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多人。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刊特约请罗发瑞同志撰写了《杂谈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一文,分期刊登。
1、要确诊高血压病才能服用降压药。有些人仅凭一次测得血压增高,就开始服降血压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确诊高血压病,需要在三次不同时间测得血压都高才能定论,而不是凭着一时的激动或临诊时见到医生的白衣效应所测得的血压增高就认为是高血压病。
2、降压药物怎样选择才更适合。目前国际上公认推荐的第一线药分为六类: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离子拮抗剂(CCB)。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⑥α1-受体阻滞剂。上述药物中包括几十种产品,还有短效的和长效的,控释或缓释(一天服一次)的。价格有便宜的也有昂贵的,以及有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不利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较差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更好的,等等。所以选择时一定要配合医师诊察和监测血压,提出适合自己治疗和经济承受能力许可的方案。对老年人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选用一天服一次的长效制剂(ACEI或ARB或钙拮抗剂)。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病人应尽可能不服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降压药(必要时小剂量当属例外)。心跳过慢的或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以及有气喘病者,也不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有心脏重塑物的,用ACEI或钙拮抗剂更好。Α1-受体阻滞剂最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也不宜用。同时,还要注意所选药物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副作用。
3、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不管选用哪种药物,原则上都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段时间(7~10天)后,如血压不能降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则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该药常用的最大用量。这时血压若仍不能得到理想下降,则可以考虑换药或加用另一类药联合应用。理论上当然是用最小剂量、单一品种的药物达到最佳的控制血压而又无何副作用。但现实是多数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均需采用两种以上的降血压药,才能奏效。
4、降低血压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一发现血压增高就希望使它立即降到正常,用药剂量太大太猛,这是不正确的,很易产生意外。降血压要循序渐进,先把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可先降到140~150/85~90mmHg左右,以后再慢慢调整,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不适应降压过程反而感到头晕不适,或发生心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
5、降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和更换。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故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了又再服药。这样血压高高低低,波动反复无常,对机体健康反而更加不利。所以,用药后血压稳定到理想水平,又无特殊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不宜轻易停药或更换药物。在未肯定现用药无效或不合适前,切忌轻易换另一种药。
6、服降压药必须以血压监测数据来参考确定,不能凭感觉行事。有的病人血压很高甚至收缩压达到180~200mmHg,但时间一长就逐渐适应了,无不适感觉,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有高血压病。此种病人由于自身无感觉,其危险性可能更大,更易招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伤而引起中风或心衰等。此外,有些病人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甚或偏低,使脑供血降低反而头晕头昏。此时病人却自认为是血压高了,不经监测血压就自作主张加大降压药物剂量,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不论上述哪种情况平日服药都必须了解血压变化,以相配合。
7、降血压药物每天何时服用最合适。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有的早上,有的午后,有的餐前,有的餐后。那么何时更好呢?具体来说,应根据药物的种类、作用时间,是短效的还是长效,以及自我血压测得的高低规律(每天最好早中晚各测一次,数天则可基本了解血压每天的波动情况)来决定。一般长效降压药每天只要服一次,大概在服药后两小时起效,降压效能较稳定,可持续24小时,因此不必过于强调服用时间,当然一般晨起至早餐前(6或7点钟)服用更好。短效的药物,一般每天要服3次,大致每8小时服一次为佳,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可不必计较餐前或餐后服药问题。(未完,待第9期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高血压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多人。高血压发展到后期,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于脑血管病、冠心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肾脏病等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病进行有效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在较理想水平,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此,本刊特约请罗发瑞同志撰写了《杂谈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一文,分期刊登。
1、要确诊高血压病才能服用降压药。有些人仅凭一次测得血压增高,就开始服降血压药物。这种做法是非常片面的。因为确诊高血压病,需要在三次不同时间测得血压都高才能定论,而不是凭着一时的激动或临诊时见到医生的白衣效应所测得的血压增高就认为是高血压病。
2、降压药物怎样选择才更适合。目前国际上公认推荐的第一线药分为六类: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离子拮抗剂(CCB)。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⑥α1-受体阻滞剂。上述药物中包括几十种产品,还有短效的和长效的,控释或缓释(一天服一次)的。价格有便宜的也有昂贵的,以及有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不利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较差的,有对靶器官保护性更好的,等等。所以选择时一定要配合医师诊察和监测血压,提出适合自己治疗和经济承受能力许可的方案。对老年人而言,一般应尽可能选用一天服一次的长效制剂(ACEI或ARB或钙拮抗剂)。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病人应尽可能不服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降压药(必要时小剂量当属例外)。心跳过慢的或心脏传导系统障碍的以及有气喘病者,也不宜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有心脏重塑物的,用ACEI或钙拮抗剂更好。Α1-受体阻滞剂最易产生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也不宜用。同时,还要注意所选药物是否有某些特殊的副作用。
3、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原则。不管选用哪种药物,原则上都要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一段时间(7~10天)后,如血压不能降到预期的理想水平,则应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该药常用的最大用量。这时血压若仍不能得到理想下降,则可以考虑换药或加用另一类药联合应用。理论上当然是用最小剂量、单一品种的药物达到最佳的控制血压而又无何副作用。但现实是多数中重度高血压病人均需采用两种以上的降血压药,才能奏效。
4、降低血压不能急于求成。有些人一发现血压增高就希望使它立即降到正常,用药剂量太大太猛,这是不正确的,很易产生意外。降血压要循序渐进,先把血压降到较安全水平,尤其是老年人可先降到140~150/85~90mmHg左右,以后再慢慢调整,以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以及不适应降压过程反而感到头晕不适,或发生心脑供血不足等并发症。
5、降血压药物不可随意停服和更换。高血压病目前尚无法根治,用药的目的主要是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防止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故需终生服药。有的高血压患者服药后测到血压正常就停药,升高了又再服药。这样血压高高低低,波动反复无常,对机体健康反而更加不利。所以,用药后血压稳定到理想水平,又无特殊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的副作用,不宜轻易停药或更换药物。在未肯定现用药无效或不合适前,切忌轻易换另一种药。
6、服降压药必须以血压监测数据来参考确定,不能凭感觉行事。有的病人血压很高甚至收缩压达到180~200mmHg,但时间一长就逐渐适应了,无不适感觉,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有高血压病。此种病人由于自身无感觉,其危险性可能更大,更易招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伤而引起中风或心衰等。此外,有些病人血压已降到正常范围甚或偏低,使脑供血降低反而头晕头昏。此时病人却自认为是血压高了,不经监测血压就自作主张加大降压药物剂量,这是很不安全的。因此,不论上述哪种情况平日服药都必须了解血压变化,以相配合。
7、降血压药物每天何时服用最合适。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有的早上,有的午后,有的餐前,有的餐后。那么何时更好呢?具体来说,应根据药物的种类、作用时间,是短效的还是长效,以及自我血压测得的高低规律(每天最好早中晚各测一次,数天则可基本了解血压每天的波动情况)来决定。一般长效降压药每天只要服一次,大概在服药后两小时起效,降压效能较稳定,可持续24小时,因此不必过于强调服用时间,当然一般晨起至早餐前(6或7点钟)服用更好。短效的药物,一般每天要服3次,大致每8小时服一次为佳,以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可不必计较餐前或餐后服药问题。(未完,待第9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