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规律的有效整合初探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l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能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它与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整合起来,能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加深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起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如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一课,作者在文字中所饱含对失去的土地的强烈感情,那种在文字中奔腾的思绪,对于对那段历史已不甚了解的初中生,已经没有什么感染力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上课时,通过东北的美丽富饶与日军铁蹄之下的生灵涂炭二组画面进行对比,并且配上悲壮的音乐《松花江上》,在强烈的视听结合的情境之下,通过最直接的感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这种情境之下,学生已能与课文的语言文字产生较为强烈的共鸣。在课上,有的学生泣不成声,甚至连听课老师都为之动容。在这种氛围之下,学生各种感官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成功地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初步的感知。
  二、结合课文,加强体验,促进学生整体感知
  多媒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通过提供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把需要学生有意注意接受的知识,变为无意注意并轻松获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上《木兰诗》一课中,我使用了FALSH所制作的动画,伴随着配乐的课文朗读,花木兰替父从军、从军途中、获胜归来等几个过程的画面逐渐展示,使本来比较枯燥无味的文言文教学,顿时变得有趣起来,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时暴发出惊叹的声音,花木兰这个女英雄形象,在教师分析课文之前已在学生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课文获得深刻的整体感知。
  三、突出难点,品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这一特有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与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平台,教师就由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取代了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的陈旧的教学模式。
  如在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中,学生很难把握文中细致、生动、准确的人物描写。我在上课时,先展示出各个作家的肖像画,先请同学进行描述,再由学生找到文中描写的语句,然后进行对比,他们自然而然地发现,同学的描述有许多不到位的地方,进而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兴趣、主动探索、提升审美能力
  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
  如在上《黄河颂》这课时,我把这篇课文作为学生“观赏黄河、了解黄河、感悟黄河”活动课的载体,在上课过程中,以《黄河颂》的写作思路为线索,至始至终穿插着黄河的图片,黄河的音乐,描写黄河的诗文,结合多种审美载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审美活动。相比较于单纯的课文文本分析,学生十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由教师设定的审美活动中,对于黄河的汹涌澎湃、对于黄河的历史作用、对于黄河这个意象的深刻含义,学生有了较为深刻的见解,并且这些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审美活动创造出来的审美感悟,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启发想象、主体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影响,语文训练不够全面,常以重复、繁琐的语文练习代替广泛综合的训练,使学生不堪重负,而效果甚微;作文训练机械化、模式化,往往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生活气息,更难体现青少年的个性特点。久而久之,造成思维的僵化等缺陷。而如果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进而能有效地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学生对鲁迅所描述的百草园的乐趣不能有太大的体会,针对这种情况,我展示了几张百草园的图画,让学生试想一下,如果你小时候在这百草园能有什么可以玩的事情?并且用一段写出来,让同学评价下,谁说的有理、有趣。这节课上,同学的热情非常高,初中生丰富的想象力及爱玩的天性,经过老师有目的的引导,最后变成一篇篇充满天真浪漫情趣,并富有个性的文章,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理解。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只要我们适时、适当地运用,就能提高效率,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把多媒体教学融入语文课改教学的一般规律当中,进行有效、有益的整合,就能更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关键字】趣味化作业 新课程 愉悦  【内容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适应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作业观,构建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作业设计体系,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让语文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一座桥梁。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统一走向多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大都依赖于兴趣。”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摘要: 在素质教育推行的大时代背景下,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参与式和竞赛式教学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缺点,努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变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不断的探究知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塑造学习心理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时代需要的主动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竞赛式教学;体育教学    各高校对体育竞赛的重视程度较为乐观,但体育竞赛的教育价值未
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必修(Ⅲ)《第21课 新文化运动》中有幅插图,标题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左二)与李大钊(右一)、胡适(右二)等教授在北京西山卧佛寺合影。》。此照片一共四个人,教材介绍了其中三个我们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历史风云人物,另一个身材高大的“巨人” (左一)是谁呢?广大师生较为陌生,他的名字叫蒋梦麟。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受到数学本身抽象性与纯粹性的影响,在讲授过程中难以把握。从所反馈的信息来看:似乎数学课堂教学的割据并未得到太多的改变。同行们大多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试图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应试为导向的数学教学大环境中,一切以分数为评判标准的功利性教育氛围,难以实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营造一种合理的教学环境,则是现阶段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教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能源,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和首要问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关键。由于生物不列为升学考试科目,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因此,有效地利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推行素质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的一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诗的国度。诗词的发展,在我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中,源远流长,光彩夺目。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是古代文学的精粹,也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能继承传统文化,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觉悟,陶冶情操,而且能领悟到古诗词高超的语言艺术和艺术手法。中学生如果能在自己的作文里,恰当地引入古诗词,将会使文章文采飞扬,满口生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获得“清如许”
七三年五月原燃化部电子计算机应用会议以后,特别是深入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厂电子计算机应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党的领导,加强了与西安交大、西北大学,化工第六设计院,
医学教学在多媒体广泛引入教学领域之前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仅凭一根粉笔和一张嘴,同学们听着一成不变的声音,看着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演绎,确实再生动的内
用一种射流电流计系统可测量电流在非绝缘导线上的流动情况。其敏感元件是一个射流振荡器,它的输出频率与电流所产生的热量成函数关系。这样的装置能做得十分灵敏,例如正在
我厂是从事化肥生产的地方工厂。多年来由于设备比较陈旧,生产工序岗位分散,不利于调度而人力浪费很大,加之工作环境差,严重地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多快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