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合并伦敦沙门菌感染1例

来源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资料  患者男,65岁。因“间歇黏液血便3年,再发2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黏液血便,每日数次,量不多,伴里急后重,无发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皮疹、关节痛等,至我院就诊,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予以美沙拉嗪片1.0 g,口服,每天4次和美沙拉嗪栓1.0 g,纳肛,每晚1次治疗,患者粪便性状明显好转。此后3年患者持续口服美沙拉嗪片(0.5 g,每天4次)维持。因上述症状反复,于2013年5月3日再次入院。入院肠镜检查示:溃疡性结肠炎,累及直肠、乙状结肠(轻度)。血常规:WBC 3.69×109/L,N 0.63,Hb 100 g/L,RBC 4.98×1012/L,PLT 100×109/L;肝功能:ALT 15 u/L,AST 18 u/L,总胆红素6.8 mmol/L,碱性磷酸酶64 u/L,GGT 21 u/L,总胆固醇3.97 mmol/L。粪常规:黄色稀便,RBC 3~5/HP,WBC 8~12/HP,隐血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检出伦敦沙门菌。药敏试验显示,伦敦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萘啶酸、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曲松敏感,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耐药。予以布拉酵母0.25 g,每日3次,美沙拉嗪片0.5 g,每日4次,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69.56 g,每日1次,口服。3 d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粪便培养仍检出伦敦沙门菌,药敏试验结果同前。给予左氧氟沙星0.3 g,静脉滴注,每天2次,中药溃结方煎服,每日1剂,和0.9%氯化钠100 mL、庆大霉素8万u×10支、地塞米松5 mg/mL×10支和利多卡因0.2 g 10 mL×10支灌肠,每晚1次。治疗5 d后,患者粪便性状及常规检查恢复正常,粪便培养阴性,遂出院。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Ⅲ°烧伤创面给予磨削痂等综合治疗后,采用生物敷料A覆盖包扎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烧伤患者非Ⅲ°创面(深Ⅱ°及偏浅的Ⅲ°创面),应用改良式磨痂并配合削痂加自体薄层皮片移植,创面覆盖生物敷料A包扎治疗28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削痂及切痂加自体皮移植治疗21例.结果 治疗组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40%~ 50% TBSA的患者治愈率为99%,并且治疗后,瘢痕增生明显减
目的:观察利塞膦酸钠对骨质疏松大鼠下颌牙槽骨显微结构、抗凋亡因子Bcl-2、凋亡因子BAX表达以及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即Sham
期刊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减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孕7月起与其丈夫一起参加孕妇学校拉玛泽分娩减痛法的培训,并在临产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在乳腺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8例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果与病理切片检查结果对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78例穿刺细胞学明确诊断良恶
目的 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与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 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为主,男多于女,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体,冬、春、夏季明显.临床特点,初期多有相应的腮腺肿大,部分病例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胸闷、心悸,或表现为头痛、头晕、肌无力、嗜睡等神经系统并发症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大多正常范围;血、尿淀粉酶多明显增高;少数病例
近年来抗真菌治疗的药物浓度监测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为更好了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体内可达到的浓度,作者对德克萨斯大学真菌参考实验室于2001年1月至2013年3月测定的伏立康唑
目的:比较经腋前线进路的延长节段性胸大肌肌皮瓣和常规方法制备胸大肌肌皮瓣在修复口腔口咽癌术区缺损的效果.方法:纳人口腔、口咽癌患者91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肿瘤根治手术,
目的:探讨非综合征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一期手术中采用口腔黏膜瓣进行鼻底修复的效果,并对鼻底、鼻翼外形对称性等指标进行评价.方法:对2014年9月-2016年9月采用口腔黏膜瓣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择80例急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常规予以调整饮食、口服或静脉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紊乱等基础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单纯的双歧三联活菌散剂治疗.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后的大便外观、呕吐、腹痛和大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