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疫情当下,目前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模式转换,难以适应新世纪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因此,对课程建设中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设置进行改革,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课堂建设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改革,均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效。
关键词:护理;多轨共融;人才培养;改革
一、引言
疫情当下,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我们对当今医护专业的学生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当今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模式转换,难以适应新世纪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因此,我院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从课程建设中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设置进行改革,到专业建设进行了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再到课堂建设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改革。在三大建设的改革中,我们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改变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理论学时占比偏大,实践学时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保健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调整,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突出“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1:1并逐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计划实施1+x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保育员与育婴师证改革试点工作。
(2)突破单薄的单向教学模式
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密切与医院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校内实行仿真的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与医院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对于校内“双师证”教师队伍的配备。加强“校校、校企合作”新机制,紧紧围绕本地学校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实行护理专业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多轨”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医院或社区护理工作过程相符合[1],让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在护理岗位上的见习、实习、工作内容相一致,起到校内校外多轨道共融。
(3)改变老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双语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注重科学性,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融“教、学、做”为一体,提倡开展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欲望,并结合课程特点积极开展考试模式改革。
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总结
我院自2019年以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改革,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课程建设之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设置改革
2019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根据国家专业标准与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比例,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增加的课程有:健康评估、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营业与膳食。
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有: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人体形态与结构、儿童护理。
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有:信息技术、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使得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达1:1,并逐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计划实施1+x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保育员与育婴师证改革试点工作。
(2)专业建设之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医院为依托,培养护理岗位所需人才,按照行业对护理人才规格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实行护理专业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依托校内和医院仿真实训或实训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实习环境中,完全实现与实际岗位角色的互换,即“教师”为“带教护师”、“学生”为“护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
2020年以来,校内实训共建约6000平方米,设备资产300万元,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重点护理实训基地的主要部分,有模拟护士站、急诊模拟室、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室、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室、外科模拟室、建设重症监护室、基础急救训练室等多间校内实训室,可同时容纳近千名学生进行实训。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芗城中医院、漳州正兴医院、漳州第三医院、九龙医院等多家合作医院。同时,在专业方面多轨建设了三年制、五年制、二元制,学生数达近2千人,响应了国家扩招政策和弥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课堂建设之多元化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实践教学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式。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现场教学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双向交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了演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护理专业课程的技能部分都是本地区常见病护理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课堂书本知识,而是更加实用、更加生动、更加广泛的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的教学法有:演示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综合实训法、角色置换教学法、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临床见习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 周春美.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高职护理专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42-44.
作者简介:郑竹艺(1993 -),男,毕业于宁德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现任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教师,主讲《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
关键词:护理;多轨共融;人才培养;改革
一、引言
疫情当下,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我们对当今医护专业的学生教育进行了深入思考,当今培养的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素质是否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目前的传统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护理学科发展和护理模式转换,难以适应新世纪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因此,我院对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从课程建设中的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设置进行改革,到专业建设进行了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再到课堂建设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改革。在三大建设的改革中,我们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改变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模式,理论学时占比偏大,实践学时不够,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保健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我们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调整,使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突出“教、学、做”一体,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1:1并逐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计划实施1+x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保育员与育婴师证改革试点工作。
(2)突破单薄的单向教学模式
需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密切与医院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学生需积极探索,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去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通过组织学生到医院和社区进行实地考察,校内实行仿真的模拟训练等多种方式来完成教学,与医院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加强对于校内“双师证”教师队伍的配备。加强“校校、校企合作”新机制,紧紧围绕本地学校在稳定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实行护理专业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多轨”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医院或社区护理工作过程相符合[1],让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在护理岗位上的见习、实习、工作内容相一致,起到校内校外多轨道共融。
(3)改变老式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方法方面,尝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以及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在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双语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度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注重科学性,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方面、融“教、学、做”为一体,提倡开展灵活多样的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动手欲望,并结合课程特点积极开展考试模式改革。
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总结
我院自2019年以来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改革,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课程建设之课程体系与课程比例设置改革
2019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根据国家专业标准与省教育厅文件精神要求,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比例,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时,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增加的课程有:健康评估、护理心理、护理礼仪、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营业与膳食。
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有: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人体形态与结构、儿童护理。
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有:信息技术、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使得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达1:1,并逐步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计划实施1+x改革试点工作,开展保育员与育婴师证改革试点工作。
(2)专业建设之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医院为依托,培养护理岗位所需人才,按照行业对护理人才规格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实行护理专业多轨共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依托校内和医院仿真实训或实训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实习环境中,完全实现与实际岗位角色的互换,即“教师”为“带教护师”、“学生”为“护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
2020年以来,校内实训共建约6000平方米,设备资产300万元,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级重点护理实训基地的主要部分,有模拟护士站、急诊模拟室、基础护理技能实训室、内科护理技能实训室、外科模拟室、建设重症监护室、基础急救训练室等多间校内实训室,可同时容纳近千名学生进行实训。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有芗城中医院、漳州正兴医院、漳州第三医院、九龙医院等多家合作医院。同时,在专业方面多轨建设了三年制、五年制、二元制,学生数达近2千人,响应了国家扩招政策和弥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3)课堂建设之多元化教学改革
护理专业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式,实践教学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式。随着学校的发展,我们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现场教学为重点,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采用双向交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开展了演示式、案例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制作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护理专业课程的技能部分都是本地区常见病护理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实教学过程,使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课堂书本知识,而是更加实用、更加生动、更加广泛的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要的教学法有:演示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综合实训法、角色置换教学法、技能操作竞赛教学法、临床见习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 周春美.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高职护理专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1):42-44.
作者简介:郑竹艺(1993 -),男,毕业于宁德师范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现任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护理学院教师,主讲《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