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融资难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而民办高等教育由于其区别于公办高等教育的特性,民办高校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的融资特点,并从融资和投资两个角度深入分析,提出民办高校融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市场机制;融资和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027-01
1 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回顾
就民办高校融资难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棘手且噬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各界均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目前,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民办高校的融资方式具有的特征,融资时应针对不同的特征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或融资方式的组合。但是有些研究仅关注民办高校这一融资方单方面特性,而忽略了投资方。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民办高校融资特点入手,并从投资方深入研究,最终提出融资策略。
2 民办高校融资特点
民办高校是在强大的公办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生存的,是弱势群体,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经费和招生:民办高校的经费不能获得财政拨款,主要来源于学杂费,公办高校则可以获得财政拨款,这就迫使民办高校以收取学杂费为主通过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方式筹备办学资金;生源就是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在生源的争夺大战中,公办高校是占尽优势,公办高校有政府依靠,有稳定的生源,民办高校则没有,只能靠自己在公办高校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找生存的缝隙。
因此,与公办高等教育相比,民办高等教育明显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是步履维艰,而融资则更是难上加难。
3 谁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
关注融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投资。就投资方而言,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主要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他们为什么要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
3.1 国家投资
目前,国家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少之又少,主要停留在一些政策方面。然而民办高等教育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完全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公办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民办高等教育弥补了这一缺口,为社会提供机会。“现阶段,我国教育供给普遍不足,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飞义务教育阶段,既有质量短缺,也有数量短缺。因此,一般来说,民办学校的出现总是增进了当地社会的公共利益。”再有,民办高等教育的出现是给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一方面督促公办高等教育精益求精,一方面给公众带来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弗里德曼认为:“只有使教育系统的大部分都私营化,才能实现对教育的彻底重构,私立的营利性机构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并能形成与公立学校的有效竞争。”
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就是民办,而非公办,所以要想国家像投资公办高等教育一样投资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国家不能直接投资民办高等教育,那么,在政策上向民办高校倾斜也是值得提倡的。
3.2 企事业单位投资
除了社会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援助以及善心,企事业单位为什么把资本投向民办高等教育?短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其竞争力,但长期看,却是核心竞争力决定了其生死存亡,而核心竞争力是由员工独特的知识、技术、技能带来的,追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本构成了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是最宝贵的资源,它在发展企事业单位竞争优势中不可替代。既然人力资本如此重要,因此有必要为其投资。如今花钱培养人才的理念远远超越花钱寻找人才的理念。在哪儿培养?公办高等教育院校?不可能,公办高等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都是由国家规定。如果能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分析,把握市场航向,就可以找一个场所培养需要的人才,那么民办高校是最合适的选择。
3.3 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主要有三种,学费、以股东名义投资并进行学校日常管理和捐助。从理论上说,当社会收益等于或小于社会成本,而个人收益仍大于社会成本,由于个人需求驱动导致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从而发生的高等教育成本与社会收益的差值,就应当由受教育者个人来分担。个人接受公办高等教育尚且要承担学费何况民办高等教育?以股东名义投资并进行学校日常管理,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对高等教育的热爱也是对社会的回报。而以个人名义捐助则是最直接的回报社会的方式。
4 融资策略
4.1 通过国家融资
国家没有足够的经费投资教育,更别说民办高等教育,然而民办高等教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国家该为民办高等教育做点什么呢?目前,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偏见,在一部分人眼里,民办高等教育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去,培养的学生也远远不如公办高等教育培养的,这些看法根深蒂固。此刻,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纠正某些偏见,民办高等教育要想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扎根也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的偏见,提高在高等教育界地位,获得生源和社会各界投资,间接获得政府融资。
4.2 通过学费融资
目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这要从招生与就业出发,坚持招生与就业统一,招生之前就计划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良性循环。民办高校应对自身合理定位,确定办学理念,理顺办学思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改造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寓教于乐,力求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自主再学习、再体验和再提高。针对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给予帮助,多出教育成果。
4.3 通过企事业单位融资
从企事业单位融资是增加经费来源的有效途径。公办高校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体制由国家决定,而民办高校体制相对自由,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其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复合型的人才。替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获得投资,同样也解决了部分同学就业问题。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融资难,但依然可以看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公办高等教育的夹缝里寻到生机并成长壮大起来。本文从投资方和融资方角度分别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丁小浩,李文利.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2]王 新.构建民办高校渠道的创新模式(J(.当代经济,2010,(3).
[3]吴 泷.论人力资源投资会计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J(.财会月刊,2005,(10).
[4]彭安臣.公益性视野下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加大政府资助力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4,(6).
【关键词】民办高校;市场机制;融资和投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9-0027-01
1 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回顾
就民办高校融资难这一问题研究者们已达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个棘手且噬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各界均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目前,研究者们已经认识到民办高校的融资方式具有的特征,融资时应针对不同的特征选择相应的融资方式或融资方式的组合。但是有些研究仅关注民办高校这一融资方单方面特性,而忽略了投资方。根据以上分析,本文从民办高校融资特点入手,并从投资方深入研究,最终提出融资策略。
2 民办高校融资特点
民办高校是在强大的公办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生存的,是弱势群体,与公办高校最大的区别在于经费和招生:民办高校的经费不能获得财政拨款,主要来源于学杂费,公办高校则可以获得财政拨款,这就迫使民办高校以收取学杂费为主通过多渠道融资为辅的方式筹备办学资金;生源就是教育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在生源的争夺大战中,公办高校是占尽优势,公办高校有政府依靠,有稳定的生源,民办高校则没有,只能靠自己在公办高校这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下找生存的缝隙。
因此,与公办高等教育相比,民办高等教育明显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是步履维艰,而融资则更是难上加难。
3 谁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
关注融资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投资。就投资方而言,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主要包括国家、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他们为什么要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
3.1 国家投资
目前,国家为民办高等教育投资少之又少,主要停留在一些政策方面。然而民办高等教育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功不可没。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完全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公办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民办高等教育弥补了这一缺口,为社会提供机会。“现阶段,我国教育供给普遍不足,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足够的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在飞义务教育阶段,既有质量短缺,也有数量短缺。因此,一般来说,民办学校的出现总是增进了当地社会的公共利益。”再有,民办高等教育的出现是给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一方面督促公办高等教育精益求精,一方面给公众带来了更多的教育选择。弗里德曼认为:“只有使教育系统的大部分都私营化,才能实现对教育的彻底重构,私立的营利性机构将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并能形成与公立学校的有效竞争。”
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就是民办,而非公办,所以要想国家像投资公办高等教育一样投资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是不可能的。在这种矛盾的情况下,国家不能直接投资民办高等教育,那么,在政策上向民办高校倾斜也是值得提倡的。
3.2 企事业单位投资
除了社会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援助以及善心,企事业单位为什么把资本投向民办高等教育?短期,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其竞争力,但长期看,却是核心竞争力决定了其生死存亡,而核心竞争力是由员工独特的知识、技术、技能带来的,追根到底,还是人力资本构成了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是最宝贵的资源,它在发展企事业单位竞争优势中不可替代。既然人力资本如此重要,因此有必要为其投资。如今花钱培养人才的理念远远超越花钱寻找人才的理念。在哪儿培养?公办高等教育院校?不可能,公办高等院校从专业设置到课程设置都是由国家规定。如果能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分析,把握市场航向,就可以找一个场所培养需要的人才,那么民办高校是最合适的选择。
3.3 个人投资
个人投资主要有三种,学费、以股东名义投资并进行学校日常管理和捐助。从理论上说,当社会收益等于或小于社会成本,而个人收益仍大于社会成本,由于个人需求驱动导致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从而发生的高等教育成本与社会收益的差值,就应当由受教育者个人来分担。个人接受公办高等教育尚且要承担学费何况民办高等教育?以股东名义投资并进行学校日常管理,是一种个人价值的实现方式,是对高等教育的热爱也是对社会的回报。而以个人名义捐助则是最直接的回报社会的方式。
4 融资策略
4.1 通过国家融资
国家没有足够的经费投资教育,更别说民办高等教育,然而民办高等教育为国家所做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国家该为民办高等教育做点什么呢?目前,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存在偏见,在一部分人眼里,民办高等教育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去,培养的学生也远远不如公办高等教育培养的,这些看法根深蒂固。此刻,国家可以通过政策纠正某些偏见,民办高等教育要想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扎根也必须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大宣传力度,改变社会的偏见,提高在高等教育界地位,获得生源和社会各界投资,间接获得政府融资。
4.2 通过学费融资
目前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这要从招生与就业出发,坚持招生与就业统一,招生之前就计划毕业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形成良性循环。民办高校应对自身合理定位,确定办学理念,理顺办学思路,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改造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寓教于乐,力求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自主再学习、再体验和再提高。针对有继续深造愿望的学生,给予帮助,多出教育成果。
4.3 通过企事业单位融资
从企事业单位融资是增加经费来源的有效途径。公办高校依靠国家财政拨款,体制由国家决定,而民办高校体制相对自由,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其需要的各种专业的、复合型的人才。替企事业单位培养人才不仅可以获得投资,同样也解决了部分同学就业问题。还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势。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融资难,但依然可以看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在公办高等教育的夹缝里寻到生机并成长壮大起来。本文从投资方和融资方角度分别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策略,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闵维方,丁小浩,李文利.探索教育变革:经济学和管理政策的视角(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2]王 新.构建民办高校渠道的创新模式(J(.当代经济,2010,(3).
[3]吴 泷.论人力资源投资会计在高等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J(.财会月刊,2005,(10).
[4]彭安臣.公益性视野下的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加大政府资助力度(J(.现代教育科学,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