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古城当地的特色文化研究

来源 :度假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p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许多旅行者来说,凤凰古城是坐落在湘西的一個小边城,有着少数民族特色的房屋,以及惬意的生活方式。虽然如今的凤凰古城掺杂了许多的现代气息,有车水马龙的街道、非凡热闹的商业街和络绎不绝的游客,但这座边城始终沉淀着千百年的苗族文化。
  关键词:凤凰古城;特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94-02
  凤凰古城,白天有碧翠的沱江水掠过两岸的水车层层落下,盖过穿江而过的跳岩,穿过两岸青山,没有哀鸣的猿鸣,取而代之的是木槌浆洗声;当夕阳西下,这座小镇才粉墨登场,霓灯起,沿街的酒吧开始音乐的洗礼,仿佛一座不夜城。潺潺的流水托着各式各样的荷花灯,跳跃的烛光就这样载着人们的寄托与愿望沾染着满街的苗族风情,伴着那些银饰清脆的声响,穿过熙熙攘攘的拱桥向远方漂去。
  1 苗族文化起源与发展
  凤凰苗族其实并不和多数中原民族一样是炎黄的后代,相反他们是蚩尤的后代,骁勇善战,热情奔放,好蛊好巫。千百年来由于大大小小的征战、逃荒等原因,人们从北至南历经数次大规模迁徙,到20世纪早期才逐渐安定下来。湖南凤凰苗族地处钟灵毓秀的湘西,有山为傍江为依,其中苗族是主要组成人口,也包括部分满族、白族等。此外,有古歌、诗词、传统技艺、别具匠心的风俗建筑以及文化产业,继承了古老的苗族文化遗产,没有书本图绘,也没有音像声讯,而是靠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呈现出不受外界影响不雷同的优秀特质,在国内、国际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凤凰苗族文化的优秀特质
  凤凰苗族文化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受楚巫文化影响,苗族人民才思敏捷,能歌善舞,对自然界表现出最直接的最感性的审美感受。苗族同胞一般群居在环境偏远但风景秀丽、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隐蔽山区,长期的封闭生活环境以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为原生态苗族文化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呈现了各种传统古老的制造技艺以及人文元素的特质。
  2.1 文化特性
  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是对特定民族文化最高程度的抽象,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相似性、相容性但无雷同无可比性的约定俗成的规定。实质上也是一类相较于其他文化资源来说,人们总会想到一处出类拔萃的地方,这就是彰显出来的无可代替的特殊性。而其又具体体现在民风民俗之上,类似于苗族人们习惯用山歌来表达自己情感,喜欢隔山对唱,喜好用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欢喜,喜欢围着篝火享受美食和生活的富足。苗族人十分热情好客,有时甚至用堵门酒来表达他们的盛情。在宴席上民风淳朴的苗家人会以鸡、鸭、鱼以及苗家米酒为待客佳肴,还有一款自制的剁辣椒,虽然有些酸咸,但是配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又恰到好处。另外苗族人的鞋子也十分有趣,据山寨里的老人说,苗族人大多住在山寨子里,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上下下要爬很多山路,为了更方便也更有效率的耕作,人们便把鞋底纳得较厚些,再在鞋边加上宽绳绑住裤腿和袜子,这样鞋不掉,又很随脚。凤凰苗族讲礼仪、性情坦诚、爱交朋友,服饰艺术创新等沉淀了民族的历史记忆,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力量,它将会鼓舞且激励新时代的人们,同时教育人、催人奋进。
  2.2 地域性
  地域文化是指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自身特色的区域文化。凤凰村苗族是一个独特的地域民族,在文化上自然体现出更多的自我修养。正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人希望去了解这类民俗的文化,希望它在社会上仍然是活跃的。我们希望的是,苗族人们的生存习惯、穿着打扮、节日庆祝方式更多的仍然保持原有的神秘光环。凤凰苗族人民人唱苗歌、舞龙舞狮,还有杂技上刀梯、椎牛、荡秋千等这些独具地方特色节目就是在苗族节日时人们必备的文化活动。至于说苗族文化为什么也有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因为这些娱乐活动大多数的目的,都是创造许许多多的机会让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苗族人都早嫁娶,而苗族的长辈们都希望自己子孙绵延,所以逐渐也就形成了这种浪漫的苗族文化。此外,每年金秋丰收甚多,各地苗族村寨庆丰祈年,杀猪宰牛祭祖敬神。这里的每个人都那么的能歌善舞,空气中充斥着欢乐的气氛,米酒的清香氤氲、配乐奏响、歌舞熏天,大有浩浩汤汤之势,这里成了歌的海洋、舞的世界、诗的国度。
  2.3 多元性
  多元文化主义是指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复杂和信息流通的发展,文化的更新和改造日益加快,新的文化将不断涌现。凤凰苗族的文化正在与世界交融中,交流以及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交汇,例如现代商业气息的渗入,高科技产品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苗族人们走出曾经祖祖辈辈居住的地方,学习更多的现代中原文化,但是原滋原味的家乡文化仍然牢牢烙印在他们心里。正是因为人们自发的保护,在这些过程中苗族文化体现出高雅和大众等多元性特质。
  凤凰苗族文化曾被誉为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观,体现出民族性、地域性、多元性等民族文化优秀特质。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边城[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2] 龙迎春.品读湘西[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2016.
  【通联编辑:张薇】
其他文献
摘要:“大旅游”发展时代到来,全域旅游模式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国家示范推进。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独特丰富,但同一个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同质化较为严重,区内各地各自为阵地发展旅游,必然导致恶性竞争和资源低效率利用。全域旅游成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地不错之选。同时,民族地区又是我国扶贫或精准扶贫的主要战场之一,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必然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之选之一。通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分析其当前
期刊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在服务地方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思考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为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出具体建设思路,以期进一步提升服务永州旅游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湖南科技学院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作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模式,农家乐旅游已发展到全国各地,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但是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农家乐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浙江省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迅速,该文以浙江省磐安县管头村为例,分析其农家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体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家乐;体验经济;管头村;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互联网为高校教学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助推知识、教学经验的共享,各类型新媒体建设让学生拥有更为专业的知识共享平台。本文以滁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活动中,发现学生存在缺乏共享思维、缺乏对知识的深入体会与运用等问题,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提出对应的改革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生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时代,旅游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深入研究存在的各种问题,做好相应的改革和创新,确保教育方式不断改革,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教育思路贴近学生现实,教育效果显著提升,才能真正应对新时期我国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现代化事业
期刊
摘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和获得身心的舒畅和精神享受,又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又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种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是发展旅游,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仅就察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面临的问题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限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在调查和分析了湖南省罗霄山片区具有良好开发前景和综合价值的红绿旅游资源单体或复合旅游资源单体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打分对罗霄山片区红绿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分等,探索“红绿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路,对加快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做强片区旅游,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资源调查;评价;罗霄山片区  中图分类号:F59
期刊
摘要:该文通过观察,访谈和文献资料调研,分析了延安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和原因。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许多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课前没有备课,不在课后练习,也没有合理利用所学知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延安大学;健美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
期刊
摘要: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特色城镇的体育旅游者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特色城镇体育旅游者以15~44岁的中青年男性为主,在学历是以大学及高中或中专人员为主,职业上企业人员和个体经营者及行政事业机关人员为主,月收入以中低收入阶层为主;体育旅游者以省外游客居多,国外游客现对较少;参与旅游的动机主要包括缓解压力、调节心情、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体育旅游者
期刊
摘要: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受到了冲击,互联网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的相应的挑战,通过分析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乡村;生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8-0171-01  我国在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