解开。结合具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都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上。课外以优生引领差生,教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的精神的培养。其实,要达到课堂的高效不仅是课堂模式的改革,还有教师思想的转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生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教师要有善于点拨的艺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诸多方面。课改,让课堂更精彩!
静心思索,课改究竟为了什么?为了课堂更加高效。为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将学生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放在突出位置,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自主参与,完成素质教育。使中国的教育更人性化,培育素质人才,更好的服务社会。
基于这个目的,我在课堂上大胆地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大胆尝试,课改初现端倪
十年前,为了使自己更轻松些,突发奇想,我把一些自读课文和文言文教学交给班上的一部分优生来完成。于是“小老师们”很高兴,情绪高涨,研究氛围浓。为了讲清一篇课文,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首先对课文内容做自我理解,解决疑难时查阅工具书,优生间相互交流,学习老师设计课堂提问,布置作业。转眼间,有模有样的教师走马上任了。课堂上,班上学生感到新奇,尽力配合着小老师们完成任务。经过一期的尝试,优生们的胆大了,语言交际能力提高了,学会思维,学会学习了,不仅在语文课上,他们把这些方法沿用到各科,他们领先于同年级的其他同学。检验结果,发现优生更优,但由于只是使一部分同学得以提高,所以不敢大面积使用,只在自读课文或简单的文言文中使用,尤其是我出去学习期间,这种教与学的方式大大的将我解放了出来,初步感受到课堂改革换种形式所带来的愉悦。2005年,我班中考语文优生实现了45%的好成绩。
二、深入探索,理论渐次完备
后来,记得在07年左右,进行了第一届江阳教育论坛,一位专家为我们带来了小组合作学习,再加上实验小学童敏老师的一节“我育我学’课,这些全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都深深的震撼了我。回去我立马尝试小组合作学习。于是我也把我两个班的同学进行了分小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们对小组学习很感兴趣,每一节课,感觉都热热闹闹的,当初认为,课堂气氛很浓,但在逐步的实施过程中逐步发现,那是喜欢说话,喜欢交流的同学的天下,仍有一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出于沉默状态:不说话,不思维,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鉴于此种情况,我决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成立了一个微型课题《农村初中生话语霸权现象的研究》,尝试首先从分组开始,同质分组,异质分组,活泼的一组,沉默寡言的为一组……,我主要对不善于言谈的进行监督和指导。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我分析原因,找他谈心,了解家中情况,交给读书方法,督导学习,“晓之于理,动之以情”,尽量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我的关爱和帮助下逐渐地树立了自信解除了拘谨,我发现。我班学生的整体水平逐渐得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给课堂带来高效,并且是适用于学习文言文,尤其是对于言的学习,效果最佳。2008年的中考,我两个班的平均分居江阳区乡镇第一名。
三、系统实践,课堂实现高效
课堂模式的多样化席卷了中国教育界,教育的春天迎面而来,让我更坚定地认为课堂改革能让课堂更加高效。于是更加灵活的课堂改革模式来到了我的课堂。
首先:自主学习,又称预习。凡是课文的学习都让学生先自学。依据语文教学一般规律,学生得自主学习文中的字词,作家作品,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作整体把握。这些成为了每课必做的事。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问题的设计,答案的完善。学会理出文中的疑问之处,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此过程的学习时间依据文章的不同而不同。有的5分钟,有的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甚至可能整节课。教师在这一系列学习过程中看似无事可做,实际上,教师此时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从学生的学习中去发现一系列问题,并进行梳理,列出主次,这是教师顺利进行下节课的重要依据,正所谓以学定教。另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教师可及时针对有问题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及时解惑,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其实,这也是分层次教学的一个好机会一个好环节。
然后:经典大讲堂。这是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非常关键的一环,也是学生得以突破,得以飞跃的关键所在。所以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每一步的设计都应精当而艺术。很多课改模式中都是学生交流阶段,可我不只这样认为。我把学生上节课一些普遍的疑惑梳理到白板上,特别是觉得一些特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现学生真正的疑惑所在,从而对他进行启发,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把中断的链接及时衔接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获。这就是所谓的点拨,让学生有所悟性,让学生的灵性在这里升华,这里创造。学生会真正的从潜意识改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反馈阶段.由于初中生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在课堂上领悟到的方法,如果不进行即时运用,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巩固。巩固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出示练习,这是传统的巩固法,这对于一些文章也有用的。也可以让学生针对一篇类文让学生自己出一两题,自己设计答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所做练习巩固内容,生生之间讲评,引起相互的探讨,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适时点拨。
其实,这些仅是我课堂的一个方面,还有综合性学习,作文教学等方面,课堂模式也与此不同。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敏锐地发现每一位学生每一个问题的症结所在,让学生的纠结处及时的得以解开。结合具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都被广泛的应用到课堂上。课外以优生引领差生,教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的精神的培养。其实,要达到课堂的高效不仅是课堂模式的改革,还有教师思想的转变,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生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对这些信息教师要有善于点拨的艺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诸多方面。课改,让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