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格·伊舒契:志在非洲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zhe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肯尼亚的阿曼格·伊舒契(Amunga Eshuchi)拥有很多身份,除了摄影师,他还是导演和鼓手,并从事插画艺术与设计工作。伊舒契非常热爱拍摄非洲当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民俗,他经常为一些非政府组织、人道主义机构和企业拍摄以野生动物、自然资源、当地土著人生活等为主题的纪实摄影项目。同时,他也是肯尼亚摄影家协会的执行委员会成员,他的摄影作品广泛地在国内外展出。

  一直以来,伊舒契都将自己定位为非洲摄影师,而不仅仅局限在肯尼亚地区。他说:“我始终认为自己不只是一名肯尼亚摄影师,我的志向是记录整个非洲大陆。”作为世界第二大陆,非洲的面积和海拔无疑会给摄影师带来许多挑战,将镜头对准整个非洲大陆并非易事。但伊舒契始终努力践行着自己的志向,并不断通过镜头与非洲大陆建立某种联系。
  嘟嘟·马当塞拉对话阿曼格·伊舒契
  你是如何开始摄影的?
  伊舒契:我爱上摄影源自我对电影与编剧的热爱。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发现摄影以视觉形式进行叙事的特点弥补了电影语言的许多不足。在拍摄电影时,我们的想法和意图很容易在拍摄过程中发生改变,但所有的变化都被照片定格下来。因此,我们通过摄影更容易掌控最终影像的呈现与质量,并使之更加贴近我们的想象与构思。对我来说,每一幅图像都是故事载体与存档。
  作为一名社会纪实摄影师,你如何保证你的摄影作品能够作为一种艺术或故事载体被主流社会所接受?
  伊舒契:一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将我的工作与作品通过互联网或展览等开放的平台进行展示与呈现。我相信这些方式有助于让公众接触并了解我的作品。

  非洲的互联网发展还相对滞后,你认为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具有可行性吗?
  伊舒契:这些年,肯尼亚在互联网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使用网络的成本比许多非洲国家都要低,这使普通人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成为可能。因此,互联网也成为我接触受众的最佳渠道。
  而在肯尼亚之外,我也并不担心我的作品是否能够被其他国家的人们看到。事实上,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互联网是作品得以传播的保证,我相信无论在哪个国家,我展示在互联网上的那些作品总是会被看到。
  除了肯尼亚,你的创作足迹遍及整个非洲大陆,是什么激励你不断拍摄纪实摄影作品?
  伊舒契:我从来不认为自己仅是一名肯尼亚摄影师,我更愿意称自己为非洲摄影师。我的目标是记录整个非洲大陆的魅力。在索马里时,我的影像提高了人们对霍乱爆发的认识与警惕,并记录了当地人的医学研究工作,以及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共同协作所做出的干预与贡献。如今,不少人在看待非洲大陆时总是带有偏见,他们认为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大代价来解决问题,但问题和挑战却仍在加剧。但在我看来,我不认为非洲像他们描绘的那样糟糕。我们的确面临许多挑战,但我们也有光明的一面。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改变人们的看法,也希望非洲人能够尽快采取行动,不要等到别人以他们的视角与方式来描述我们的大陆时才做出反应。

  跟我们介绍一下《维多利亚湖渔夫》(Lake Victoria Fisherman,图01)和《树林中的夕阳余晖》(Sunset through trees,图05)两张照片吧。
  伊舒契:《维多利亚湖渔夫》展示的是当地人依靠维多利亚湖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他们却并不关心维多利亚湖正在逐年缩小。拍摄时,我遇到了画面中那位在浅滩捕鱼的渔夫,并站在几只独木舟中间看着他工作。那是一个炎热的早晨,我看着他向岸边走去,那有一棵大树在水面投下影子。我走到岸上,拍摄了他的剪影,因为剪影可以隐去他的面部细节,他成为许多仍旧依靠这片快要干涸的湖水勉强维持生活的渔民代表。
  《树林中的夕阳余晖》是我和朋友们一次公路旅行时拍摄的。当时,我们的车抛锚了。等待修理的间隙,我走进路边的森林中,看到傍晚的残阳穿梭在密林的树叶间,那景象美极了。于是我跑回车里取出相机,拍摄下这个瞬间。在我看来,这个景象像是一种对人们生存环境的隐喻,也是一种警示,呼吁人们要珍视自然资源。现在是我们应该主动承担责任并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不要等到非洲以外的人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有一张照片叫《妈妈非洲》(Mama Africa),为什么取这个名字?
  伊舒契:“Mama Africa”这个词组经常被那些被迫离开非洲的人用来称呼自己的家园。照片中的主人公Likow Isak Sedow是一名索马里难民,她虽然没有离开非洲大陆,但同样无法逃脱流离失所的命运。

  請与我们分享一下为你赢得2016年度“非洲联邦摄影师”(the African Commonwealth Photographer)称号的获奖作品。
  伊舒契:那一年大赛的主题是“包容”。能够赢得这个荣誉,我首先想感谢我的妻子Sharon Eshuchi,当我告诉她想参加这个比赛时,她首先建议我拍摄维多利亚湖。   那时,我的一位同样关心维多利亚湖的朋友正在举办一场活动,呼吁人们关注维多利亚湖水位正在持续下降的问题。我想通过我的方式来支持他,于是我找到了另外两名摄影师Esther Mbabazi和Salome Gregory,他们分别来自另外两个拥有湖泊的国家。我们共同合作了“维多利亚湖的正义”(Justice for Great Lake Victoria)项目,通过摄影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湖泊的衰败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没有利益冲突。这個项目由与湖泊有关的不同主题组成,每个摄影师负责一个特定的主题,项目包含的22张图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湖泊的美丽与依赖它生存的人们。我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并在团队工作中相互帮助。
  “维多利亚湖的正义”项目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图01、图07和图08)
  伊舒契:这个项目旨在引发人们对维多利亚湖正在逐年走向消亡这个事实的重视。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与人类过度捕捞等因素加速了湖泊的衰亡,鱼群种类与数量不断减少。同时,这也造成周边三个国家渔民间的冲突频发。

  在你看来,政府是否已经做出足够的实际行动来提高人们对周边三个国家气候变化现象的重视?
  伊舒契:我不太清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但是,肯尼亚最近已经发起了关于应对国家气候变化的计划与气候变化法案。将保护湖泊作为周边三国共同的责任,这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作为比较成功的非洲摄影师,你觉得拍好照片最重要的是什么?
  伊舒契: 俗话说“熟能生巧”,我鼓励其他非洲摄影师们多多实践,只有付出足够多的努力,你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被人们认可与尊重。同时,我认为摄影师们应该多留心创意的商业价值,关注、学习并重视作品的商业价值,对艺术来说同样重要。
其他文献
罗曼·奈曼(Roman Neimann)是一位爱沙尼亚的商业摄影师与电影制作人,他的拍摄领域是极限运动摄影及商业广告。这两种拍摄领域对器材的要求都较高,而奈曼最擅长使用的是无人机,他说这能让他拍出“有神秘气质”的极限运动摄影作品。  2003年,奈曼开始接触摄影。他说自己并非刻意选择成为一名摄影师,而只是因为青少年时代“不喜欢上学,不知道自己在人生中想要什么”,便拿起了父亲的佳能EOS 500N胶
期刊
十二月的花城依然温暖,位于二沙岛的广东美术馆正在举办“2017广州影像三年展”。本次三年展以“复相·叠影”为主题,但看到名字后,估计很多人会感觉有点迷惑,这次的主题该如何解读?它将为我们带来什么内容?把如此数量众多、形式各异的作品一次性呈现,观者会有怎样的体验?  广州影像三年展的前身是“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由广东美术馆创办于2005年,宗旨是坚持国际化的视野和影像社会学的人文立场,参与和推动中
期刊
与“大时代”的潮流相比,“小时代”的风尚通常是短暂的,它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经历者不再向后辈提起,它们也许会被历史的烟云掩盖。我国商业广告摄影在改革开放前后,针对少数供货群体,曾有过一些当时看上去还挺“撩人”的照片,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照片的拍摄水平并不高,但在当时,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小时代”的风尚,流行了大约15年左右。  电视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前,商品的广告主依要靠纸质媒体进行传播,大型
期刊
当下,无人机的应用领域正日渐扩大。它可以是军队侦察的鹰眼,是救援勘察的先锋;它也可以是摄影师手中的新拍摄工具,翱翔天际,窥探大地奥秘。甚至,它还可以担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任,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无人机还会被开发出更多用途,突破人们现在的想象。  在本期专题中,我们关注无人机中的民用消费级航拍无人机,这可能只是众多无人机类型中的一个类别,但在近十年,相比原来昂贵的直升机
期刊
2016年11月,BBC推出了自己历史上制作成本最高的一部纪录片《地球脉动II》(Planet EarthII,BBC曾于2004年推出该系列第一部《地球脉动》)。而BBC也将其定位为自己的顶级制作。  何为顶级?《地球脉动II》共拍摄2089天,涉及40个不同国家,主创团队共出行117次,后期制作3年。10年磨一剑,其在技术上也展示了前瞻性思维,视频不仅采用超高清4K摄影机拍摄,观众还可以看到大
期刊
航拍,曾经是一个“高门槛”的摄影领域,有了无人机之后,这个模式被打破了。有人把2015年总结为消费级无人机的元年;而在2016年,无人机让新闻摄影向前成功地跳了一格。2016年,新华社成立了“天空之眼”无人机队。经过正规培训,首期35名摄影记者取得了无人机“机长”的资质,“天空视角”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当中。  在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天津分社记者岳月伟是最早使用无人机对现场进
期刊
索尼新推出一只APS-C画幅用E卡口标准变焦头18-135mm F3.5-5.6 OSS。这只镜头最近对焦距离0.45米,放大倍率0.29倍,滤镜口径55毫米,重325克。它采用了步进对焦马达和OSS光学图像稳定系统,装在A6000系列的索尼微单TM相机上略大,但变焦范围大、对焦快,又有光学图像稳定功能,是一只适合旅行和日常使用的镜头。它的光学结构16片12组,采用了3片非球面和低色散镜片,成像质
期刊
在2017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上,一位名叫冬尼的中国姑娘在专业组建筑类的竞争中一举夺魁,她的作品《空间城市》凭借独特的视角和创意获得了金奖。  的确近年来,无人机摄影在建筑摄影领域是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方式,这些照片让观者有机会从“上帝视角”一睹习以为常的城市。但《空间城市》之所以独特,则要归功于冬尼那充满想象力的、驾驭无人机拍摄的方式。相比纪实类的无人机航拍摄影,冬尼动了一点心思,她所寻找的并非是写
期刊
图像泛滥的时代,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学习摄影三五年后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型摄影比赛奖项一两次,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可如果告诉你,有个才13岁的小孩儿,在三年前就已获得过国际自然摄影赛事的奖项,你做何感想?  出生于2005年,今年只有13岁的加拿大小小野生动物摄影师约瑟亚·劳恩斯坦不但“成名已久”,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国际自然摄影奖项“收割机”。5岁第一次拿起相机,7岁正式开始学习摄
期刊
2017年5月7日,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该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首个摄影行业内的无人机研究团体,按照其计划,将在无人机新闻摄影理论研究、技术推广、规范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委员会成立后的第一个举动是在5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强无人机新闻摄影行为自律的倡议书”。倡议书的第二条写道:新闻摄影工作者利用无人机航拍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依法取得必要的资质。  10天后,中国民用航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