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订单班”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联合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双重需求的,且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的应用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和革新走势的重要突破。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订单班”管理体系,对于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满足企业发展及社会需求,順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班”;教育管理
“订单班”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高职院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高校缺少学生实习实践场所和设备的困难,也解决了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问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7年与企业合作开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川内其他高职院校订单班的办学提供了借鉴。但是,在“订单班”的实施环节中,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管理和专业技能强化有效结合成为一大难题,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院校“订单班”学生特点
1.学习兴趣淡化,专业认可度低
多数“订单班”学生会在在顶岗实习前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因此,单从心理上来说,学生觉得就业有了保障,学习成绩高低便显得不重要。另外有些学生进“订单班”之前,对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对教学内容、企业文化以及自己今后意向从事的岗位知之甚少。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来自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或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差。在中专、高中阶段自由散漫,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以后,更是表现出对专业知识兴趣淡化。因此,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订单班”的学生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没有继续升造或升本科的意识。
2.自我意识严重,思想起伏不定
多数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经历的都是从学校到家的两点模式,缺乏社会经验,环境适应能力差,在实习期间,自我意识严重,往往表现出怕吃苦、爱偷懒,抱怨企业住宿条件和饭菜质量等。更有不少学生通过企业环境和工资发放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片面判断,当结果和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出入之后,他们会在实习期之后单方面提出违约,这一行为往往使校企合作陷入被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模式的认可度。
3.角色转变迅速,学生适应力差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多数会有一到两周的适应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稳过渡,顺利开展实习工作。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实习,其角色开始转变,从仅仅扮演学生的角色,到兼具学生和员工身份,半工半读。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突然增大,多数90后从体力上开始不支,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转变,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放下身段,对基层工作有心理落差,期望值和现实出现了反差,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出现焦虑情绪。
二、学校和企业方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统一管理,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大多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进入企业后,由于生产的压力,往往是直接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未能按规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忽视了学生是否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另外,企业方未落实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学生在出现了问题后多是直接反馈给学校辅导员,由辅导员进行远程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效果,管理缺位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特点设置“订单班”的实践课程,学生缺失企业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导致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支撑,又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对企业交付的任务应付了之,不能真正达到“订单式”教学的目的。
三、对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1.合作企业和班级组建
优选合作企业和组建高素质的“订单班”队伍是顺利完成“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双方合作,三方选择”是目前众多高校首选的方式,即高校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高校和学生、学生选择企业。高校合作的企业,必须是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和合作意愿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建的成长性企业,具有持续提供产学研合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较大帮助的企业。高校应组织一系列宣讲会介绍入选企业,甚至带领一部分学生代表深入企业内部实地考察了解企业信息,学生再自身情况自愿申请。企业对申请参加订单班的学生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现场面试,对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可组成虚拟订单班开展相关活动,经考评合格方可签订前期合同,到企业实习。
2.师资队伍及课程设置
高校师资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为辅是高职院校“订单班”师资队伍构建的总体思路,“引、请、送、合”的方式是提高师资队伍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将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高校,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生产技术讲座,增强高校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将高校现有在编教师派出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可邀请企业专家与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订单班课程要校企联合设置、合作开发,要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确定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归纳出岗位技能点和知识点,开发出课程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实验实训的方法。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懂,罗仲耿.三点一线-浅谈高职“订单班”学生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35.
关键词:高职院校;“订单班”;教育管理
“订单班”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是顺应时代潮流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高职院校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并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予以支持,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企业就业。“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方式既解决了高校缺少学生实习实践场所和设备的困难,也解决了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问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7年与企业合作开启“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川内其他高职院校订单班的办学提供了借鉴。但是,在“订单班”的实施环节中,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管理和专业技能强化有效结合成为一大难题,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院校“订单班”学生特点
1.学习兴趣淡化,专业认可度低
多数“订单班”学生会在在顶岗实习前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因此,单从心理上来说,学生觉得就业有了保障,学习成绩高低便显得不重要。另外有些学生进“订单班”之前,对校企合作“订单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了解,对教学内容、企业文化以及自己今后意向从事的岗位知之甚少。也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来自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或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自主学习能力差。在中专、高中阶段自由散漫,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以后,更是表现出对专业知识兴趣淡化。因此,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订单班”的学生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没有继续升造或升本科的意识。
2.自我意识严重,思想起伏不定
多数大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之前经历的都是从学校到家的两点模式,缺乏社会经验,环境适应能力差,在实习期间,自我意识严重,往往表现出怕吃苦、爱偷懒,抱怨企业住宿条件和饭菜质量等。更有不少学生通过企业环境和工资发放等方面对企业进行片面判断,当结果和自己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出入之后,他们会在实习期之后单方面提出违约,这一行为往往使校企合作陷入被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对“订单式人才培养”这一模式的认可度。
3.角色转变迅速,学生适应力差
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多数会有一到两周的适应期,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平稳过渡,顺利开展实习工作。学生离开学校到企业实习,其角色开始转变,从仅仅扮演学生的角色,到兼具学生和员工身份,半工半读。一方面,由于工作压力突然增大,多数90后从体力上开始不支,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工作环境的转变,很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放下身段,对基层工作有心理落差,期望值和现实出现了反差,有些学生甚至还会出现焦虑情绪。
二、学校和企业方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由学校统一管理,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大多能很好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进入企业后,由于生产的压力,往往是直接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践,未能按规进行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忽视了学生是否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另外,企业方未落实专人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学生在出现了问题后多是直接反馈给学校辅导员,由辅导员进行远程进行管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管理效果,管理缺位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学校没有根据企业的特点设置“订单班”的实践课程,学生缺失企业专业技术课程学习,导致学生既没有理论知识支撑,又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对企业交付的任务应付了之,不能真正达到“订单式”教学的目的。
三、对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及对策
1.合作企业和班级组建
优选合作企业和组建高素质的“订单班”队伍是顺利完成“订单班”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双方合作,三方选择”是目前众多高校首选的方式,即高校选择企业、企业选择高校和学生、学生选择企业。高校合作的企业,必须是生产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科研能力强和合作意愿大的企业。特别是新建的成长性企业,具有持续提供产学研合作教学,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较大帮助的企业。高校应组织一系列宣讲会介绍入选企业,甚至带领一部分学生代表深入企业内部实地考察了解企业信息,学生再自身情况自愿申请。企业对申请参加订单班的学生要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和现场面试,对符合企业需求的学生可组成虚拟订单班开展相关活动,经考评合格方可签订前期合同,到企业实习。
2.师资队伍及课程设置
高校师资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层为辅是高职院校“订单班”师资队伍构建的总体思路,“引、请、送、合”的方式是提高师资队伍总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将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员引进高校,对专业教师进行企业生产技术讲座,增强高校教师实践操作技能。将高校现有在编教师派出学习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以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可邀请企业专家与高校专业教师联合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订单班课程要校企联合设置、合作开发,要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确定技术标准和岗位要求,归纳出岗位技能点和知识点,开发出课程的内容、考核的标准、实验实训的方法。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和课程体系,才能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懂,罗仲耿.三点一线-浅谈高职“订单班”学生管理[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9.
[2]陈传端,谢英星,周静.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