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8%。农村中小学生占全国中小学生总数的75%,因此农村义务教育不容忽视。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举措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村整体环境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城市中小学教育,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和成效依然极大抑制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发展,也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因此,重视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任重而道远,值得深思。
关键词 农村 小学教育 思考
一、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罗尔斯就提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农村为城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使农村陷入贫困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公平。而在教育质量上,城市中小学教育由于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其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对农村学生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水平的不均等,是目前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教育资源共享。尽管政府每年都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和设施,但是硬件设施投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还无法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和设施与城市中小学达到同样的活着接近的水平,包括体育器材、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美术教育条件、音乐设施与器材、电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偏远山区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还停留在课本及课堂的教学手段上,户外运动、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很难展开。
有人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只是当地基层政府甚至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对于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的相应责任却缺乏必要认识,这种观念的误解往往导致实践的偏差,使得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教师流动等方面出现不公平。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国家应实行宏观调控,由城市拿出特定或专项资金,作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补偿,以增加农村的教育投入。同时完善农村落后地区教育援助制度,如开展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以及省内大中城市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组织全省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到城市接受高质量的集中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在教育投资方式、教育管理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对农村地区予以长期、足够的倾斜。
二、研究农村教育状况,着力加强素质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直是核心的教育问題,由于地域、经济、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是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大学走出去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因此对于学习成绩的一味追求往往导致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因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处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大难题。
要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在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构建教育经费运行制度,增加教育预算的比例,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将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起来,使其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改善。此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交流和重点培养工作,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抓起,重视和培养素质教育。提倡个体教育,尊重个性,注重心理教育与沟通,以活动式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替代纲领式理论说教。
三、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并赋予新的内涵,而其核心则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否得到优化。确定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总体教学策略,确立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最终要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高效的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心舒展地学;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有节奏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与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学。在具体操作上,活动课做到序列化、规范化、多样化,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展示创新才能提供一定的条件。设立实践操作式、交流探讨式、表演创作式、调查研究式等形式各异的活动课程。开设数量适中的选修课程,包括科技创新课、艺术创新课、学法指导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此外,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性创新活动。
此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和学的创新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将为提高教和学的创新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在多媒体计算机所构建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被较好地落到实处,其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发现探索式的创新学习。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意蕴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在环境建设上力求体现特色化、层次性、注意突出创新、育人的内涵。它们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筹划举办“创新节”、“创新周”、“创新成果博览会”等活动,做到富有情趣性、知识性与智慧性,文明而美好。农村中小学尤其需要加强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情操、启迪创意、营造精神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新力为指导思想,把艺术审美活动与艺术创新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 农村 小学教育 思考
一、 完善经费投入机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罗尔斯就提出:“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农村为城市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使农村陷入贫困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在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方面已基本实现了公平。而在教育质量上,城市中小学教育由于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方面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其质量明显高于农村教育质量。这是对农村学生最大的教育不公平。
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的首要资源,教师在教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队伍水平的不均等,是目前城市和农村教育水平不均等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是教育资源共享。尽管政府每年都加大投资力度,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环境和设施,但是硬件设施投入作为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还无法使得农村中小学教育环境和设施与城市中小学达到同样的活着接近的水平,包括体育器材、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地、美术教育条件、音乐设施与器材、电脑、投影仪等辅助教学设备极其匮乏,偏远山区农村的绝大多数中小学还停留在课本及课堂的教学手段上,户外运动、社会实践、艺术活动等很难展开。
有人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只是当地基层政府甚至是学校层面的事情,对于市级、省级甚至中央政府的相应责任却缺乏必要认识,这种观念的误解往往导致实践的偏差,使得农村教育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教师流动等方面出现不公平。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紧缺的现状依然没有根本改变。
要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首先国家应实行宏观调控,由城市拿出特定或专项资金,作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补偿,以增加农村的教育投入。同时完善农村落后地区教育援助制度,如开展城市中小学对口支援农村中小学以及省内大中城市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活动,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水平;组织全省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到城市接受高质量的集中培训,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在教育投资方式、教育管理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以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对农村地区予以长期、足够的倾斜。
二、研究农村教育状况,着力加强素质教育
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直是核心的教育问題,由于地域、经济、师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尤其是地处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学生来说,考上大学走出去是唯一一条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道路,因此对于学习成绩的一味追求往往导致对素质教育的忽视。因此,对于农村中小学教育来说,如何处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大难题。
要解决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在国家层面还是需要构建教育经费运行制度,增加教育预算的比例,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促进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通过各种政策与措施,将农村教育资源较为薄弱的学校发展起来,使其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和改善。此外,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交流和重点培养工作,从思想观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抓起,重视和培养素质教育。提倡个体教育,尊重个性,注重心理教育与沟通,以活动式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替代纲领式理论说教。
三、逐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创新教育模式
这个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价值要求并赋予新的内涵,而其核心则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较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缺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要看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是否得到优化。确定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总体教学策略,确立引导学生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最终要建立起乐学、善学、创新、高效的教学体系运行机制。注重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心舒展地学;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有节奏地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与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学。在具体操作上,活动课做到序列化、规范化、多样化,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性,为学生展示创新才能提供一定的条件。设立实践操作式、交流探讨式、表演创作式、调查研究式等形式各异的活动课程。开设数量适中的选修课程,包括科技创新课、艺术创新课、学法指导课、创新思维训练课等;此外,创造条件聘请有关专业人员指导学生进行专题性创新活动。
此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教和学的创新水平。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这些现代教学媒体将为提高教和学的创新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在多媒体计算机所构建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中学生的主动参与被较好地落到实处,其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发现探索式的创新学习。优化以创新为导向的意蕴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在环境建设上力求体现特色化、层次性、注意突出创新、育人的内涵。它们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筹划举办“创新节”、“创新周”、“创新成果博览会”等活动,做到富有情趣性、知识性与智慧性,文明而美好。农村中小学尤其需要加强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以陶冶情操、启迪创意、营造精神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新力为指导思想,把艺术审美活动与艺术创新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以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