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麻省大学罗威尔校区计算机系主任王杰(Jie Wang),是麻省大学总校中国研究院原院长郭允奎的极力推荐——“他比我更牛”。郭允奎曾任麻省大学总校校长中国事务高级顾问、麻大首任孔子学院院长,刚刚作为波士顿大区的侨领、拿着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签发的请柬,前往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晋见习近平主席,领回来一盒“钓鱼台”月饼。郭允奎推荐的“更牛”的王杰,当了九年系主任,招了八名来自大陆的华人教授,占全系教授的40%,这个比例,在全美所有研究型大学的院系中,绝无仅有,排名第一。
郭允奎对此大加赞赏,毫不掩饰:像王杰这样敢于跟美国主流面对面竞争并且大获全胜的华人学者太少了,他在系里说了算,可以任意支配各种资源。什么叫政治?这就是政治。这一方面归功于他卓越才华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还得归功于他极其过硬的、有正宗美国味道的英语语言能 力。
1961年出生的王杰原名王洁,父母均为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中山大学数力系计算数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因为一篇关于计算机复杂性理论的论文,被美国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教授Juris Hartmanis激赏。很快,中国青年报前来采访报道、各大报章转载其优秀事迹,接着省政府要推荐王洁为三八红旗手。1986年,25岁的王洁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再后来,留美,入籍,更名为王杰,以免再被误认为女士。
《留学》:华人教授在美国高校中的比例是多 少?
王杰:这个我没有大数据支持,只有小数据举例:2001年我到麻大罗威尔校区的时候,华人教授只有三名,现在已经接近四十名 了。
《留学》:像你这样当上系主任的华人教授多 吗?
王杰:美国三百多所研究型大学里,应该都能找到华人系主任或学院院长,但不会很多。再扩大一点范围,全美国两千所大学都算上,所有计算机系主任里头,不会超过二十个华 人。
《留学》:会有更多华人成为系主任或学院院长 吗?
王杰:空间非常大,但需要华人教授们更加强势一点。在这个白人为主的社会里,你不能怕。特别是当上之后,更不能怕。
《留学》:先说说你是怎么当上的吧。
王杰:想当系主任,最重要的是你要对整个学科的前景、整个系的发展方向有远见。我是2006年通过票选选上的。再往远了说,2001年我就是全校区最年轻的正教授了。白人社会里这一点比较好:对于所谓的明星教授,他们的态度还是很开放、很认可的。
《留学》:所以说出名要趁早,做学问当教授也不例外。当时你的哪些远见,为你赢得了系主任的票选?
王杰:当时系里的资源很有限,我提出来要抓两头:一个是本科教育,一个是博士教育,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放在这两头上,而不应该放在硕士生的培养上。本科教育可以为系里争取更多的州政府财政拨款,博士教育可以为系里申请到更多的科研基金。我本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如果政治就是分配资源的话,我这些政见还是切中了要害的。
《留学》:现在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王杰:基本上解决了。我上任之后,重新平衡,没有研究课题的教授增加教学量,有研究课题的教授减少教学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研究,这样科研基金就增多了。目前每年能用的科研基金接近四百万美元,是全校区里最多的系之一;博士生也多了,现有九十多名,是最多的系,没有之一。另外还有六百名本科生,是2001年我刚来时的三倍;还有二百五十名硕士生。
《留学》:好像也有点扩招和大跃进的感觉。这么多学生,你的教授有多少,够用吗?
王杰:你问到了点子上,这是我的痛点。发展确实有点快,教师空缺比较大。现在全系有终身教授及终身轨道教授十七名,讲师三名,离满额三十名还缺三分之一。空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州政府拨款不到位,另一个就是校方不希望直接招聘那些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我们的教务长就是这个观点,这让我有两三年都没招到一个教授。
《留学》:所有新招的教授都由你来拍板 吗?
王杰:差不多是我说了算吧。
《留学》:这正是你招了这么多华人教授的原因 吧。
王杰:不能这么认为。华人学者能在我这儿谋得教职,还是凭他们自己的实力,他们研究的能力、拿基金的能力、发表论文的能力、带博士生的能力,这些要都很厉害。这就是主流,对此白人和校方也没有话好说,事实摆在那儿。假设白人学者,甚至是黑人学者,如果有华人学者的这种能力,他一定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可能会被波大、甚至被MIT录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华人教授,主要是因为巧了,碰巧他们都是华人而已。
《留学》: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正因为是华人身份,许多学者虽然很优秀,但在别处总是会受到限制;只是到了你这里,华人学者才有了平等参与竞争的机 会?
王杰:华人学者主要还是吃亏在语言上。每次系里招华人教授,白人教授提出异议最多的,还是语言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专业能力更重要,学生是愿意牺牲一些语言上的方便性,去学到更多的真东西和好东西的。所以作为系主任,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水平上,我更倾向于后者,出现分歧的时候,因为我本人的学术地位,白人教授们也不敢向我挑战,我做了决定之后,他们也不会再说什么。所以这个事还是得自身强势一些,如果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弱的系主任,也不敢做出这个决定。
学校层面上,对于我招这么多华人教授也有一些微言,也跟我说过,下次不能再招中国人了。一般都是我先答应下来,但是该招还是照招。
《留学》:看来要想让传说中的种族歧视靠边,先得让现实中的语言能力过关。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搞定语言的?
王杰:口语方面可能需要点天赋,我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写作方面就得下点功夫了,我记得当时有一本指导写作的小书,叫《Style》,我反反复复读过七八遍,每次都有新收获。掌握“好英语”,得下苦功 夫。
郭允奎对此大加赞赏,毫不掩饰:像王杰这样敢于跟美国主流面对面竞争并且大获全胜的华人学者太少了,他在系里说了算,可以任意支配各种资源。什么叫政治?这就是政治。这一方面归功于他卓越才华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还得归功于他极其过硬的、有正宗美国味道的英语语言能 力。
1961年出生的王杰原名王洁,父母均为华南师范大学的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第一年考入中山大学数力系计算数学专业,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因为一篇关于计算机复杂性理论的论文,被美国图灵奖获得者、康奈尔大学教授Juris Hartmanis激赏。很快,中国青年报前来采访报道、各大报章转载其优秀事迹,接着省政府要推荐王洁为三八红旗手。1986年,25岁的王洁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深造,再后来,留美,入籍,更名为王杰,以免再被误认为女士。
《留学》:华人教授在美国高校中的比例是多 少?
王杰:这个我没有大数据支持,只有小数据举例:2001年我到麻大罗威尔校区的时候,华人教授只有三名,现在已经接近四十名 了。
《留学》:像你这样当上系主任的华人教授多 吗?
王杰:美国三百多所研究型大学里,应该都能找到华人系主任或学院院长,但不会很多。再扩大一点范围,全美国两千所大学都算上,所有计算机系主任里头,不会超过二十个华 人。
《留学》:会有更多华人成为系主任或学院院长 吗?
王杰:空间非常大,但需要华人教授们更加强势一点。在这个白人为主的社会里,你不能怕。特别是当上之后,更不能怕。
《留学》:先说说你是怎么当上的吧。
王杰:想当系主任,最重要的是你要对整个学科的前景、整个系的发展方向有远见。我是2006年通过票选选上的。再往远了说,2001年我就是全校区最年轻的正教授了。白人社会里这一点比较好:对于所谓的明星教授,他们的态度还是很开放、很认可的。
《留学》:所以说出名要趁早,做学问当教授也不例外。当时你的哪些远见,为你赢得了系主任的票选?
王杰:当时系里的资源很有限,我提出来要抓两头:一个是本科教育,一个是博士教育,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放在这两头上,而不应该放在硕士生的培养上。本科教育可以为系里争取更多的州政府财政拨款,博士教育可以为系里申请到更多的科研基金。我本人对政治不感兴趣,但如果政治就是分配资源的话,我这些政见还是切中了要害的。
《留学》:现在问题得到解决了吗?
王杰:基本上解决了。我上任之后,重新平衡,没有研究课题的教授增加教学量,有研究课题的教授减少教学量,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研究,这样科研基金就增多了。目前每年能用的科研基金接近四百万美元,是全校区里最多的系之一;博士生也多了,现有九十多名,是最多的系,没有之一。另外还有六百名本科生,是2001年我刚来时的三倍;还有二百五十名硕士生。
《留学》:好像也有点扩招和大跃进的感觉。这么多学生,你的教授有多少,够用吗?
王杰:你问到了点子上,这是我的痛点。发展确实有点快,教师空缺比较大。现在全系有终身教授及终身轨道教授十七名,讲师三名,离满额三十名还缺三分之一。空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州政府拨款不到位,另一个就是校方不希望直接招聘那些刚刚毕业的博士生,我们的教务长就是这个观点,这让我有两三年都没招到一个教授。
《留学》:所有新招的教授都由你来拍板 吗?
王杰:差不多是我说了算吧。
《留学》:这正是你招了这么多华人教授的原因 吧。
王杰:不能这么认为。华人学者能在我这儿谋得教职,还是凭他们自己的实力,他们研究的能力、拿基金的能力、发表论文的能力、带博士生的能力,这些要都很厉害。这就是主流,对此白人和校方也没有话好说,事实摆在那儿。假设白人学者,甚至是黑人学者,如果有华人学者的这种能力,他一定会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可能会被波大、甚至被MIT录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华人教授,主要是因为巧了,碰巧他们都是华人而已。
《留学》: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正因为是华人身份,许多学者虽然很优秀,但在别处总是会受到限制;只是到了你这里,华人学者才有了平等参与竞争的机 会?
王杰:华人学者主要还是吃亏在语言上。每次系里招华人教授,白人教授提出异议最多的,还是语言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专业能力更重要,学生是愿意牺牲一些语言上的方便性,去学到更多的真东西和好东西的。所以作为系主任,在语言水平和专业水平上,我更倾向于后者,出现分歧的时候,因为我本人的学术地位,白人教授们也不敢向我挑战,我做了决定之后,他们也不会再说什么。所以这个事还是得自身强势一些,如果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弱的系主任,也不敢做出这个决定。
学校层面上,对于我招这么多华人教授也有一些微言,也跟我说过,下次不能再招中国人了。一般都是我先答应下来,但是该招还是照招。
《留学》:看来要想让传说中的种族歧视靠边,先得让现实中的语言能力过关。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么搞定语言的?
王杰:口语方面可能需要点天赋,我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写作方面就得下点功夫了,我记得当时有一本指导写作的小书,叫《Style》,我反反复复读过七八遍,每次都有新收获。掌握“好英语”,得下苦功 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