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音乐致敬你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mengxi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生活的琐事越来越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音乐了。早晨起来打开手机会听戴夫考兹的《我相信》,遥远的旅途乘车的路上会听lama的《远方》,夜间散步会听萨克斯《绿袖子》,午夜构思难以入睡,喜欢听《安娜小笺》。记得,那年去千里之外的县城工作,孤灯难眠,整夜地在听约翰●丹佛的《乡村的路带我回家》。
  我蓦然回首,发现音乐成了我前行之路的灯塔,擎起我生命之路的无数个支点。它成了我血液沸腾的激活因子,支撑着我的思绪和呼吸,承载着我的梦想。一路逶迤一路歌,一路托起的咏叹,激情、泪水和欢笑!
  有时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自己的骨子里这般狂爱音乐,而且不仅喜欢国内的美仑美奂的曲调,更痴迷于域外的音乐。从家庭遗传和环境熏陶来说,爷爷奶奶和爸爸更喜欢二人转《王二姐思春》《杨三姐告状》之类的,妈妈对音乐不感冒,喜欢听评书《岳飞转》《瓦岗寨》。那时,把收音机调拨出《茉莉花》《江南水乡》,他们则一脸茫然,趁我转身之际马上会调出评书或二人转。
  我不曾迷惘,继续在过往的生命里寻找音乐的承袭和遗传。追溯追溯,我记忆的光标定格在少年时小学校旁大柳树下。那时,我们是三年级学生,深秋的黄昏,天空高远,空气明澈,我和班上十几个喜歡音乐的同学坐在小杨木凳子上,一个美丽的女教师怀抱着手风琴,在夕阳斜辉下,边拉琴边唱边舞。她十指修长,灵活美妙地在弹动,乌黑的大波浪头发和紫花白地的连衣裙,随风起舞。我们被动人的琴声和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牢牢地吸引住。那一幅美丽的画面,深深定格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她就是我最为喜爱的音乐老师张喜婷。她为我们奏唱着《北京的金山上》《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等革命歌曲。
  她高大的身影,出神入化地奏唱,把歌曲演绎得活灵活现,我们几乎感觉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就站在我们身边观看她的演出。喜婷老师的音乐感染力非常强,随着音乐的节拍旋律,她的眼神、面部表情和手指的灵动,腰身和脚的优美地抖动,深深吸引了我们每个学生。
  后来刮起风来了,别的同学都散去回家,唯有我和廖娜两个还恋恋不舍地跟在老师身后。张老师就背起手风琴,左手扯着我右手扯着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
  依稀记得老师的家在学校的后身,七拐八拐,走了好多台阶才到了她的家里。老师的爱人是个很健壮的男人,听说前几年是我小学的校长,后来退下来了。他正在家给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蒸包子。见我们来了,他很热情地给我们俩拿包子吃。我当时饿急了伸手就去接,结果被廖娜偷偷地打了一下,我连忙收回手说不饿。张老师看见了,又把包子接过来,递到我和廖娜的手里。她轻轻地拍着我的头说,快吃吧,鸡蛋西葫芦馅的。我几口就把包子吃了,廖娜则低着头慢慢地吃着包子。
  吃过饭后,张老师又拿起手风琴,给我们奏唱了从来没有听过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沙》和《山楂树》。
  我们头一次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尤其是在听到《山楂树》时,随着手风琴的伴奏,老师唱出的甜美的歌声,让我们感受到在暮色的黄昏下,一位美丽的姑娘一会儿徘徊在小路上,一会儿倚靠在山楂树旁,内心深处悱恻缠绵。
  虽然当时年龄小,似懂非懂情感上的事情,但我和廖娜在沉醉的歌声中手却悄悄地拉在了一起。
  当时,张老师在班级上只教给我们唱革命歌曲,要么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要么就是革命现代京剧,从来没有教过唱苏联歌曲。
  老师送我们出来的时候告诉我们,别当人们面前唱这类歌曲。从那天开始,我们俩成了张老师的铁杆粉丝。
  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学校操场组织看电影《地道战》。看完之后,我和廖娜还有两三个特别要好的同学送张老师回家。皎洁的月光下,我们穿过学校的白杨林,轻轻地一起唱起了《山楂树》: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在远处闪光,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哦那茂密的山楂树呀白花开满枝头。哦你可爱的山楂树为何要发愁……”
  张老师像月亮上的嫦娥,我们像一群月亮上的小精灵,在尽情地欢唱。以至于过了好多好多年以后,这一幕仍然在心灵深处不停地播放。
  当我回到了家里和妈妈说到了音乐老师家吃了很香的包子的事情,结果挨了妈妈一巴掌。她说,你知道现在家庭都不富裕,你吃了一口人家孩子就少吃了一口。
  音乐从此深深扎根在我的心中。
  那时是七十年代初期,不仅物质生活贫乏,精神生活更加匮乏。生活闭塞,没有什么音乐娱乐。回家满院子是鸡鸭鹅狗的叫声,那是最好的音乐。爷爷奶奶喂猪喂鸡的呼喊声,是最好的音乐。路边的大喇叭早中晚播放的讲话声和歌声,时常被过往的马车马蹄声,汽车的呜笛声打断,也许是线路信号差,几天都听不到它的声音。家里有一台用红布带子绑着快散架子的收音机,总是在爷爷和爸爸手中抢来夺去。如果是爷爷拿到了手,他会偷偷跑到门前菜园子里去听。爸爸抢到了收音机,会顺着梯子爬到房顶上去听。作为小孩子的我根本与收音机沾不上边。
  我的身体满是磁鼓,记录着音乐老师的言传身教的歌声与舞影。我常常在吃饭时,或者睡觉时,身体抖动,嘴里哼哼着曲子。常常被爷爷训斥一顿“读书人,应该做到食不言,寝不语”。奶奶则和他持不同的观点,她偷偷地观察了我几天,发现我走路时也是这个样子,手舞足蹈,嘴里唱着她听不明白的曲调(她从没有听过苏联歌曲),就找了邻居的黄大仙黄奶奶,用十个鸡蛋给我换来三道符。她把符悄悄地拿回来,一道贴在我的床底下,一道贴在门口,另一道在我晚上睡觉后偷偷塞在我的鞋垫底下。可是十多天过去了,我唱歌跳舞闹的动静更大了。黄奶奶不信,也来观察我,她也听不懂,就对奶奶说,你孙子可能冲着了外国的鬼魂。奶奶气得骂道,你这个大骗子白瞎我十个鸡蛋了。
  从妈妈训斥我嘴馋之后,再也没有敢去张老师家。但我总和廖娜在下午放学后,去张老师的办公室听音乐和音乐知识。我只是喜欢听歌曲,不喜欢听乐理知识。而廖娜就高我一筹,和老师学会了识五线谱,学如何发音练嗓门。那时,上学没有什么方向,而廖娜的父母偷偷决定她以后主攻音乐。所以她当时用足了劲。我虽然没有用心学习乐理知识,但是跟着喜婷老师学会了三四十首歌曲。不仅有革命红歌,还有七八首苏联歌曲,还有加拿大的《红河谷》和西班牙的《鸽子》等。   在那寂廖寒冻贫穷并且不知道前途是什么的冬天里,音乐像一支巨大的火炬,照亮温暖了我的少年人生。
  上初中了,与张老师分别了,有时遇见匆匆打着招呼,时间长了,老师渐渐对我们也没什么印象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她对待每一个喜欢音乐的孩子都是这样,视如己出。
  再后来考学失败,走向社会,走向工厂,音乐一路相伴,在最艰难时期,是歌曲让我忘记了劳累和对前途的忧愁。
  我不知道我会承袭如此強大的音乐基因,不知道会承载着如此强大的音乐底蕴。当年在毛纺厂当维修工最艰难时,我就常常唱着那首由邓丽君翻唱的《星》:“踏过荆棘苦中找到安静,踏过荒郊我双脚是泥泞,满天星光我不怕风正劲,满心是期望 过黑暗是黎明,啊... 星夜灿烂 伴我夜行给我影。啊... 星光引路 风之语轻轻听……”
  后来,我坚持自学考上了黑龙江电视大学企业管理系,不脱产学习坚持三年拿到了大专文凭。这些年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一路高歌勇唱,用音乐为灵魂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论小众聚餐,还是在节日及企业各种活动中,不管多少人多么大的场合,我都勇猛出征,上台大胆地放歌,歌唱美丽的生活,歌唱一路来之不易的逶迤人生。
  十多年前,我出版了一本散集《问花秋语》。翻看这本书我发现,我散文中美丽句子,字词的意境韵律,离不开音乐的美。我那篇散文《月光》就是听了德彪西的《月光》而写的。后来我又开始写短篇小说,并在全国各地文学报刊发表。我发现每次在寻找灵感时,必须静静地一个人听听音乐后才能找到。
  音乐生长在骨节里,与我一起拔节生长。音乐有青春、有灵魂、有骨气,记忆着诗意和远方。
  如今,音乐成为了我的灵魂,它如同我生命中的水、阳光、空气,沐浴着我,照耀着我。没有音乐我无法呼吸,无法生存。
  我用那首《you rais me up》歌,回首致敬我生命中的音乐,回首致敬我的音乐恩师喜婷老师:“当我失落的时候,噢,我的灵魂,感到多么的疲倦;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顶端;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走过狂风暴雨的海;当我靠在你的肩上时,我是坚强的;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顶端;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走过狂风暴雨的海;当我靠在你的肩上时,我是坚强的;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超越自己...”
其他文献
将心放大了一万倍  秋风缠满云的语言  各种情绪,依次诞生  海的深蓝,太阳的红  还有枫叶上久悬未滴的雨珠  在这些安靜的,或者  狂热的事物上  选择纠结着一场心事  就如以上描述的之一  石头的心不是空的  坚硬会阻挡一切  该来的总归来,该退出的总归离开  用每一条指纹翻阅过往  掌心耕植的信念  继续沧桑,继续唯美
期刊
鱼泼喇,涟漪  是一层层  要赶上夕阳的心意  实现水与火的交融,明日与  往事的互补  桉树的安静,越来越本分  碧绿  收住行走的腿脚,进入內部  扎根、接吻  褪下伤口上的黒痂  举到天上去  喂发光的鱼儿吃
期刊
忽略季节的足迹  采集一束  清雅的诗歌  心底的痛  如何演绎红尘世俗  华丽的转身  掩饰不住触动的容颜  动情的表白  遮挡不住内心的忐忑  還没开始就已膨胀的情绪  心思开始不可挽救  仿佛听到羞愧的心跳  那轮残月  欲将我切割  在这个体无完肤的冬季  拿什么来温暖自己
期刊
列车像个战士,按照已经设定的作战  计划,一公里一公里向前推进  目标铁定必须准时实现  哪怕遭遇強敌  这是一种契约  也是承诺  我在车厢里安静  呆着。时不时  看显示屏打出列车的速度与激情  从没有谁对其危险性提出异议  夜深了,我觉察到  包厢里面的人都入了戏。梦语,呼噜  整理着白天忙乱的程序  广播时不时播报战士攻营拔寨的战果  我翻来翻去,铁轨上的音符  占据着我的心
期刊
天空蓝啊,蓝到骨头里  大地远啊,远到云朵里  丝绸柔软,扭腰去河西  绿衣绵长,披在祁连山  迁徙的月牙,栖落沙漠  低洼处,生一窝清凉泉水  喂养缓缓长高的草木  精于雕刻的工匠  洞窟里没有留下姓名  冷兵器时代的箭簇  陡立的城墙上摇曳回响  牛羊游走,青草轮回成肉食  瓜果安卧,紫外线转化为甜蜜  低头劳作的身影,一挨一个  变成十万山岗起伏的轮廓  花 儿  兰州的黄河天上来  岸边花
期刊
傅友福,福建省泉州市人,在《长城》《阳光》《福建文学》《四川文学》《西部》《南方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草原》《滇池》《黄河文学》《安徽文学》《北方文学》发表小说诗歌若干。  1  天,阴郁着脸,灰蒙不清,像是受了委屈的怨妇,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叶兰左手的风湿病一直隐痛难忍,表面上看不出来,可那根底却如顽疾一般,透过神经的传递,弥漫到全身。这病也没有良药可治,让叶兰原本幸福的生活增添了一抹
期刊
爸爸那年去世后,他就和妈妈相依为命了。  每天起床后,他老是习惯先叫妈。  妈――   今天怎么了,妈妈没有回应。他又到客厅里叫,妈,妈。  整个屋子安静得让他害怕。他打开手机,看到妈妈发的微信:我出去锻炼了,饭菜在锅里,中午吃槐花饺子,饭后按时吃药。  真是吓死我了!他喃喃自语,脸上也露出笑容。   在这温润的空气中,他闻到了槐花香味。现在正值春夏之交,槐花开得正妖娆,屋里屋外全是那淡淡的甜香味
期刊
我年少时光,是在乡下小村度过的,一群天真无邪的小孩,制造着欢乐的天堂。我们这群小孩,一玩起来,和孙悟空差不多,簡直可以闹上天去。从早晨起床,玩到晚上睡觉,没有哪个人说累,疲倦好像不是小孩拥有的。让大人们头疼的是,换身干净衣服,半天都维持不到。从头到脚,除油渍就是尘土,脏兮兮的,像一个个小乞丐。淘小子和野丫头,是他们的口头禅,看我们形象,这个称呼是当之无愧的。  捉迷藏、过家家、弹玻璃珠以及老鹰捉小
期刊
翠嫂和她的男人,姑且就叫翠哥吧,一个肩挑一个手推,把准备要下种的两大筐土豆和一车废料,一摇一晃载向他们的菜园子。  菜园子离他们家足有千米远。这么远的路两大桶满满的负荷,要以肩为轭承重起一个载体的任务,我替瘦削骨立的翠嫂肩痛腰酸。  但在我与她同行的那段行程中,她一边与我说笑,一边将重物在两个肩头间轻巧地转换了一下。我问她肩有没有压痛感,她不以为然地笑着说,这点东西不算什么。再说多年这么挑过来了,
期刊
一本笔记本里,夹着几片银杏叶,是三十年前在武汉读书时拾取的。彼时,是暮春,在汉阳公园,老师带领我们去游玩,其它的风景早已记不清,唯有一棵一棵叶片初初长成的银杏树,一直驻扎在记忆里,不曾褪色。那时节,叶片正青葱,一如正青春的我们。  银杏叶片天生一派文艺范,呈扇形,边缘如波浪,荡漾出千般风情万般韵致,在阳光下,我凝神注视着它们,有些痴。及至老师带领同学们走开了,我都浑然不觉。过一会,子君过来叫我,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