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政府对音乐教育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传统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声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性学科,并且作为音乐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改革中应当更加重视。本文以声乐心理学为基础,对声乐心理学的应用及其对声乐教育的影响进行阐述,提出了声乐教育的建议,旨在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声乐心理学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心理活动;心理本质
0 前言
在声乐艺术中,对于传统的发声法和技术性的训练,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上或是在演唱和比赛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然而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歌唱心理训练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我们声乐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对此方面的训练和专题探讨也不太多。然而,心理素质乃是整个声乐学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歌手上台演唱能否获得成功,心理的因素占居了很大的成分,直接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歌唱者的心理训练问题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歌手在演唱或比赛时获得良好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状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声乐心理学概述
声乐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声乐教学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演唱与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情况。声乐心理学实质上就是歌唱时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只有通过演唱技能的学习、训练与不断提升才能掌握歌唱心理,目的主要是为了创建一个科学、正确、协调的歌唱过程。因此,声乐心理学主要一门研究声乐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声乐作为一门综合的科学,也是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音响、心理以及生理等多个学科。歌唱者声音的重要基础是由其心理状态决定的,人的声音以及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充分展示了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这就是声乐艺术。在整个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始终贯穿整个过程,在演唱者的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就是心理学。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声乐学习的探讨,可以给声乐教学与实践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能够使声乐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
声乐心理学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实践发现声乐教育与学习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研究声乐教育者、学习者与实践者的心理本质,并使其在演唱过程中发挥心理因素的有效调控,提高演唱效率与质量。
2 声乐学习中常见心理问题
2.1认识不清楚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声乐就是唱歌,高音、颤音等就是声乐所要掌握的技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声乐不重视,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这样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往往很多初学者,就是尽量在练声中使劲把声音往高里拔,认为高音就是声乐,不仅损坏了桑在,还没有提高学习的质量,看不到进步。
2.2缺少自信心
学生在最初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感受不到发声的困难,但是在接受正规训练后,在声乐教师的正规指导与要求下,就会有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觉得自己轻轻松松唱歌的感觉一下子没了,嗓子也觉得不如之前,甚至高音也唱不上去了,对声乐学习逐渐失去信心,这些都是自信心缺失的表现。
2.3 学习兴趣不浓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觉得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觉得目标茫然。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片面地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仍然没有太大的提升。
2.4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急于求成,既想迅速找到声音发声的位置,又想调整好气息,在口腔打开的同时,还要惦记下巴是否需要放松,最后就会事与愿违,都没做好。
2.5意志力不坚定
只有意志力坚定,才能在唱歌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而声乐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锻炼意志力的过程中。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比如高音唱不上去,就觉得自己没进步,体会不到学习的成效,感觉自己是退步的,这样的话很容易半途而废。[1]
3 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3.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最终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人们学习声乐的目的也不是片面追求发音技巧,而是通过运用一些合理的技巧来更好地体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艺术是十分注重形式的,而歌唱是注重情感的,艺术和歌唱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歌唱从本质上来说,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更像是简单的对话。而艺术是综合的,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和知识。因此,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技巧的提升之外,还要重视表达情感的能力,加强唱歌修养的提升。当然,再精湛的技巧也需要通过情感的运用来进行一定的体现。[2]
3.2培养声乐潜能与兴趣
个性化心理是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声乐教育过程中要将个性化的声乐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首先,声乐兴趣是人们在进行歌唱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对于声乐的学习产生高度的关注,进而实现探究和学习。声乐教育中兴趣起到的主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声乐兴趣直接转变为学习动机和重要推动力;对于个人的兴趣所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长期且集中的教学和学习,从而保障和不断提高声乐教育的质量;声乐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声乐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声乐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定向作用。
3.3集中学习过程的注意力
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一旦教室指出某个学生在发声过程中器官运用不正确的情况时,一些学生就会将这部分器官过分在意,最后导致器官十分紧张,影响正常的发声。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3]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3.4 坚定学习中克服困难的信念
任何一个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一旦没有超越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则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在学习声乐时一定要抱着克服困难的决心,学会用声音来让听众感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才是歌唱的真谛。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人的意志正是使口腔、舌头、牙齿、肺部、咽喉等多个器官协调进行的,而产生了美妙的声音。歌唱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表现在歌唱与发声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唱或发声,就会有意志伴随。意志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即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表现。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个性特征。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育是一个生理、心理结合的过程,我们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才能根据其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可以说,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中,声乐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能教会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和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和心理,以更好地开展声乐学习,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树. 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研究[J]. 音乐时空, 2016(7):165-165.
[2] 吴卫洁.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大众文艺, 2015(7):248-248.
[3]刘新义.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黄河之声, 2016(20):18-19.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育;心理活动;心理本质
0 前言
在声乐艺术中,对于传统的发声法和技术性的训练,从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上或是在演唱和比赛中,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然而仍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对歌唱心理训练问题的研究尚未引起我们声乐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对此方面的训练和专题探讨也不太多。然而,心理素质乃是整个声乐学科中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歌手上台演唱能否获得成功,心理的因素占居了很大的成分,直接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歌唱者的心理训练问题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歌手在演唱或比赛时获得良好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的状态,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 声乐心理学概述
声乐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声乐教学与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学与学习、演唱与实践过程中人的心理变化与心理情况。声乐心理学实质上就是歌唱时的心理活动变化过程,只有通过演唱技能的学习、训练与不断提升才能掌握歌唱心理,目的主要是为了创建一个科学、正确、协调的歌唱过程。因此,声乐心理学主要一门研究声乐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声乐作为一门综合的科学,也是综合的一种艺术形式,涉及到音响、心理以及生理等多个学科。歌唱者声音的重要基础是由其心理状态决定的,人的声音以及表演过程中的情感,充分展示了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这就是声乐艺术。在整个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始终贯穿整个过程,在演唱者的表现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声乐艺术的真正灵魂就是心理学。我们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声乐学习的探讨,可以给声乐教学与实践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能够使声乐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
声乐心理学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实践发现声乐教育与学习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从理论的高度分析和研究声乐教育者、学习者与实践者的心理本质,并使其在演唱过程中发挥心理因素的有效调控,提高演唱效率与质量。
2 声乐学习中常见心理问题
2.1认识不清楚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声乐就是唱歌,高音、颤音等就是声乐所要掌握的技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声乐不重视,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这样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往往很多初学者,就是尽量在练声中使劲把声音往高里拔,认为高音就是声乐,不仅损坏了桑在,还没有提高学习的质量,看不到进步。
2.2缺少自信心
学生在最初开始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感受不到发声的困难,但是在接受正规训练后,在声乐教师的正规指导与要求下,就会有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以前觉得自己轻轻松松唱歌的感觉一下子没了,嗓子也觉得不如之前,甚至高音也唱不上去了,对声乐学习逐渐失去信心,这些都是自信心缺失的表现。
2.3 学习兴趣不浓
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觉得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兴趣,甚至觉得目标茫然。还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片面地追求发声技巧,学了几年仍然没有太大的提升。
2.4注意力不集中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有的学生过于急于求成,既想迅速找到声音发声的位置,又想调整好气息,在口腔打开的同时,还要惦记下巴是否需要放松,最后就会事与愿违,都没做好。
2.5意志力不坚定
只有意志力坚定,才能在唱歌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而声乐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锻炼意志力的过程中。但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很多学生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比如高音唱不上去,就觉得自己没进步,体会不到学习的成效,感觉自己是退步的,这样的话很容易半途而废。[1]
3 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应用
3.1加强对声乐学习理论的认识
声乐最终是通过人的声音来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人们学习声乐的目的也不是片面追求发音技巧,而是通过运用一些合理的技巧来更好地体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艺术是十分注重形式的,而歌唱是注重情感的,艺术和歌唱的对象是不一样的。歌唱从本质上来说,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更像是简单的对话。而艺术是综合的,包含方方面面的内容和知识。因此,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理论的学习和技巧的提升之外,还要重视表达情感的能力,加强唱歌修养的提升。当然,再精湛的技巧也需要通过情感的运用来进行一定的体现。[2]
3.2培养声乐潜能与兴趣
个性化心理是声乐教育中应该重视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声乐教育过程中要将个性化的声乐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首先,声乐兴趣是人们在进行歌唱学习过程中的动力。只有产生兴趣,才能对于声乐的学习产生高度的关注,进而实现探究和学习。声乐教育中兴趣起到的主要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可以把声乐兴趣直接转变为学习动机和重要推动力;对于个人的兴趣所在,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长期且集中的教学和学习,从而保障和不断提高声乐教育的质量;声乐兴趣能够极大地促进声乐活动的创造性发展;声乐兴趣对未来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定向作用。
3.3集中学习过程的注意力
学生在学习声乐过程中,要有一个合适的度。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一旦教室指出某个学生在发声过程中器官运用不正确的情况时,一些学生就会将这部分器官过分在意,最后导致器官十分紧张,影响正常的发声。注意有指向性、集中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能指向和集中于少数对象,这些少数对象就能够被清楚地意识到,而其它同时作用的事物,则没有意识到或意识得比较模糊。因此,声乐学生不必也不能把声乐学习所要求的各个方面都做好,要在一定时间内加强对某一方面能力的训练并加以巩固。[3]比如气息训练,初学时就要训练较长一段时间,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事倍功半。
3.4 坚定学习中克服困难的信念
任何一个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一旦没有超越困难的意志和决心,则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在学习声乐时一定要抱着克服困难的决心,学会用声音来让听众感动,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才是歌唱的真谛。歌唱是肌肉、意志、生理与心理的协调运动,人的意志正是使口腔、舌头、牙齿、肺部、咽喉等多个器官协调进行的,而产生了美妙的声音。歌唱意志行动自始自终表现在歌唱与发声的全过程,只要有歌唱或发声,就会有意志伴随。意志是声乐学习者的心理动力,即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表现。人的意志力是他不同于其它人的个性特征。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声乐教育是一个生理、心理结合的过程,我们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况,才能根据其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可以说,在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过程中,声乐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能教会学生掌握各项技能和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和心理,以更好地开展声乐学习,保证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树. 声乐教育中声乐心理学的应用研究[J]. 音乐时空, 2016(7):165-165.
[2] 吴卫洁.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大众文艺, 2015(7):248-248.
[3]刘新义. 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J]. 黄河之声, 2016(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