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明日边缘》的哲学感受

来源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w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明日边缘》讲的是关于一个外星生物具有重置时间的能力,而人类意外了解之后,通过这个办法将其外星生物打败的故事。这虽然是一个科幻电影,但其中蕴藏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在我了解了导演想表达的意图之后,我再思考了最近的读书体会,我有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明日边缘;哲学;感受
  一、人的一代代传承,即不停重置
  我们常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其中的哲学本质是:累积与传承。即我们人类的发展就是在一个个个生命体的拓展积累。我们可以说我们个体与众不同,但从更大角度去思考,其实并无差异,我们的任务只不过就是探索、收集数据、传递给下一代,从而达到人类更好发展的目的。就好比每一个细胞都是与众不同的,但是它的存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为了我们这个有机体更好运作,只要我们在正常运作,就不会在乎单独一个细胞的生死。我们把人类整体当作一个生命体,那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我们一代代的生长,我们最后进化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有答案,但或许没必要讲,无论说与不说,既定的轨迹大同小异。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从一个单细胞进化到了一个复杂的生命体,这也是一种数据的累积,通过繁衍,我们的生命体在不断重置中接受外界的变化而变形,为了更好繁衍,打造更优质的收集数据器,而人类或许就是所有生命中,最适合收集和储存的收集器,有人推测或许我们未来制造出更加强大的收集器之后,我们的作用便完成,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或许到那时,我们就没有继续繁衍重置的需要。
  二、人类思维即数据
  唯心和唯物一直吵个不停,在我们的教育中说唯物更准确,说唯心太荒谬。我现在认为,唯心不是荒谬,只是讲给普罗大众听,太难。甚至很多哲学家为此阐述了一堆东西,但事实上,原因要么哲学家是没有能完全参透,要么是想法太乐观。 没有参透就是没有看透唯心主义背后藏着一个真相,即数据主义。想法太乐观就是企图把真相告诉大众,还运用非常人类思维的说法。数据主义的告诉我们,世界的本质是数据流,一切只不过是数据的外在表现,这不一定对,但确实是一个适合我们未来的一个解释,毕竟人活着,需要一种解释。人类的发展就是数据累积,人类个体就是收集数据的一个感受器,我们的数据累积一定是有所目的的。之所以人们没能逃脱唯心主义去挖掘真相,反倒是走向神学,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类太骄傲自满了,总是觉得自己独一无二,但实际上,也芸芸众生毫无区别,只是历史的浪潮把我们推向一个高位。正如,当年的“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对与人的打击巨大,人类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承认自己不是宇宙的中心,但或许如今我们人类也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历程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任务就是数据收集再积累。正如电影男主不停的重置,积累信息,最后打败怪兽。其实我们人类历程简化了不也是这么一个事嘛?虽然中间有很多曲折反复,但结果不会变。我们之前一直在谈论许多问题,例如,人死了,灵魂在不在,一条船每次换完一块木板,最后是不是原来的船,我感觉都没有踩到点子上。例如,硬盘里有数据,但你提取不了,这些数据对于你来说,等于没有,但它确实存在。所以很多人讨论的哲学可以说是盲人摸象,没能触及真相。我们的本质就是数据流动,人本身也不存在意义,许多意义用我们人类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浪漫,毫无意义但我们乐在其中。我们核心是数据流,所以也导致了谁成为更强的收集处理器,谁就更优越,因为历史发展需要更优质的数据收集处理。所以有了人群,有了国家,更多的数据处理器的结合,产生更大运算量,从而促进发展。
  三、直觉线性思维:由于渺小,就以为看到的是直线
  我们站在地球上,我们觉得地面是直的,但事实上,是一个曲面。原因是因为我们太渺小,我们只能看到局部,而我们的惯性思维会让我们用局部理论去概括全部,这显然是错的,但我们也常常习惯于这样的思考模式。看过人类历史的人会更清晰的掌握规律,那么地球历史、宇宙历史甚至更未知的历史呢?我们可以以小见大,去推测出本质的规律嘛?可以的,但你说了,不一定有人会信。或许真相已经诞生,但是我们没有能力辨别。只有等答案呼之欲出了,普罗大众才可能会猜到。但是猜到与否其实关系并不大,之前就说了,我们的核心任务是数据收集再积累,这个真相迟早会知道,但不知道也不影响轨迹。电影中的人都是如此,无论男主如何解释,他们都觉得他疯了,很可笑,因为他们永远不敢相信自己从小到大的真理被打破,你说Mac电脑的系统能理解widows系统的操作嘛?正是因为从小到大,你是使用的就是这么一套思想系统,你就习惯性的用这么一套思想系统认识世界,但是事实是,世界是世界,但认识它的方式不止一种,如果你能摆脱这一种固定的思维,你对于世界的认知会更多样,不能说认识多样能干嘛,但至少让你明白自己的运作机制,当你明白了一切,我想世界中所有的外化表现对于你来说会更加看待的云淡风轻。没有对,没有错,只有在适合的时候使用适合的解释。人们常常困于此,在我看来,天下哲学都能统一。唯物主义从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一种更加具象的解释,适合于我们这时代,所以大放异彩,但并不能代表它就是全部,当然将历史无限放长,很多现在在意的东西已经没有了意义。
  四、重置的牢笼
  电影里男主在不断的重复相同的一天,仿佛在一个时间牢笼里,但我们人生当中何尝没有牢笼?我的姐妹跟我讲,当她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上完大学回到老家,开始结婚生子,跟父母辈没有差异,过上了平凡幸福的生活,但从更长的时间看,难道不是一直囚禁在一个类似轨迹之中。所谓改变家族命运说的也不过是打破既定轨迹的意思吧,小到一个个体,大到一个国家甚至人类,不也是在轮回中沉沦,不过总有那么一个人会觉醒,乃至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觉醒,走入下一阶段。轨道既定,时间不论早晚。人们在数万年里没有跳脱牢笼,而时代的进步源于那些敢于跳脱牢笼的人。
  五、万物一切不过是你自己的所见所想
  电影中的男主经历了如此之多,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似乎什么也没发生。所以世界的构成源于你对对世界的认知,你的脑海中有多少对世界认识数据,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渴望去探索,因为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有着好奇心去驱动我们发现更多不一样的世界的部分。有人已经拯救了世界,但对你而言,只不过是平凡的一天的刚刚开始。男主重复这一天,为什么同样的世界,他每次走出来不一样的结局,在于他每次都在更新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所以其实他本质上就是在无限收集对世界认知的数据,以此做出了更加符合他目的的动作行为。世界的模样源于你对他的认知实在正确。在电影当中,女主遇见了男主无数次,但每次都是第一次,而男主知道女主的所有,这种感受更加明显。或许生活当中,有些人我们已经见了千万次,但我们还是以为是第一次见面。所以比起物质上追求,精神上的追求更接近本质,我们的所有行为最终解释为零思维的开拓,就是我之前所说的对数据的收集和积累,从数据中去分析得出新的规律。
  总结:听了老师分享的电影解释,感受颇多。这一次自己在看电影时加入了自己的哲学思考,更是觉得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新的变化。也感觉到自己看待事物变得更加具有哲学性。學习哲学可以让我们更智慧,而智慧就能减轻我们的痛苦,希望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坚持读书学习,是自己的认知更加全面和深刻。
其他文献
摘要:车间安全隐患高发于早班保养阶段,且大多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轮班讨论提出了一个目标(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提升员工安全自主管理意愿),查三违(违章指挥、违规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管控三种风险(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做到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1334标准工作法”,并整合建立一日安全员管理办法,通过加大巡查力度,全员参
期刊
摘要:丁善德先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创作范围非常广泛,创作了大量钢琴、声乐作品,推动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发展。在创作风格上,丁善德先生对声乐作品人声部分以“宣叙性”的旋律特点更为突出和擅长,旋律进行中不时有调性的交替、变化音的出现以及复杂细致的节奏变化,这一特点在声乐作品《爱人送我向日葵》中可见一斑。本文将从艺术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创作背景、作品风格、演唱与钢琴伴奏等方面,来探索
期刊
摘要: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可以说,情感贯穿了艺术的始终,而在油画创作中,创作者通过色彩来表达自身在艺术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本来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却被人类富裕了格式各样的情感,在油画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对于色彩的感受,在艺术作品中表达感情,赋予了艺术作品生命。  关键词:油画;色彩;情感  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感情总会有着自身不同的感受,有着属于自身特殊的偏好,但是这种感觉都是大体相同的,
期刊
摘要: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密切,地区、民族、甚至国家不再是界线。但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生长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人们有其各自不同的礼仪和文化,交流中存在大量的不同文化甚至可能产生文化冲突。而汉语教师面对的学生群体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是汉语学习者认识中国的窗口因此,对于汉语教师群体来说,日常交际礼仪就显得尤
期刊
摘要:诗歌是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是抒情艺术的集中体现。古典诗词中涉及到关于自然物象、季节更替、人世兴亡等内容均展现着诗人们的时空意识。在文学的宇宙中,时间和空间是一个整体,诗歌通过将时空浓缩凝聚成为了艺术,一个民族在某时代具有时空意识的诗歌更是展现着民族在该阶段的发展。本文通过比较《万叶集》和《古诗十九首》,体悟日本奈良时代和中国汉末时代诗歌的时空意识和“人”的觉醒。  关键词:《万叶集》;《古
期刊
摘要: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广电行业已经全面进入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的新闻产生方式、媒介传播形式正在与互联网业务进行融合,并产生了全新的“融媒体”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在加速媒体融合方面都动作频频。  关键词:手机台APP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手机台云平台  这几年以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推进,更是受到业界极大关注
期刊
摘要:谌萱博士的《青山唢呐传承人谱系和传承曲目研究》对中国唢呐南派唢呐代表——青山唢呐的历史背景与传承以及青山唢呐的演奏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对青山唢呐的传承人进行了谱系排列研究,并抢救整理了许多青山唢呐的曲目和曲牌;不仅为挽救、保存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山唢呐起到了实质性推动作用,而且为传统民间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青山唢呐;传统民间音乐;传承;创新;力作  读完谌
期刊
摘要:深度报道在我国是一种形成了很长时间的新闻报道方式,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报道形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环境的变化,新闻深度报道的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时代的变化对于深度报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写好深度报道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深度报道;改革措施  在当前这样的网络大环境下,网络可以说对新闻深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的不断革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融资范围中普遍将资产证券化当作一种经常使用的金融创新工具,无论从开始的银行信贷资产方面来看,还是实体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种类逐渐增多,同时市场参与者逐渐变得多元化,产品在结构设计方面也同样趋于完善,这就代表着我国证券化步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与此同时,最近几年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金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这
期刊
摘要:《迟桂花》是郁达夫的转型之作,本文从总体到局部的分析这篇转型之作,借《迟桂花》与《沉沦》的对比探讨,品读这篇转型之作,并试图探索其精神世界的转变。  关键词:迟桂花;沉沦;作家转型;郁达夫  这是郁达夫创作风格的一个转折点。那是在白色恐怖日趋严重的时候,郁达夫避居于杭州,在这篇小说中,郁达夫没有注重对性的描写,而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纯朴自然,有着儿童般的活泼天真,极具原始美的女性形象,近似一种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