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可设计调查性、操作性、应用性这三个层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实践”推动学生再探索、再思考、再进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实践作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新课程强调了实践应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而数学实践性作业亦是如此。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在教学中,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尤其重要,它既是课中的延续又是课后的巩固。
那么,如何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实践性作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几点收获。
一、调查性实践作业,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教师应在实际环境中,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地进行调查与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不断增强学学习兴趣,变知识学习的被动为主动。
例如,教學《复式统计表》之后,可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调查本班男、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设计调查统计表,分别记录男生、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以下、8-10小时、10小时以上的人数,并提出问题:①请你将“男、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两个统计表整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②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③你有什么建议?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如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多少,睡眠时间与成绩、身体的好坏是否有关系。调查性实践作业的设计,取材于生活,给予了学生实践的空间,让学生燃起学习的热情,不断积极建构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经历中,探索中,不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二、操作性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操作是为了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后,对实物、数据、现象等进行计算、分析以及推理判断,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以及兴趣的激发相融合,让知识具有活力。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计算、推理、想象,获得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过的物体图形进行拼组后,再把作品带到学校与同学进行交流。作品有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有复杂的实物,各种作品应有尽有。这样的作品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让学生参与“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特征认识。通过布置这样让学生感兴趣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中收获知识,加快对知识的建构。又如,二年级《图形的运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这些知识后可安排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说一说。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通过平移和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操作性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三、应用性实践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设计应用性实践作业,能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后,给学生设计一份实践作业:①请你调查以下球类的单价,并记录下来: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②班级要用100元买这些球,你准备怎么买?③你能和爸妈去超市体验购物,并且亲自付钱吗?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调查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收集、计算,解决“你准备怎么买?”这个数学问题。除此之外,购物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作业,把数学知识点融入情景当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但能让知识得到巩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再创造学习,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数学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设计调查性实践作业,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应用性实践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如此可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实践”推动学生再探索、再思考、再进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江丽芳.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J].名师在线,2018(14):7-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编号:18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实践作业;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新课程强调了实践应用、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而数学实践性作业亦是如此。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以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启迪思维、培养能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作业形式。在教学中,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给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学实践性作业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所以,设计数学实践性作业尤其重要,它既是课中的延续又是课后的巩固。
那么,如何设计适合低年级孩子的实践性作业,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谈谈几点收获。
一、调查性实践作业,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训练学生应用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具有应用数学的意识,真正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教师应在实际环境中,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地进行调查与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不断增强学学习兴趣,变知识学习的被动为主动。
例如,教學《复式统计表》之后,可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调查本班男、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设计调查统计表,分别记录男生、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为8小时以下、8-10小时、10小时以上的人数,并提出问题:①请你将“男、女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两个统计表整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②从你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③你有什么建议?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如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为多少,睡眠时间与成绩、身体的好坏是否有关系。调查性实践作业的设计,取材于生活,给予了学生实践的空间,让学生燃起学习的热情,不断积极建构自我的数学知识体系。在经历中,探索中,不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二、操作性实践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践操作是为了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后,对实物、数据、现象等进行计算、分析以及推理判断,来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以及兴趣的激发相融合,让知识具有活力。教师可以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放手让学生去操作、计算、推理、想象,获得知识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学过的物体图形进行拼组后,再把作品带到学校与同学进行交流。作品有简单的几何图形,也有复杂的实物,各种作品应有尽有。这样的作品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正是创新思维的萌芽。让学生参与“摸一摸”、“滚一滚”等活动,巩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特征认识。通过布置这样让学生感兴趣的操作性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中收获知识,加快对知识的建构。又如,二年级《图形的运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这些知识后可安排实践活动:①收集一些图案说一说。②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通过平移和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形成,感受图形的内在美,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操作性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和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培养。
三、应用性实践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设计应用性实践作业,能为学生创造学以致用的机会,进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后,给学生设计一份实践作业:①请你调查以下球类的单价,并记录下来:排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②班级要用100元买这些球,你准备怎么买?③你能和爸妈去超市体验购物,并且亲自付钱吗?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调查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收集、计算,解决“你准备怎么买?”这个数学问题。除此之外,购物的体验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元、角、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的实践作业,把数学知识点融入情景当中,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但能让知识得到巩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再创造学习,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设计数学实践作业,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设计调查性实践作业,增强数学学习兴趣;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应用性实践作业,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如此可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实践”推动学生再探索、再思考、再进步,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江丽芳.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J].名师在线,2018(14):7-8.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编号:18053)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