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近八十的琼瑶以一纸遗书再次引起关注,大家纷纷感叹琼瑶奶奶几十年如一日的少女心。这些年来,看着《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长大的我们,不知何时都已变成了琼瑶黑,坚决与琼瑶奶奶划清界限。但在评论人沈河西看来,琼瑶作品中的爱情观并非全然梦幻,她自己的爱情经历就与小说人物高度耦合。与其嘲笑她的梦幻与尖叫,不如说是我们已经变得太过现实:大时代颠沛流离后的情感抚慰,在这个承平日久的年岁里显得不合时宜;同样,在一个越发歌颂专偶、憎恨第三者的道德语境里,歌颂爱情的自由与神圣也总有些“政治不正确”……但无论如何,读琼瑶总比读《小时代》要好吧?
一、琼瑶的爱情观并非全然梦幻,她的人生就是这么“琼瑶”
爱情在琼瑶小说里,被上升到近乎人生方法论的高度。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法则是天地无情,而在琼瑶笔下,苍天亦有泪,爱情为苦海无边的众生超度,爱情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覆盖。琼瑶写爱情的美好,写爱情拥有点石成金的力量,写爱情跨越一切障碍,但她也写爱情奄奄一息鱼死网破的婚姻。这样的婚姻有一个绝佳的比喻就是《一帘幽梦》里,那条被绿萍随意放在沙发上的假肢,让人不寒而栗。
严格来说,琼瑶的小说里并不总是片面强调爱情高于一切,很多时候,她甚至是在不厌其烦地告诫读者“不能只凭爱情生活”。譬如在《窗外》里,江雁容的母亲的这段话恐怕会让今天许多包括女权主义者在内的女性都心有戚戚焉:女人,能不结婚最好,像女中校长没有结婚才会有今日的地位,结了婚就毁了。真要结婚,也要晚一点,仔细选择一个有事业有前途的人。
所以,尽管戏里戏外琼瑶和她的主人公爱得翻江倒海,但也很难说它是全然梦幻的。琼瑶的言情不是玄幻仙侠,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果说琼瑶小说里的爱情太梦幻,那也是因为现实太惨烈,而她也不吝于将爱情和现实折冲樽俎的那一面展现给读者。
多年过去,读者们成长了,不再读她了,也不再那么死心塌地相信爱情,但唯独琼瑶本人没有“成长”过,她从始至终都没有对爱情抱持过犬儒主义的态度。如果你读过琼瑶的自传,了解她人生中的三段爱情就会发现,那些肉麻兮兮的台词,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馈赠。譬如她写到,多年后和第二任丈夫平鑫涛回忆两人初见时的一幕,平鑫涛问她那一刻有没有看到电光,他以标准的“琼瑶体”告诉她:我听到雷响呢!轰隆隆,好大的雷,天摇地动。即便琼瑶眼中的“实干家”如平鑫涛也能说出这样的话,面对爱情时甚至也会疯狂到当琼瑶要跟他一刀两断时把车开到悬崖边准备玉石俱焚。不得不说,琼瑶的人生才是最琼瑶的。
二、不喜欢琼瑶的尖叫,是因为我们是面瘫的一代人
琼瑶的小说一直有美化第三者的争议,而攻击的矛头往往最后对准琼瑶本人,因为她自己曾经就是平鑫涛第一次婚姻的第三者,而今天对于第三者的过街喊打比起当年更是有过之无不及。第三者、婚外恋议题的过度道德化多多少少让我对这个时代产生很多困惑,在同性恋这样的议题也被去道德化、性自由日益开放的今天,第三者这根神经却越绷越紧。今天一个明星因为出轨要背负的代价几乎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在婚恋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更开放还是更保守?第三者的过度道德化,是不是因为在一个外部保障日益松绑的风险社会里,家庭成为最后的避风港,因而对于专偶制的绝对尊崇显得尤为迫切?
相比今天在第三者问题、女性的欲望等问题上的严格道德禁欲主义,琼瑶的小说似乎更激進。如果说琼瑶的三观不正,那也是因为我们太保守。
过去看琼瑶影视剧,每每被戏里的泪水淹没,而这次重读,则注意到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尖叫,琼瑶影视剧里爱尖叫,观众都见怪不怪,《一帘幽梦》里性情大变后萧蔷那张扭曲的脸,《情深深雨蒙蒙》里可云发病时的脸孔,马景涛的咆哮……但琼瑶为什么要让笔下的角色流这么多泪,动不动就尖叫,为什么要如此夸张过火地表达情感?
这样的尖叫,是不是也是一个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大时代之后的情感治愈,或对于一种压抑沉滞的社会氛围的呐喊抗议,又或者是在一个暗流涌动雨疏风骤的时代里本能的激烈的呼喊,如当年徐志摩郭沫若那辈人频繁运用语气词那样?
琼瑶作品里面目狰狞的尖叫和今天的小鲜肉的“面瘫”真是有意味的对照。今天的小鲜肉们越静水流深,就越显得琼瑶那个时代的歇斯底里。在这个意义上,琼瑶的激越或许真的过时了,低温和冷淡是这个时代的主潮。有时我甚至觉得,“面瘫”大概不是今天小鲜肉演员的共性,而是今天这整整一代人的共性,我们已经集体“面瘫”了。相比琼瑶小说里那些面对人生大起大落时会尖叫的人物,我们这代人更多的是虚与委蛇不动声色。承平日久的年代里,年轻人谈起爱情也都是千帆过尽的口吻,爱情的祛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也无所谓好坏,只是说,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爱情不再是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生课题。
前几天,编剧宋方金谈到今天的审美危机,他打了一个比方:为什么我们会对鲜肉泛滥的影视界生气?因为我们都见过更好的东西。没见过好东西的人,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审美就是这样的。我想,我们这辈人应当感恩青春岁月里琼瑶为我们完成的“情感教育”,至少读过琼瑶的人,会上溯去读李白杜甫,而读《小时代》长大的人,可以上溯到哪里呢?与在一个金钱战胜一切的“小时代”式的价值观下成长的一代人相比,读过琼瑶的这一代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见过更好的东西。
一、琼瑶的爱情观并非全然梦幻,她的人生就是这么“琼瑶”
爱情在琼瑶小说里,被上升到近乎人生方法论的高度。这个世界亘古不变的法则是天地无情,而在琼瑶笔下,苍天亦有泪,爱情为苦海无边的众生超度,爱情是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部覆盖。琼瑶写爱情的美好,写爱情拥有点石成金的力量,写爱情跨越一切障碍,但她也写爱情奄奄一息鱼死网破的婚姻。这样的婚姻有一个绝佳的比喻就是《一帘幽梦》里,那条被绿萍随意放在沙发上的假肢,让人不寒而栗。
严格来说,琼瑶的小说里并不总是片面强调爱情高于一切,很多时候,她甚至是在不厌其烦地告诫读者“不能只凭爱情生活”。譬如在《窗外》里,江雁容的母亲的这段话恐怕会让今天许多包括女权主义者在内的女性都心有戚戚焉:女人,能不结婚最好,像女中校长没有结婚才会有今日的地位,结了婚就毁了。真要结婚,也要晚一点,仔细选择一个有事业有前途的人。
所以,尽管戏里戏外琼瑶和她的主人公爱得翻江倒海,但也很难说它是全然梦幻的。琼瑶的言情不是玄幻仙侠,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果说琼瑶小说里的爱情太梦幻,那也是因为现实太惨烈,而她也不吝于将爱情和现实折冲樽俎的那一面展现给读者。
多年过去,读者们成长了,不再读她了,也不再那么死心塌地相信爱情,但唯独琼瑶本人没有“成长”过,她从始至终都没有对爱情抱持过犬儒主义的态度。如果你读过琼瑶的自传,了解她人生中的三段爱情就会发现,那些肉麻兮兮的台词,其实都是现实生活的直接馈赠。譬如她写到,多年后和第二任丈夫平鑫涛回忆两人初见时的一幕,平鑫涛问她那一刻有没有看到电光,他以标准的“琼瑶体”告诉她:我听到雷响呢!轰隆隆,好大的雷,天摇地动。即便琼瑶眼中的“实干家”如平鑫涛也能说出这样的话,面对爱情时甚至也会疯狂到当琼瑶要跟他一刀两断时把车开到悬崖边准备玉石俱焚。不得不说,琼瑶的人生才是最琼瑶的。
二、不喜欢琼瑶的尖叫,是因为我们是面瘫的一代人
琼瑶的小说一直有美化第三者的争议,而攻击的矛头往往最后对准琼瑶本人,因为她自己曾经就是平鑫涛第一次婚姻的第三者,而今天对于第三者的过街喊打比起当年更是有过之无不及。第三者、婚外恋议题的过度道德化多多少少让我对这个时代产生很多困惑,在同性恋这样的议题也被去道德化、性自由日益开放的今天,第三者这根神经却越绷越紧。今天一个明星因为出轨要背负的代价几乎到了万劫不复的地步。在婚恋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更开放还是更保守?第三者的过度道德化,是不是因为在一个外部保障日益松绑的风险社会里,家庭成为最后的避风港,因而对于专偶制的绝对尊崇显得尤为迫切?
相比今天在第三者问题、女性的欲望等问题上的严格道德禁欲主义,琼瑶的小说似乎更激進。如果说琼瑶的三观不正,那也是因为我们太保守。
过去看琼瑶影视剧,每每被戏里的泪水淹没,而这次重读,则注意到琼瑶小说里的人物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尖叫,琼瑶影视剧里爱尖叫,观众都见怪不怪,《一帘幽梦》里性情大变后萧蔷那张扭曲的脸,《情深深雨蒙蒙》里可云发病时的脸孔,马景涛的咆哮……但琼瑶为什么要让笔下的角色流这么多泪,动不动就尖叫,为什么要如此夸张过火地表达情感?
这样的尖叫,是不是也是一个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大时代之后的情感治愈,或对于一种压抑沉滞的社会氛围的呐喊抗议,又或者是在一个暗流涌动雨疏风骤的时代里本能的激烈的呼喊,如当年徐志摩郭沫若那辈人频繁运用语气词那样?
琼瑶作品里面目狰狞的尖叫和今天的小鲜肉的“面瘫”真是有意味的对照。今天的小鲜肉们越静水流深,就越显得琼瑶那个时代的歇斯底里。在这个意义上,琼瑶的激越或许真的过时了,低温和冷淡是这个时代的主潮。有时我甚至觉得,“面瘫”大概不是今天小鲜肉演员的共性,而是今天这整整一代人的共性,我们已经集体“面瘫”了。相比琼瑶小说里那些面对人生大起大落时会尖叫的人物,我们这代人更多的是虚与委蛇不动声色。承平日久的年代里,年轻人谈起爱情也都是千帆过尽的口吻,爱情的祛魅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或许也无所谓好坏,只是说,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爱情不再是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生课题。
前几天,编剧宋方金谈到今天的审美危机,他打了一个比方:为什么我们会对鲜肉泛滥的影视界生气?因为我们都见过更好的东西。没见过好东西的人,会觉得这个世界的审美就是这样的。我想,我们这辈人应当感恩青春岁月里琼瑶为我们完成的“情感教育”,至少读过琼瑶的人,会上溯去读李白杜甫,而读《小时代》长大的人,可以上溯到哪里呢?与在一个金钱战胜一切的“小时代”式的价值观下成长的一代人相比,读过琼瑶的这一代人可以骄傲地说:我们见过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