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心电监控4D-CTA观察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搏动和随访复查情况,评价搏动点的临床意义。
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共纳入48例患者62个未破裂动脉瘤进行4D-CTA检查,将扫描结束后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得出一个心动周期内时间间隔均为5%的20组数据包,经工作站三维软件处理后,得到20幅图像及动态图。将同一部位连续3幅及以上图像发现小泡状或小尖状凸起,判定该凸起为搏动点。根据有无搏动点出现分为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每例患者在3个月以后进行3D-CTA或4D-CTA复查。动脉瘤直径、瘤颈比在有搏动点组和无搏动点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瘤颈和随访时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高血压史、2型糖尿病史、吸烟史等指标在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同时采用ROC曲线分析瘤颈比对动脉瘤搏动点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62个未破裂动脉瘤中,28个动脉瘤有搏动点,瘤颈比在有、无搏动点组间分别为1.5±0.3和1.1±0.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4,P<0.01),并且当瘤颈比>1.2时,诊断搏动点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70.6%。经过随访复查,28个有搏动点的动脉瘤中,11个可见动脉瘤形状的改变;34个未见搏动点的动脉瘤中,5个可见瘤体形状的改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3),有搏动点的未破裂动脉瘤更容易发现动脉瘤形状的改变,OR值为3.753。
结论瘤颈比大的未破裂动脉瘤容易在心电监控4D-CTA中发现搏动点,而有搏动点的动脉瘤更容易在随访中发生形态改变;心电监控4D-CTA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破裂预测方面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