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电视新闻采访报道中创新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电视传媒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笔者从立足电视新闻传播接受者,以受众为中心就如何创新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做了几点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报道;创新
  电视新闻采访报道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创新。传媒的发展也推动了新闻采访报道的不断创新,采访报道的创新就是要立足于新闻传播的接受者,以受众为中心来发现和挖掘采访报道题材、寻找采访报道角度,运用和创造新颖的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采访报道形式,把握新闻采访报道技巧。
  一、寻找平民视角,建立平等交流,寓问于谈,深入交流
  从百姓视角出发,平等真诚地进行交流。对于电视新闻的报道,记者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多从基层生活中发现具有普通意义或对全局有指导和启示意义的新闻。选
  择平民视角,要求记者从贴近观众的角度,在题材的选择和新闻价值的判断上,突出以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切度和新闻对观众的吸引力为重要标准。记者在电视语言语境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在交流中,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与被采访者保持平等,让被采访者真切感受记者的真诚可信,从而达到心灵的沟通。
  做好新闻采访准备,掌握出境提问技巧。新闻工作者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新闻材料就要进行新闻采访,无论是新闻采访、写作还是编辑、刊播等都离不开新闻采访,它在这些过程中起铺垫和决定的作用。像涉及采访活动准备阶段的有采访目的的确定,报道思想的确立,新闻素材的渠道,采访的准备工作,访问条件的制造等。然而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才是采访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采访活动中谙熟的动作、技能技巧关乎新闻工作者的着眼点和行为方式,其中,出镜提问在这当中充当“主角”,从本质上来看,出镜提问就是灵活采用谈话的方式窥探受访者心路历程的一种方法和技巧。
  二、逆向思维,避实就虚
  所谓逆向思维,是在新闻采访中,对了解的新闻素材进行反思考、分析规律的研究方式。避卖就虚,本文是指对新闻事件既要报新闻事实,更要探究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现在我们新闻报道一般都是“大路货”,缺少那种“人人心中所想,人人笔下所无”的节目。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对新闻事件、特别重大事件的报道,不仅要报道事件本身,而且要多角度挖掘事件产生的原因。二是对调查所了解的新闻
  素材进行综合分析,并从多方面进行探究,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观点、论据呈现给观众。三是要在广阔的空间中寻找竞争对手没涉足的空白。
  三、追问热点,探求根源
  热点的题材并没有独家性,但抓住热点进一步追问,在深度开掘上独树一帜,却能够做成“独家”。热点追问通常有两个方向:为什么和怎么办。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解释性采访报道引向深入;多问几个“怎么办”,把服务性采访报道做到位。一般说来,“怎么办”比较简单,“为什么”就复杂一些。它既可以正向追问,又可以逆向追问。比“为什么”更复杂的,还可以追问“怎么看”。特别对一些涉及面广,性质复杂的热点。“怎么办”与“为什么”都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而追问“怎么看”,却可以给受众提供视角、思路、观点及情感的引导。
  四、捕捉关键信息,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是主导,采访对象是主体。高明的记者并不体现在采访中发表了多少宏论,而是巧妙地在现场“消隐”,穿针引线,引导采访对象尽情发挥。但记者采访提问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目的
  性很强的谈话,记者应该围绕采访主题,防止谈话偏离主题,使采访变成漫谈。提问具体明确,有一定针对性,力避空洞抽象。在这样的前提下,记者要思路敏捷,善于发现对方谈话中的关键信息,及时做出反应。提问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采访对象深谈。在问的过程中进行深入交流,可以挖掘关键性问题,从多侧面,多角度不断深化主题。
  五、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力求击拨时代之弦
  记者每天要接触很多的人和事,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他们要对这些人和事归类。有的只能那样归类,有的则存在以不同方式归类的可能性。不同的归类就是赋予不同的价值。同一个包机救人,既可归人猎奇的社会新闻;也可归人“回答一代人的道德问题”。新闻的社会影响力离不开新闻发生的时代背景,正因为部分个体经营者利欲熏心,欺压雇员,人情冷漠,为商不仁已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重大社会问题,包机救人与之形成巨大反差.它才可能“回答一代的道德问题”。在归类时,胸有时代的“问题目录”,尽量使对新闻素材的归类成为对时代重大挑战的回应。挖掘新闻素材的“挑战一应战”价值,深刻反映时代应对挑战的智慧及其成果。它就会大大“升值”。
  六、新闻与历史互渗,探究来龙去脉
  新旧互渗,既可以在新闻中引进历史,又可以从历史中发掘新闻。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新旧互渗,不是为了重现古典.而是从受众的当前兴趣出发,到浩瀚历史中提取“值得”回忆的事实。历史事实与现实热点相连,与广大受众有心理上的接近性。这又通常有两个类型:“让历史告诉未来”型和“老照片”型。前者多用在节日庆典、纪念特刊;后者多用于日常生活。前者更偏重于理性的思索与展望;后者更倔于情感的怀旧与追忆。前者主要是“以今于的事态,核对昨天的背景,说出明日的意义;后者主要是“历史是人的自传”,从回溯中得到情感的慰藉。新闻与历史的互渗有个特别的好处,它可以有一段较长时间中,选择关键时刻或重要人物,讲出一个又一个引人人胜的故事。多数新闻采访报道都是“易碎品”,除了当时的信息,没有多少其他含义。但如果在当时信息中发现与一类事件的历史关联.往往就超越易碎品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七、后來居上,以全面、深入的视角引导受众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卢斯曾提出“快新闻”与“慢新闻”。借用这个区分,“快”是抢新闻的“第一落点”,是先发制人的时效竞争;慢”是在不失时效的前提下抢新闻的“第二落点”,是后来居上的质量竞争。它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是补充。增加新材料或新闻背景,使第一点新闻更加丰富。第二是追踪。以第一点新闻为由头,挖掘新线索,把人家的新闻接过来做成自己的大新闻。第三是辐射。闪回是纵向回顾,辐射由点及面的是横向综合。以某个新闻事件作由头,将类似事件归类综合,引出更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发现普遍性的东西。
  总之,新闻采访报道是一门艺术。作为记者,采访报道技巧是一门哲学,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进一步探索、总结和创新。从理论走向实践需要跨一大步,而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需要付出努力。要提高自己的采访水平,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秀的新闻报道。
其他文献
毕淑敏是藏北女兵的一员,是部队中的军医,也是一位心理咨询师,独特的从军从医的经历使她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写作特质,生命意识中的军旅情怀浓郁,军旅题材的小说又流露出对生与死的思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泌尿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120例膀胱肿物病患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60例.对照组开展
本文从冯至怀念梁遇春的诸多诗文入手,考察他们在共同的文学道路和北大生活中结下的深厚友情,以及他们在为人处世、生活理念、艺术追求、文学风格上的相似与互异,认为冯至对
莫言作为国当代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本文以莫言的长篇小说《蛙》为研究对象,从小说语言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词汇运用和修辞艺术进行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人员与学生读者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读者的思想教育,预防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图书管理人員;学生读者;良好关系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图书管理人员与学生读者建立和谐良好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十分重要。
目的:在肺癌手术室护理中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48例肺癌手术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ALTF(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手背软组织缺损的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上臂组和股前组,每组各34例,上臂组患者接受LUAF(上臂外侧皮瓣)修复,股前组患者接受ALTF(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对比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恢复优良率、满意度(受区、供区)和手术时间。结果:两组患者
葡萄中含有人体的氨基酸和果酸,葡萄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能很快的被人体吸收.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喝葡萄汁能很好的改善.葡萄汁还可以帮助器官植手术患者减少排异反应,促进早
期刊
方鸿渐与唐晓芙错过的爱情是《围城》中最值得惋惜的悲剧。杨绛先生对于这个情节提出了假设,认为让方鸿渐和唐晓芙终成眷属会使婚姻如同身陷围城的意义阐发得更加透彻。然而,
摘要:全球化是好是坏现在仍存在着争议,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政治,经济,科学,特别是网络的发展,我们的世界正空前的交融当中。交融既包含着融合也存在冲突,而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冲突。本文通过分析《推手》中中西饮食差异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对文化融合与冲突提出一点看法。  关键词:饮食差异;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  一、饮食与文化  文化是什么,什么是饮食文化,饮食与文化之间到底有着何种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