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116例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的经验。
方法:对116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
结果:116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75-01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针对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对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11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116例,男性90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
2 心理分析
糖尿病确诊后,中青年患者常常会变得悲观、自责、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害怕因需要照顾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压抑、沮丧抗拒治疗,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后,自认为控制疾病很有经验,一切自己做主,忽视血糖及并发症的监控。会变得麻痹大意,往往偏离规范治疗使病情出现反复。
3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用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与其交谈,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尽快健康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主动宣教,耐心解释,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使患者了解疾病,明白通过正确的饮食运动用药,病情是能够有效控制的,并可请恢复健康的患者现身说法,互帮互助,以激发意志,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压抑焦虑患者,护士应关爱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肥胖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通过糖尿病俱乐部活动,让患者相互介绍经验,使患者饮食规律,口味品种多样化,增加粗纤维饮食以加强饱腹感,改善患者对饮食的渴求及惧怕心理。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怡情养性,建立乐观开朗心理状态,积极与疾病抗争。
对于多疑麻痹患者应指导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血糖讲解并发症危害,了解综合控制指标达标情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相信科学,坚持规范治疗.讲明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让患者掌握有关的糖尿病知识。定期召开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介绍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对于沮丧、自暴自弃患者应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角色的转变使许多病人不能适应心理及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心理戒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的衰退,记忆力也会下降,对反复强调的问题也会记不住,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的思想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同时要让他们的陪伴、家属等参与重视对病人的关心,让他们树立接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护士还需要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4 讨论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医疗干预成为一项新的有益举措。心理护理工作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增强了现有医疗体制的连贯性。护理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心理上护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康复。不但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2,18(7)
[2] 朱剑秋,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11,14(22)
方法:对116例前来我院进行诊疗的糖尿病患者行治疗前的心理疏导、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指导。
结果:116例糖尿病患者通过心理护理指导后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树立了占胜疾病的信心。
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75-01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言语、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针对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各种不良心理状态,给予正确对的心理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来我院治疗的大约11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心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3—11月在我科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约116例,男性90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66岁。大多数患者为复发,少数为初发。
2 心理分析
糖尿病确诊后,中青年患者常常会变得悲观、自责、消极厌世,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需要大量金钱。害怕因需要照顾给家庭带来困扰而感到自责、内疚。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压抑、沮丧抗拒治疗,他们对治疗用药产生对立态度,认为无药可医,迟早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有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病情稳定的后,自认为控制疾病很有经验,一切自己做主,忽视血糖及并发症的监控。会变得麻痹大意,往往偏离规范治疗使病情出现反复。
3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用平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医学知识与其交谈,取得信任,引导患者正规就医,尽快健康诊断,使其正视疾病,及早治疗。主动宣教,耐心解释,采用多种方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使患者了解疾病,明白通过正确的饮食运动用药,病情是能够有效控制的,并可请恢复健康的患者现身说法,互帮互助,以激发意志,消除恐惧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于压抑焦虑患者,护士应关爱患者,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制定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对肥胖患者制定运动计划,减轻体重,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通过糖尿病俱乐部活动,让患者相互介绍经验,使患者饮食规律,口味品种多样化,增加粗纤维饮食以加强饱腹感,改善患者对饮食的渴求及惧怕心理。开展各种文娱活动,怡情养性,建立乐观开朗心理状态,积极与疾病抗争。
对于多疑麻痹患者应指导定期检查自我监测血糖讲解并发症危害,了解综合控制指标达标情况,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鼓励患者相信科学,坚持规范治疗.讲明建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于有意识拒绝的患者,给予关心和照顾,针对其内心矛盾作疏导安抚工作。让患者掌握有关的糖尿病知识。定期召开糖尿病“病友会”,让新旧患者之间互相交流经验。有的患者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一旦使用就会上瘾,导致用量越来越大,而拒绝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应同主管医生一起向患者说明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对于满不在乎的患者应介绍高血糖的危害性及不重视治疗已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疾病的发生过程,加强他们对饮食、运动及用药的重视程度,使其克服对疾病怀疑、拒绝承认及满不在乎的心态。
对于沮丧、自暴自弃患者应用真诚的态度使之相信,把思想顾虑倾诉出来,让患者了解到DM虽不能根治,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并能象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调适自己的不良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角色的转变使许多病人不能适应心理及行为的改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和蔼可亲,消除心理戒备,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用宣泄法使积聚在患者内心的忧伤、委屈及怒气发泄掉,以升华法转移其矛盾心理,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的衰退,记忆力也会下降,对反复强调的问题也会记不住,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有耐心、细心、关心的思想不厌其烦的为他们讲解,同时要让他们的陪伴、家属等参与重视对病人的关心,让他们树立接受疾病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护士还需要主动与患者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验结果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信心。用正确的人生观、观感染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4 讨论
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医疗干预成为一项新的有益举措。心理护理工作是医院治疗护理的延续,增强了现有医疗体制的连贯性。护理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心理上护理,减轻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康复。不但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及时的帮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诊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是全身性、慢性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及其相关指标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和威胁生命。糖尿病的心理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对减轻或避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病人的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5 总结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患者的健康恢复和维持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贯穿在内科住院患者治疗过程的始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护士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精心的护理、精湛的技术是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心理学知识,强化心理护理意识,换位思考,提高护理质量,从而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消除各种不良的心理因素,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从而促进病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杜玮,张琴,张子菊。心理干预对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2,18(7)
[2] 朱剑秋,等内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1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