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龄化社会是当今困扰世界各国的一大问题,各国国情不同,经济发展速度不一,老龄化社会出现的时间节点也不同。但是老龄化问题给社会带来的问题又大体相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由于老龄化的人口,生产要素,生活习惯,养老社保等问题都在影响着政策的制定。从实证研究出发,探寻我国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找出合适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现状与问题 实证研究
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的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系数提高。从2005到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44亿增长到1.7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1.03%提高到13.2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4.5%,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而发达国家中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从总人口的7%增长至总人口的14%用了24年,而英国经历的时间是47年,挪威和法国分别用了92年和115年。[1]由于中国老龄化人口变化迅速,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影响不容小觑。[1]
1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河北省人口2000年11月底统计数字为6744万人,2010年数字为7185万人,人口年均增长0.6%,65岁及以上人口由472万人增加到632万人,年均增长3.3%。[2]河北也在逐渐失去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人力资源,而家庭可支配的收入也在承受考验。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就目前来看,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是压在年轻一代心头上的“大山”。组建一个小家庭非常困难,而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更加困难。
1.1 养老问题。老人要安享晚年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这一模式延续了几千年,但是在城乡两元养老体系下,问题又都各不相同。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住在农村,而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吸引了大批农民入城务工,农村的老人则承担起劳动力的缺口,而繁重的劳动使这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在体力上明显不支,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中的养老虽然没有农村中老人的超强劳动,但是,城市中的养老问题更为复杂,更为隐秘。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而子女数的减少和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导致的家庭养老负担过重,以及年轻人孝顺观念的淡薄和家庭的代际倾斜,也都削弱了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
1.2 人文伦理问题。城乡家庭中父母独守“空巢”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据全国老龄办的官方统计,无论现在还是将来,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但是,由于青年人外出工作,并不与老人一起居住,平时的联系只是靠电话维持,工作忙的时侯可能电话都不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常常依靠自己的子女而生存,即便是生活上能自立,但在精神上存在极大的依赖性,甚至依附于子女。一旦老人生病或发生意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可能会孤独的死去而不被及时地发现,还有的老年人选择自杀,造成人伦悲剧,不能让这种现象在社会中蔓延。
1.3 劳动力问题。过快的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力减少,社会生产成本增加。河北农村劳动力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面临“谁来种田”的问题。2013年通过调查河北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市——邯郸市农村,例如广平县平北街,常住人口1017人,207户,耕地面积1567亩,外出打工的就有三分之二,农业人口中一半以上已经转移;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65岁及以上的占了20%;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学历及以上的不到1%,依靠这些人能否实现农业跨越,是个严峻的问题。由此可见,农业和粮食问题,是中国未来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不抓紧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农业劳动力呈现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了。
1.4 消费问题。老年人口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及其构成等方面,都有与其他人口不同的特点。老年人在大宗商品消费上需求降低,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上升。老年人自身生活消费比较保守,尤其在农村中,老年人的消费几乎几年不变,这和老年人口由于自身的生理机能及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相关。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弹性消费不大,不会“锦上添花”式地消费。
2 创新老龄化社会管理机制
2.1 树立“以老养老”的思想观念,推动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社会经济迅速转型,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分化组合。在这种趋势下,老年人的生活被人们越来越不关心,以前的天伦之乐也被儿女们的繁忙工作打破。老年人选入了多方面的尴尬中,退休下来,无事可干,在家里想含孙弄怡,孩子们却不在身边。孤独成为这个时代老年人最大的特征,它让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时社会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对与子女的牵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但是如今的社会伴随着激烈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工作定居,强化了子女独立意识。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必须树立“以老养老”的思想观念,老人们也要学会自我排解,正确看待子女“离巢”,不必为此感到悲伤。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老人要学会逐渐转变以子女为中心的思维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悦。
老年人必须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中,可以从岗位退休,不能从精神退休。从情感、文化娱乐,知识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加强老年人的自身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推动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
2.2 以社区为基点,以家庭为纽带,建立老年人管理组织。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因此,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首先,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今,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421”家庭模式的影响,一对年轻夫妇根本无暇照顾4位老人,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再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2.3 以远程教育为平台,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一是把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完善老年人活动设施纳入地方财政经费预算,政府要加大对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投入,进行财政经费专项安排,建设标准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包括娱乐、健身、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活动设施的作用,有计划地改、扩建现有的老年人活动设施,改善老年人活动场所面积小、功能少的现状。
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如高校和研究所中许多老龄人,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发展老年教育,出于经济的困难或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日)厚生省年金局. 厚生白皮书[M].厚生问题研究所,2000:344,350.
[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hetj.gov.cn/hetj/tjgbtg/101374627640719.html
[3]于米娜,申维娜,于丽娜.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价值工程,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河北省老龄化和谐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457203D-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朝晖(1976-),男,河北赵县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主任科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周海霞(1980-),女,河北沧州人,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水志国(1977-),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 现状与问题 实证研究
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发展,人的寿命的延长,老龄化系数提高。从2005到201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44亿增长到1.7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1.03%提高到13.26%,占全球老年人口的21.4%,相当于欧洲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总和。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高达4.5%,约为总人口增长速度的5倍。而发达国家中日本65岁以上老龄人口从总人口的7%增长至总人口的14%用了24年,而英国经历的时间是47年,挪威和法国分别用了92年和115年。[1]由于中国老龄化人口变化迅速,在未来经济社会中的影响不容小觑。[1]
1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河北省人口2000年11月底统计数字为6744万人,2010年数字为7185万人,人口年均增长0.6%,65岁及以上人口由472万人增加到632万人,年均增长3.3%。[2]河北也在逐渐失去经济发展中所需的人力资源,而家庭可支配的收入也在承受考验。两个年轻人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重任和一个孩子的家庭压力。就目前来看,住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是压在年轻一代心头上的“大山”。组建一个小家庭非常困难,而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更加困难。
1.1 养老问题。老人要安享晚年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养老方式,这一模式延续了几千年,但是在城乡两元养老体系下,问题又都各不相同。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大部分人口住在农村,而农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城市吸引了大批农民入城务工,农村的老人则承担起劳动力的缺口,而繁重的劳动使这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在体力上明显不支,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养老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中的养老虽然没有农村中老人的超强劳动,但是,城市中的养老问题更为复杂,更为隐秘。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整日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而子女数的减少和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导致的家庭养老负担过重,以及年轻人孝顺观念的淡薄和家庭的代际倾斜,也都削弱了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
1.2 人文伦理问题。城乡家庭中父母独守“空巢”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据全国老龄办的官方统计,无论现在还是将来,95%以上的老年人都要在家里养老。但是,由于青年人外出工作,并不与老人一起居住,平时的联系只是靠电话维持,工作忙的时侯可能电话都不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常常依靠自己的子女而生存,即便是生活上能自立,但在精神上存在极大的依赖性,甚至依附于子女。一旦老人生病或发生意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可能会孤独的死去而不被及时地发现,还有的老年人选择自杀,造成人伦悲剧,不能让这种现象在社会中蔓延。
1.3 劳动力问题。过快的进入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力减少,社会生产成本增加。河北农村劳动力呈现严重的老龄化趋势,面临“谁来种田”的问题。2013年通过调查河北省经济发展较好的市——邯郸市农村,例如广平县平北街,常住人口1017人,207户,耕地面积1567亩,外出打工的就有三分之二,农业人口中一半以上已经转移;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65岁及以上的占了20%;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学历及以上的不到1%,依靠这些人能否实现农业跨越,是个严峻的问题。由此可见,农业和粮食问题,是中国未来日益严重的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粮食供应就会出现严峻的考验。如果我们不抓紧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我们面临的就不仅仅是农业劳动力呈现严重老龄化的问题了。
1.4 消费问题。老年人口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及其构成等方面,都有与其他人口不同的特点。老年人在大宗商品消费上需求降低,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上升。老年人自身生活消费比较保守,尤其在农村中,老年人的消费几乎几年不变,这和老年人口由于自身的生理机能及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变化相关。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不花,弹性消费不大,不会“锦上添花”式地消费。
2 创新老龄化社会管理机制
2.1 树立“以老养老”的思想观念,推动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社会经济迅速转型,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分化组合。在这种趋势下,老年人的生活被人们越来越不关心,以前的天伦之乐也被儿女们的繁忙工作打破。老年人选入了多方面的尴尬中,退休下来,无事可干,在家里想含孙弄怡,孩子们却不在身边。孤独成为这个时代老年人最大的特征,它让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时社会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闭,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老年人对与子女的牵挂比任何时候都强烈,但是如今的社会伴随着激烈竞争,中国越来越多的子女不得不离开父母,远赴他乡工作定居,强化了子女独立意识。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必须树立“以老养老”的思想观念,老人们也要学会自我排解,正确看待子女“离巢”,不必为此感到悲伤。子女成年以后离家独立是正常现象,也是社会发展趋势,老人要学会逐渐转变以子女为中心的思维状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保持精神愉悦。
老年人必须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中,可以从岗位退休,不能从精神退休。从情感、文化娱乐,知识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加强老年人的自身需求,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推动老年人身心全面发展。
2.2 以社区为基点,以家庭为纽带,建立老年人管理组织。老年人对社区的依附性逐渐增加,因此,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迫在眉睫。首先,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现今,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不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同时受“421”家庭模式的影响,一对年轻夫妇根本无暇照顾4位老人,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依托社区就近进行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再次,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社区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2.3 以远程教育为平台,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一是把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完善老年人活动设施纳入地方财政经费预算,政府要加大对老年人活动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经费投入,进行财政经费专项安排,建设标准化老年人活动中心,包括娱乐、健身、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完善老年人活动中心网络,充分发挥现有活动设施的作用,有计划地改、扩建现有的老年人活动设施,改善老年人活动场所面积小、功能少的现状。
虽然人口老龄化,使得青年劳动力数量下降,老年人体力上的衰退,但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在实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增加了他们收入的同时,也有效地弥补了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可以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如高校和研究所中许多老龄人,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可发展老年教育,出于经济的困难或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发展老年教育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日)厚生省年金局. 厚生白皮书[M].厚生问题研究所,2000:344,350.
[2] 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hetj.gov.cn/hetj/tjgbtg/101374627640719.html
[3]于米娜,申维娜,于丽娜.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价值工程,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软科学计划项目:河北省老龄化和谐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2457203D-4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杨朝晖(1976-),男,河北赵县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主任科员,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
周海霞(1980-),女,河北沧州人,河北传媒学院英语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水志国(1977-),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