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辽宁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面临严峻形势,必须强化危机意识,严格风险防控,加快补短板工程,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抓好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动辽宁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水资源 风险防控 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水资源配置、管理、保护和節约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河美的新辽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辽宁省水资源、水生态面临的问题仍然非常严峻,短缺的水资源、严重的水污染、恶化的水生态,正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辽宁省水资源、水生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水资源严重匮乏
辽宁水资源总量,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全国调查为363亿m3,2000年第二次调查为342亿m3,2018年第三次初步调查评估为333亿m3,不到40年水资源总量减少26.9%,人均水资源减少29.4%。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列全国第25位、27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79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7%。辽宁省中部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588m3,西部地区人均占有量530m3,均接近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地区的标准。
(二)水资源开发程度过高、生产效率偏低
辽宁省总用水量13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3%,临近40%的预警线,但浑太河流域开发利用率高达60%以上,早已突破了预警线。地下水超采现象依然存在,辽阳首山地区超采区面积124.7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3.4米。全省地下水海水入侵区高达900多平方公里。辽宁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比重大,用水工艺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55m3,发达国家为8-IOIT13,是发达国家5-7倍;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0.58,比先进国家低3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25m3,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三)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在一些地区,大量的工业废污水直接排放,达到了“有河皆污、有河皆脏”的地步,由于水体失去使用功能,已经危及到了公共水安全。2018年,国家考核辽宁省的180个水功能区,有48个不达标,占26.7%。今年5月,国家首次公布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水质排名,在排名最后30个城市中,辽宁省就占了5个(营口市、阜新市、盘锦市、锦州市、沈阳市、铁岭市),是垫底城市最多的省份。同时,在环保部公布的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辽宁还以20个劣V类国控断面的数量列各省之首。
(四)水资源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全省节水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措施。全社会对水的“资源”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护水、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有效调动起来,居民不良用水习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设施设备陈旧,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了公共场所以及城市供水供热管网存在大量的跑冒滴漏现象。据报道,辽宁省某市每天有30万立方米清水白白流掉,每年因水资源浪费相当于一座大中型水库。
二、针对辽宁现状,实施综合治理,保护水资源、水生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辽宁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快补短板工程,实施综合治理,推动辽宁省高质量发展。
(一)切实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
辽宁省年农田灌溉用水量71亿m3,占总用水量的54%,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要采取切实举措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控制和减少农业用水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扩大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强科技运用,做好做强节水农业综合开发。抓好节水灌溉,充分发挥灌区整体节水效能,加强末级渠系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抓好喷灌、滴灌、渗灌代替大水漫灌等落后的耕作方式。
(二)坚决打赢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突出抓好重污染河流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坚决封堵取缔违法入河排污口,建立机制、精准施策、强化落实,尽快消除劣V类水体。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严格垃圾处置管理,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严肃查处停运空转问题。加强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坚决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
(三)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要大力推进水资源循环发展,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引导工业集聚区统一供水和废水集中治理,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制定完善促进再生水利用相关政策,推进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积极推动海水利用,设立海水利用重大专项,鼓励沿海缺水地区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加强洪水调度管控,防止以排为主的简单抵御,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损失最小化。
(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按照以水定需原则,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T作。积极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坚决淘汰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耗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强化节约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普及。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中水,努力破除技术、成本、制度等阻碍,支持新建民用建筑增设中水管网,并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推广中水使用。大力开展全民节水,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爱水、护水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节水、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关键词] 水资源 风险防控 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辽宁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大水资源配置、管理、保护和節约力度,努力打造水清河美的新辽宁,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辽宁省水资源、水生态面临的问题仍然非常严峻,短缺的水资源、严重的水污染、恶化的水生态,正在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一、辽宁省水资源、水生态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一)水资源严重匮乏
辽宁水资源总量,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全国调查为363亿m3,2000年第二次调查为342亿m3,2018年第三次初步调查评估为333亿m3,不到40年水资源总量减少26.9%,人均水资源减少29.4%。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地下水资源量分别列全国第25位、27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779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7%。辽宁省中部地区水资源人均占有量588m3,西部地区人均占有量530m3,均接近国际公认人均水资源低于500m3为极度缺水地区的标准。
(二)水资源开发程度过高、生产效率偏低
辽宁省总用水量13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38.3%,临近40%的预警线,但浑太河流域开发利用率高达60%以上,早已突破了预警线。地下水超采现象依然存在,辽阳首山地区超采区面积124.7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13.4米。全省地下水海水入侵区高达900多平方公里。辽宁省的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高耗水、高污染产业比重大,用水工艺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为55m3,发达国家为8-IOIT13,是发达国家5-7倍;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为0.58,比先进国家低30%;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25m3,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三)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在一些地区,大量的工业废污水直接排放,达到了“有河皆污、有河皆脏”的地步,由于水体失去使用功能,已经危及到了公共水安全。2018年,国家考核辽宁省的180个水功能区,有48个不达标,占26.7%。今年5月,国家首次公布333个地级以上城市水质排名,在排名最后30个城市中,辽宁省就占了5个(营口市、阜新市、盘锦市、锦州市、沈阳市、铁岭市),是垫底城市最多的省份。同时,在环保部公布的2050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辽宁还以20个劣V类国控断面的数量列各省之首。
(四)水资源浪费严重
长期以来,全省节水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为主,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措施。全社会对水的“资源”意识、“危机”意识、“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护水、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有效调动起来,居民不良用水习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设施设备陈旧,管理措施跟不上,造成了公共场所以及城市供水供热管网存在大量的跑冒滴漏现象。据报道,辽宁省某市每天有30万立方米清水白白流掉,每年因水资源浪费相当于一座大中型水库。
二、针对辽宁现状,实施综合治理,保护水资源、水生态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辽宁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快补短板工程,实施综合治理,推动辽宁省高质量发展。
(一)切实加强节水型农业建设
辽宁省年农田灌溉用水量71亿m3,占总用水量的54%,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要采取切实举措提高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系数,控制和减少农业用水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扩大高产稳产、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加强科技运用,做好做强节水农业综合开发。抓好节水灌溉,充分发挥灌区整体节水效能,加强末级渠系节水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地抓好喷灌、滴灌、渗灌代替大水漫灌等落后的耕作方式。
(二)坚决打赢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突出抓好重污染河流治理,全面开展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坚决封堵取缔违法入河排污口,建立机制、精准施策、强化落实,尽快消除劣V类水体。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严格垃圾处置管理,着力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加快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严肃查处停运空转问题。加强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坚决取缔非法污泥堆放点。
(三)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要大力推进水资源循环发展,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鼓励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引导工业集聚区统一供水和废水集中治理,实现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制定完善促进再生水利用相关政策,推进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态景观等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积极推动海水利用,设立海水利用重大专项,鼓励沿海缺水地区建设海水淡化工程。加强洪水调度管控,防止以排为主的简单抵御,努力实现洪水资源化、损失最小化。
(四)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严格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按照以水定需原则,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T作。积极推进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坚决淘汰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的落后产能,加快淘汰“耗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强化节约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普及。鼓励大规模开发利用中水,努力破除技术、成本、制度等阻碍,支持新建民用建筑增设中水管网,并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推广中水使用。大力开展全民节水,加强节约用水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全民爱水、护水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节水、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