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问题在经济社会中日益突出。绿色金融作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金融体系,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绿色金融,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应创造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深化激励机制、开发相应的产品与服务并完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立健全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金融体系;信息共享
引言
绿色金融起源于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所诱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旨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如何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在金融领域,绿色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和现有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突破口。本文首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分为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外部与内部的机制分析,归纳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从外部影响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动力不足,绿色理念尚未形成,市场参与度低且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等;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信息披露制度缺失,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且创新力度不足等。
1.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从长远发展来看,绿色金融是一种扩展和深化现代金融方法的投资模式,它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创新和变革,它将环境收益和污染成本货币化,是资本要素价格机制的金融创新。综上所述,绿色金融的实质就是围绕绿色投融资、项目和风控开展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市场制度以及各种政府监督措施的有机结合体。
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绿色债券市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五省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将不断深化,并逐渐呈现出主流趋势,绿色金融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改革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2.1绿色信贷拓展迅速
2013年后,我国绿色信贷余额逐年稳定增长。截至2018年7月,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9.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为11%,相较于2013年增长了71%。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绿色信贷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绿色信用统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
2.2绿色债券规模庞大
绿色债券市场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良性、可持续、以市场为基础的债券市场生态系统,对绿色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绿色债券初始期较晚,但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在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绿色债券指引后,绿色债券发行频率迅速上升。2016年符合国家和国际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规模从几乎为零增加到2380亿元人民币,占全世界总发行量的39%,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排名升至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许多机构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间接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扩大。
2.3绿色基金潜力巨大
我国绿色基金的发展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爆发性和潜力。截至2016年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经建立265项节能环保型绿色基金并已提交备案。截至2017年3季度末,国内共有106只以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为核心的ESG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同时,我国配套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地方绿色基金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2.4绿色投资稳定发展
绿色投资可以用环境行业固定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来体现。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行业固定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反映了我国对环境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强,绿色投资也更加稳定地发展。
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着手解决环保问题,使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不但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末端治理计划,而且需要使用税收、金融等有效行政和市场方法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将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抽离,转而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共同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3.1绿色标准需要完善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程度处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的绿色定义与国际公认的绿色定义有所不同,我国在与国际绿色金融技术的交流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国内外绿色标准的不一致性很容易导致合作之间的混乱和阻碍,使得政府和企业丢失一部分可能引入的境外资本。对于绿色信贷,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开发了“绿色信贷统计系统”作为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本身与世界上主要采用的“绿色债券原则”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由于标准无法统一,极易引起国内债券市场的分化和混乱。这也不利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走出国门,并吸引更多國际基金的投资。结合上述现状,我国应在国际层面积极推进绿色标准的求同存异,在存在差异的领域中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的趋同,逐步实现国际国内标准的统一。
3.2激励机制尚需深化
中国的绿色金融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不足以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动力建设和发展绿色信贷,也无法在资金等方面为绿色产业提供支持引导。目前,我国并未采用强制监管评估的方式,而是引导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许多金融机构继续发展现有的成熟业务,仍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成本与收益抱以观望态度。激励机制的不足是金融机构无法充分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的原因之一。
3.3发展能力仍需加强
绿色金融业务涉及融资对象的环境保护信息判断、环境风险评估和金融产品定价,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以及结合环保技术、法规和金融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并未达到标准,无法对绿色项目进行有效的可行性与风险判断、筛选和环保技术方面的评估,更不能开发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建议继续建立“高校、智库(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相结合”的能力建设与合作体系,形成绿色金融能力的可持续建设机制。
4.结语
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出现的需求,将不断衍生出新的绿色产品。但信息披露体系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仍是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重要保障。我国应当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制环境,与市场共同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机制,鼓励中介机构的建立和信贷、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完善评估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停停,李良勇,起云凤.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20(22).
[2]樊江伟,张泽.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
[3]李晓红.论绿色金融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的路径[J].农业经济.2020(11)
作者简介:叶慎海(1998.11-),男,江西上饶人,南昌市南昌县江西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金融体系;信息共享
引言
绿色金融起源于长期以来粗放式经济发展所诱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旨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紧缺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如何发展绿色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而在金融领域,绿色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和现有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突破口。本文首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阐述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分为外部影响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两个方面,通过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外部与内部的机制分析,归纳出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从外部影响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动力不足,绿色理念尚未形成,市场参与度低且人才队伍建设缺乏等;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信息披露制度缺失,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缺乏且创新力度不足等。
1.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从长远发展来看,绿色金融是一种扩展和深化现代金融方法的投资模式,它为全球金融业带来了创新和变革,它将环境收益和污染成本货币化,是资本要素价格机制的金融创新。综上所述,绿色金融的实质就是围绕绿色投融资、项目和风控开展的一揽子金融产品、市场制度以及各种政府监督措施的有机结合体。
2.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近年来,政府积极推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在绿色债券市场、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立G20绿色金融研究小组、五省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色金融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将不断深化,并逐渐呈现出主流趋势,绿色金融也将成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改革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2.1绿色信贷拓展迅速
2013年后,我国绿色信贷余额逐年稳定增长。截至2018年7月,21家主要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9.5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比例为11%,相较于2013年增长了71%。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绿色信贷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绿色信用统计制度等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
2.2绿色债券规模庞大
绿色债券市场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良性、可持续、以市场为基础的债券市场生态系统,对绿色债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绿色债券初始期较晚,但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在2015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绿色债券指引后,绿色债券发行频率迅速上升。2016年符合国家和国际绿色定义的绿色债券规模从几乎为零增加到2380亿元人民币,占全世界总发行量的39%,2017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排名升至全球第二。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强制性和半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许多机构积极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间接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扩大。
2.3绿色基金潜力巨大
我国绿色基金的发展也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爆发性和潜力。截至2016年底,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经建立265项节能环保型绿色基金并已提交备案。截至2017年3季度末,国内共有106只以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为核心的ESG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同时,我国配套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地方绿色基金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2.4绿色投资稳定发展
绿色投资可以用环境行业固定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来体现。2012年以来,我国环境行业固定投资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值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反映了我国对环境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强,绿色投资也更加稳定地发展。
3.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着手解决环保问题,使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相结合,不但需要制定更为严格的末端治理计划,而且需要使用税收、金融等有效行政和市场方法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将资金从污染性行业逐步抽离,转而投向绿色、环保的行业,以实现社会和经济共同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3.1绿色标准需要完善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程度处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的绿色定义与国际公认的绿色定义有所不同,我国在与国际绿色金融技术的交流中仍存在一些障碍。国内外绿色标准的不一致性很容易导致合作之间的混乱和阻碍,使得政府和企业丢失一部分可能引入的境外资本。对于绿色信贷,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开发了“绿色信贷统计系统”作为标准,但是这些标准本身与世界上主要采用的“绿色债券原则”有一些不同之处。因此,由于标准无法统一,极易引起国内债券市场的分化和混乱。这也不利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走出国门,并吸引更多國际基金的投资。结合上述现状,我国应在国际层面积极推进绿色标准的求同存异,在存在差异的领域中积极推动国际标准的趋同,逐步实现国际国内标准的统一。
3.2激励机制尚需深化
中国的绿色金融激励措施不够有力,不足以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动力建设和发展绿色信贷,也无法在资金等方面为绿色产业提供支持引导。目前,我国并未采用强制监管评估的方式,而是引导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但许多金融机构继续发展现有的成熟业务,仍对绿色金融领域的成本与收益抱以观望态度。激励机制的不足是金融机构无法充分调动积极性进行参与的原因之一。
3.3发展能力仍需加强
绿色金融业务涉及融资对象的环境保护信息判断、环境风险评估和金融产品定价,需要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以及结合环保技术、法规和金融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金融机构良莠不齐,部分机构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并未达到标准,无法对绿色项目进行有效的可行性与风险判断、筛选和环保技术方面的评估,更不能开发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建议继续建立“高校、智库(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相结合”的能力建设与合作体系,形成绿色金融能力的可持续建设机制。
4.结语
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规模逐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出现的需求,将不断衍生出新的绿色产品。但信息披露体系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仍是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障碍。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制不健全、激励机制不完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绿色转型重要保障。我国应当着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制环境,与市场共同构建绿色金融市场机制,鼓励中介机构的建立和信贷、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完善评估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停停,李良勇,起云凤.PPP模式下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20(22).
[2]樊江伟,张泽.绿色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20(32).
[3]李晓红.论绿色金融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的路径[J].农业经济.2020(11)
作者简介:叶慎海(1998.11-),男,江西上饶人,南昌市南昌县江西师范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