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识字教学中如何按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学,我进行了很多尝试。本文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入手,倡导快乐识字,生活识字,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关键词:识字 兴趣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是对识字教学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十几年来识字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的结果。在此谈谈自己从事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活用识字方法,倡导快乐识字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快乐因素,把快乐识字引进课堂。
1.快乐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如“玩玩字卡”:学生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一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一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2.新奇引趣法
低年级儿童喜欢猜谜,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3.先进电教法
电化教学具有“形、声、光、色”等特点,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
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譬如,学完复韵母“a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背了儿歌《小燕子》:“小燕子,飞呀飞,一把剪刀身上背。飞来又飞去,剪刀挥呀挥。剪得桃花红,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绿袍,剪出祖国山河来。”学生听了,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背。我在大部分学生会背之后,让学生看着这首儿歌,带有拼音,用手指着读几遍。最后再让他们用笔圈出这首儿歌中带有“ai、ei、ui”的音节。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2.识字与生活相结合
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
a.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
b.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相树木,百年树人”;“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2)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
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欲望。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参观蔬菜展示会。让学生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三、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喜悦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多为学生提供识字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开设“识字园”、开展“识字”专题活动、自制“识字小银行”、开展“看谁识字多”、“我是背诗小能手”等竞赛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使识字教学有效地开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识字方法。
参考文献:
[1]靳健,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
关键词:识字 兴趣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是一二年级教学的重点。这是对识字教学的重要定位,也是对十几年来识字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的结果。在此谈谈自己从事识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活用识字方法,倡导快乐识字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快乐因素,把快乐识字引进课堂。
1.快乐游戏法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持久、稳定。
我在“创新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猜认生字、组合生字、送字回家、读词赏画、读文找字、玩玩字卡、找找朋友、等游戏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帮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识记汉字。
如“玩玩字卡”:学生通过玩字卡认读生字。摆—边摆边读,一人一张,不会的可请教小组同学;读—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齐读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难认字拿在手里或摆在一旁;考一学生互相考认字卡,自己不会的跟人学,别人不会的想法教;收一学生在小鸟声中快速收字卡,边收边读。
2.新奇引趣法
低年级儿童喜欢猜谜,让儿童把某些识字内容编成谜语,通过猜谜来巩固所学知识,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通过对谜语的综合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而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教“坐”字时,教师边板书“坐”字边说:“两人在土上,这是什么字?”学生摇头。再问:“你们现在的动作是站着,还是怎么着?”学生齐声回答:“坐着。”“这就是要学的‘坐’字。”然后让学生再把上面的谜语说一、两遍,字形和字义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
“顺口溜”这种形象化的语言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掌握生字。例如:学习“力”字,先板书“刀”字让学生读,再把“刀”的一撇写透变成“力”并随口读出“‘刀’字出了头,‘力力力’”让学生把顺口溜说一、两遍。然后教师边作动作边问:“我把桌子推动了,用了什么?”“手”。“光有手,手上没一点力气能把桌子推动吗?”“不能。”“这就是‘力气’的力。”最后启发学生组词造句。
3.先进电教法
电化教学具有“形、声、光、色”等特点,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单纯知识传授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德、智、体、美整体型的创新教学模式转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一节语文课让学生不仅能学会二、三十个生字,还能学会汉字输入,将认字、阅读、写作相融合。形象、直观的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二、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
1.识字与阅读相结合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机是6-12岁,而真正意义上的书面语言的学习是从阅读开始的。将识字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识字的同时接触大量规范、优美的书面语言,让他们从中汲取丰富的书面语言营养。
读儿歌识字。儿歌生动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儿童十分喜欢。在入学教育、拼音教学及看图识字教学中,我们采用补充儿歌的方式,让学生听儿歌、背儿歌、读儿歌,利用学生的无意记忆识字。譬如,学完复韵母“ai、ei、ui”之后,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背了儿歌《小燕子》:“小燕子,飞呀飞,一把剪刀身上背。飞来又飞去,剪刀挥呀挥。剪得桃花红,剪得柳枝翠,剪出大地披绿袍,剪出祖国山河来。”学生听了,兴致盎然地跟着我背。我在大部分学生会背之后,让学生看着这首儿歌,带有拼音,用手指着读几遍。最后再让他们用笔圈出这首儿歌中带有“ai、ei、ui”的音节。就这样,学生在背儿歌中积累了语言,在读儿歌中认识了汉字,在圈圈画画中巩固了汉语拼音,可谓一举三得。
2.识字与生活相结合
识字如果局限于课堂40分钟,局限于一本教材,其效果肯定是有限的。“人人是学语文的主人,处处是识字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识字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养成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中识字的良好习惯
(1)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学生起着熏陶的作用。
a.认识学生姓名,提高识字量。为了让学生互相认识,知道姓名,快速有效地识字。开学初,先让学生自我介绍,并将其学生卡投影到屏幕上,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了同学的姓名。
b.认识校园里的告示牌、教室的牌匾,提高识字量。如开学初,我利用班队课,带领学生一边参观校园一边认字,还利用升旗、集合、体育课等引导学生认识了“十年相树木,百年树人”;“校兴我荣,校衰我辱”;“爱校、尊师、勤学、守纪”等标语或校训。这样,引导学生把熟悉校园环境与自主识字有机地融为一体,浓郁的爱校情与主动识字的强烈求知欲相互渗透,学生识字的内驱力大增。
(2)采用“生活化模式”展现文本资源
让生活走进课堂,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识字欲望。
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爱吃的蔬菜》时,先组织学生参观蔬菜展示会。让学生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的课桌上展示,(请家长事先把带来的蔬菜贴上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记住各种蔬菜的名称。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三、提供展示平台,体验成功喜悦
根据儿童争强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特点,多为学生提供识字展示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体会成功的喜悦。
开设“识字园”、开展“识字”专题活动、自制“识字小银行”、开展“看谁识字多”、“我是背诗小能手”等竞赛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语文学习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了使识字教学有效地开展,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新的识字方法。
参考文献:
[1]靳健,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