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合与传承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洋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就是南北外交间的互动关系。当时南北政府对峙,对外关系错综复杂,双方不但互相竞争,还有相辅相成之处。必须全面考察,才能掌握当时中国外交的全貌以及从北洋外交到南京外交的传承性。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自居中央政府法统地位,致力于维护临时约法,谴责北京为非法政权,指控其在外交上亲日卖国,誓言武力讨伐之。但广州在外交政策上基本与北京类似,都在争取列强支持与承认,主张改正条约。
  1919年巴黎和会时,南北外交合作派遣代表团,表明中国虽有内争,但对外一致,唯在代表团领导地位及是否提出废除“中日民四条约说帖”,以及是否签署对德凡尔赛和约等问题上,南北代表间有争执。
  1920年底孙中山回到广州,希冀成立正式政府以争取列强承认,但未获成功。1921年华盛顿会议时,广州自称代表中国,拒绝与北京合组代表团,并宣称不承认华会签署有关中国之条约。此外又为关余问题,多次与列强发生冲突,与西方列强渐行渐远。1923年初,孙中山决定推行联俄政策,实行国共合作,外交上与世界革命趋近,广州政府接受苏联派遣之政治军事顾问及财政武器援助,开始宣扬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4年底孙中山赴北京,却无法消解与北方实力派军人之矛盾,同时谴责临时执政段祺瑞宣称“外崇国信”和承认中外条约。次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嘱中要求国民党唤醒民众,并与平等待我之苏联合作,在最短时间内废除不平等条约。
  广州政府“革命外交”的特色,基本上就在于联苏、动员群众与废约,意识形态上受苏联世界革命之影响,与北京外交之联英美、借重职业外交官与修约相对应。南北外交表面上南辕北辙,实践上却往往相辅相成,构成中国外交一体之两面。

“到期修约”


  1925年“五卅惨案”之后,北京政府于6月24日向华会列强提议修约,四日后广州谴责修约,坚持要废约,与北京之主张愈发泾渭分明。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宣言外交方针为立即废除不平等条约,随即决定与英经济绝交,发动省港大罢工,严厉打击英国对华贸易,“革命外交”初试啼声。同时北京政府与列强开关税特别会议与法权会议,但都没有达成具体结果。
  1926年初,北京外交部决议采“到期修约”方针,对条约到期国家各个击破,并锁定国力较弱之比利时为试金石,11月北京政府宣布《中比条约》期满失效。国民政府则于7月誓师北伐,进军神速,10月就攻克武汉,工运农运扩及长江中游。居于在华列强马首地位的英国,体认到中国民族主义力量强大,若列强持续拒绝在修约上对华让步,势必将中国民意推向苏联,造成更大灾难。伦敦于是决定变更对华政策,争取中国人的好感,10月与国民政府达成协议,结束大罢工,又派遣新任驻华公使积极与武汉国民政府接触,并于12月发表变更对华政策建议案。
  英国新政策最初用意在于争取国民政府好感,然因发布时机凑巧,帮了北京大忙,促成比利时让步,不仅延展海牙常设国际法庭的诉讼,与北京展开修约谈判,还主动表示愿意归还天津租界,让北京之“到期修约”方针渡过难关。
  英国对华新政策因日本不同意中国无条件征收华会附加税而受阻,加以国民政府内部亲苏力量仍强,1927年初中国群众冲击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构成对英国示好新政的一大羞辱,同时北京张作霖也罢免英籍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之职,伦敦内部恢复对华强硬之说一时甚嚣尘上。然而英国下定决心贯彻新政策,调整做法改采软硬兼施,一方面派员到武汉交涉归还英租界,同时派遣上海防卫军吓阻群众冲击租界;另一方面和北京政府谈判归还天津租界。英国此举,对国民政府一时未见成效,对北京外交却助益甚大。1927年北京外交部与法、日、比、英、西、墨、秘等国进行修约交涉,与希腊、波兰、捷克等国进行订约商议,并与英国谈判归还天津租界,北洋末期之外交大放异彩。
  3月下旬,国民革命军进入南京,与列强发生冲突,引发南京炮击案,加以张作霖于4月初搜查北京苏联使館,伦敦有大员认为对华新政策完全失败,主张支持张作霖在华“反赤”。此时蒋介石积极表态,先向外国记者表示不会以暴力及暴动取消不平等条约及收回租界,只要各国平等对华,皆可和好亲善,随即于12日发动“清党”,不久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重订新约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外交政策逐渐转变, 5月10日伍朝枢就任外交部长,报告云:对外政纲本总理遗训,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对不平等条约先用协商废除之政策,列强以平等待我者皆可为友。此主张与广州、武汉之联俄反帝废约之外交大不相同,与北京之修约主张趋近。
  11月12日北京外交部宣布《中西条约》期满失效,23日南京外交部发表对中外条约态度宣言,强调期满条约失效,次日声明《中西条约》期满作废,并抢先公布中西未订新约前之临时办法,显示了南北外交上微妙的互动关系。12月广州事件后,国民政府通令与俄绝交。随即宁汉复合,以南京为中央。
  1928年1月9日蒋介石通电复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国民党在二届四中全会确定联俄容共之局完全告终。黄郛接任外交部长,发表对外宣言云:按外交手续与各国厘正不平等各约,期获平等地位,等于事实上承认中外条约的有效性。黄郛模仿北京改组南京外交部,他当时被视为北方国民党的核心人物,而外交次长、参事、司长、科长等亦多来自北京。4月中美解决宁案换文,为美国承认南京之先声,国民政府国际地位大为提升。
  5月3日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在济南发生冲突,黄郛辞职。张作霖曾电南京:停止内争一致对外,南京也曾想透过北京政府驻法公使要求国际联盟召集理事会议,实行国际调查或公断,后因提案取证困难,遂告搁置。此时北京政府已然日薄西山,与列强的修约交涉多陷于停顿,但仍有最后之夕阳霞光,5月19日《中华波兰友好条约》在北京签署,26日《中华希腊通好条约》在巴黎签署,但此二平等互惠条约尚未批准互换,北京政府即告倾覆。   6月2日张作霖通电下野,次日離北京,4日在皇姑屯被炸殒命。8日阎锡山部入北京,全国名义上统一。14日王正廷就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职,自称实行“革命外交”,遵循总理遗教“废除不平等条约”。但他在15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取消不平等条约,余于三年前在北京时,即定有一种方法,务期到期修改,故当时如法国之安南商约、比约等均如期修改,以律北京外交部,即据此方法办理,现在仍将继续进行。”
  7月7日王正廷发表有关一切不平等条约宣言:中华民国与各国间条约之已届期满者,当然废除另订条约;其尚未期满者,国民政府应即以正当之手续解除而重订之;其旧约业已期满而新约尚未订者,应由国民政府另订适当临时办法处理一切。
  此所谓“重订新约”方针,其精神与1926年初北京内阁通过的“到期修约”一脉相承,值得注意的是时任北京外交总长的就是王正廷。南京在北洋修约的基础上,继续与各国交涉,1928年下半年到1930年5月,与十余国签署关税条约或通好条约,恢复了关税自主权,并朝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方向迈进。

修约主流


  探讨大革命期间中国外交的发展脉络,若单看广州、武汉到南京国民政府“革命外交”之废约历程,容易以偏概全。应注意同一时期北洋修约的发展,以及南京、北洋间的外交互动以及传承关系,才能掌握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
  当时北洋之“到期修约”受南方激进外交影响,实质上是“修约”与“废约”的融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虽仍自称实行“革命外交”,事实上已与北洋趋近。南北以不同的方式攻击条约,竞相以外交成就争取民意支持,常可收相辅相成之效。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受到国民政府“革命外交”的强烈冲击,改变对华政策,愿意配合修约,无意中帮助推动北洋外交,最后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重订新约”外交方针。整体而论,废约是革命高潮时的口号,可暂而不可久,长远来说,修约仍是主流。
  南京政府的国际法人地位继承自北京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中央政府,其外交显然与广州、武汉政府之革命性质不同,反而与北京政府相近似。从世界观来看,南京外交不再走联俄路线,放弃了打倒列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世界观,改走英美路线。从政策面上来看,南京政府的外交方针,尤其在对待中外条约方面,表面上仍继承广州、武汉以来“革命外交”之名,但已强调不用群众暴力,改采合法手续修改条约的方式,实质与北京“到期修约”已无二致。
  在人事面上,南京国民政府与北洋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南京政府成立伊始就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军事北伐,官僚南伐”“南京政府,北京内阁”之说。南京历任外交部长伍朝枢、黄郛、王正廷,都曾任职于北京政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洋外交官如顾维钧、罗文干、施肇基等,先后担任南京外交部长。其下之次长、司长、参事、秘书等,出身北洋者比比皆是。至于驻外使领馆,南京政府则全盘接收自北洋。
  总而言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北洋外交的成绩,给予较高评价。北洋外交官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在提升国际地位及维护国权上取得不俗成果;在修改条约上能善用国际有利契机及国内昂扬民气,废旧订新成绩斐然;其外交政策在中国外交的传承上,也对南京国民政府有深远影响。北京政府虽被推翻,其外交上的精神、策略与人才,仍传承下来继续为国家利益服务。
  注意清末、北洋到南京政府外交上的连续性,可让国人对近代史的理解更加宽广平允。
作者为台湾东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其他文献
我是詹姆斯·布坎南先生一个学分的学生,这学分来之不易。他的课程须连上五个整天。老师目光冷峻,治学严谨,同学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五天所学,令我受益至今。  仍记得一个漫天风雪的清早,我来到布坎南先生专用的独栋“布坎南之屋”,才得知学校宣布停课两小时。布坎南严格遵守规则,与我们坐在一起,认真消磨这两小时——他读《华盛顿邮报》,我们读书。屋外风雪涌动,屋内温暖静谧,空气中游荡着一丝咖啡和烘饼的香味——这
期刊
2013年伊始,上海浦东。  随着一只金黄色机械手臂的翻转、回旋,在600摄氏度高温下,三四斤重的银白色金属卷板,在青烟中被迅速抓取,放置到下一个工位,干脆利落。经过一道道流水线工序后,末端摆满了成型的壳体。这是上海日立电器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日立)钣金工厂的壳体生产车间,20台色彩夺目的机器人正在作业。  每台机器人在固定位置,可操作两台或多台设备。在等离子焊接工位,几名工人散布其间,或调整机器人
期刊
近几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对非贸易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中非贸易额为1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自2009年以来,连续四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  近期中国国家主席对非洲的访问、以“金砖国家与非洲”为主题的德班峰会的召开,无疑又为中非关系更上层楼增添了巨大助力。  在为中非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人们也必须正视并妥善应对中非关系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
期刊
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治国理政的第一年,改革再一次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自1978年以来的30多年间,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中国整体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但由于财政体制一时难以撼动,税制改革因此牵动人心。  从纳税人负担变化简单地理解税制改革,无非是减税和增税。而在微观经济仍需提振的情况下,减税是减少企业负担、增强经济活力的上佳之选。然而包裹在“结构性减税”一词下的减税政策的效果,却并不明
期刊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在即,多方预期,其主题将聚焦各类事关农业生产及经营的深层次体制问题,其重点目标之一,仍是提升农业生产及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在工商业大资本下乡将受到严格限制(详见《财经》2012年第33期“‘一号文’聚焦农业组织化”)、农民缺乏有效贷款抵押物情况下,通过互助式金融组织形式让农民“抱团取暖”,将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性途径,亦是农村金融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对于农村互助金融,是否
期刊
《财经》记者近日从多个渠道了解到,囿于光纤宽带投资回报周期太长、投资回报率太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今年将对实装率低的地区减少或停止宽带提速普及工程,而此前盛传将获得固网新牌照的中国移动则有意放弃固定宽带市场。  2012年,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宽带市场的投资总和超过600亿元。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从3月工程目标提出到2012年底,全国计划新增3500万宽带用户,实际完成4300万户。  2012
期刊
一个国家的转型道路漫长而曲折,可能需要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发展史似乎也说明了这一点:统一至今,已过去20多年(事实上,东德的转型在统一之前就已展开),原东德地区的经济表现仍未尽如人意。因此,对于转型路径的反思,也需要一些耐心。  在这个意义上,写在东德转型第一现场的《冰冷的启动》似乎显得有点过于“及时”。从事后回顾的角度来看,作者们在1991年对当时采取的转型路径
期刊
中国地产行业似乎一夜之间复苏了,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这一动向近期颇为明显。  从去年底开始,北京某楼盘连夜暴涨几十万元的消息不断涌现,开发商们一扫限购政策实施以来的愁云惨雾,重新变得踌躇满志,部分持币观望的购房者开始紧张起来,在二手房交易领域,罕见的新年景气也有所浮现。  以北京东二环附近一个二手公寓为例,2012年12月初,房地产中介报价每平方米3.5万元,低于该项目2010年底约4万元的成交均价
期刊
反腐声浪持续高涨,改革再次面临契机。  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称,“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这次会议既有新年反腐大计的部署,亦可观新一届中央集体的施政风向。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已多次就此公开表态。他首次出访时在广东指出,“现在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
期刊
国门渐开之后,国人一直对新加坡模式青睐有加。个中缘由,并不复杂,如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所言,“中国政府之所以重视借鉴新加坡,固然因为其经济腾飞、社会稳定、人民安居的傲人成绩,使得其成功经验较为值得借鉴;也因为其华人社会的背景和一党长期执政的国情与中国大陆存在种种相似,使得其成功经验较为便于借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令人趋之若鹜的新加坡模式也并非那么容易模仿,遑论复制。在新加坡国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