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大革命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社会大众的政治思想的转变分为了多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文革结束之后,中央领导人对众多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的将近15年间,此时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外来文化与刚解放的思想进行激烈碰撞,传统的政治思潮和混杂的意识形态产生冲突。接下来的10年,92年的十四大,确立了构建社会主市场经济的目标,同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掀起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变革。国家职能与社会职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2001年,我国经过漫长的谈判终于加入WTO,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同时也对我国的政府和经济政策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促使行政体系不断进行创新与改革。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这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家更应该始终坚持维护社会正义,为经济发展助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借鉴,全球化思潮更加明显,新的思潮势不可挡。
【关键词】政治思潮;文化革命;意识形态;国家职能;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
(一)1978年—1989年,价值重估与民主思潮——对文革的反思与对改革的早期回应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思潮打开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大门。思想领域的混乱表明了,拨乱反正迫在眉睫。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意味着推翻文革时期的错误思想和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推崇,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在“文革”时期,除了经济,文化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那时的错误思想,使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停滞不前,新兴文化无法向前发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棒子打死,这是民族的悲哀啊!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所宣扬的人文主义、人文思想、民主观念,搬上了改革的舞台。许多接受过西方思想熏陶的年轻人和政治家主张国家应建立西方式民主,建立类似于三权分立制的新政府。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也因此双方代表曾经就此事爆发冲突。随着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激进的思想已逐渐变为专家、政治家的思考。思想的不断碰撞,促使新一届领导集体否定了文革时期群众对毛主席的错误崇拜,坚持实事求是,拒绝本本主义。在政府体系建设方面,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不斷进行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20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护自由与维护公共利益,国家—社会关系重构——对市场化改革的回应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市场化改革目标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迅速推进时期。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社会政治思潮也受到在市场经济主张的自由贸易、平等竞争和追逐利润的目的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者主张国家权力要保护个人自由,更多关注个体利益。市场化改革,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差异性显现出来,自主自由成为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政治诉求。自由主义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一大特征。
(三)21世纪初,公共权力改革——对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经过漫长的谈判与交涉,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WTO,从此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提供一个极好的平台。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良好的上层建筑又能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给我国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放开公权力,转变自身职能,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权。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秩序。同时,对企业进行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流变的内在因素探析
(一)西方化民主与中国化道路的冲突
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上总是有无数的西方国家提出了质疑,苏联的失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质疑原因。我国与西方分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对现代化理解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是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的。
(二)个体自由主义与国家整体价值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体制要求人们在市场中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与之相应的要求便是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侧重于强调个体自由、个体独立性,在中国表现为试图超脱国家权力的束缚,实现个体为本位的自由权利。集体主义价值或者民族利益优先价值长期指导下的中国社会里,强调国家整体权威、整体价值是团结社会大众、凝聚人心实现民族振兴的现实需要,这与强调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思潮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三)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冲突
社会上平民总是占了大多数,因此古希腊伯里克利时期采用了轮值主席这一方法以保证公平性,但最后却导致了政权混乱,古希腊黄金时代就此没落。经过几千年的探索,有人提出应该让精英来管理社会。而我国古代的皇帝世袭却反驳了这一观点,皇帝世袭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精英管理的范畴,平民不具有话语权,造成了因为皇帝的错误领导或者是平庸管理造成了一个国家的覆灭。在我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中十分推崇众治,但是造成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组织、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我国逐渐进入精英管理的社会模式,但也造成了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情况。这时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维护平民百姓的合法利益显得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锐生.社会思潮初探[J].东林论丛,2016,(3):31.
[2]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5,(8):70.
[3]梅荣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J].高校理论战线,2014,(3):5.
[4]张继良,李海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孙胜男,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关键词】政治思潮;文化革命;意识形态;国家职能;创新与改革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
(一)1978年—1989年,价值重估与民主思潮——对文革的反思与对改革的早期回应
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的思潮打开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大门。思想领域的混乱表明了,拨乱反正迫在眉睫。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意味着推翻文革时期的错误思想和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推崇,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在“文革”时期,除了经济,文化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在那时的错误思想,使整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停滞不前,新兴文化无法向前发展,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棒子打死,这是民族的悲哀啊!因此,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所宣扬的人文主义、人文思想、民主观念,搬上了改革的舞台。许多接受过西方思想熏陶的年轻人和政治家主张国家应建立西方式民主,建立类似于三权分立制的新政府。这与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了较大的冲突,也因此双方代表曾经就此事爆发冲突。随着西方思想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激进的思想已逐渐变为专家、政治家的思考。思想的不断碰撞,促使新一届领导集体否定了文革时期群众对毛主席的错误崇拜,坚持实事求是,拒绝本本主义。在政府体系建设方面,简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不斷进行民主与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20世纪九十年代后,保护自由与维护公共利益,国家—社会关系重构——对市场化改革的回应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市场化改革目标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步入了迅速推进时期。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社会政治思潮也受到在市场经济主张的自由贸易、平等竞争和追逐利润的目的机制的影响,市场化者主张国家权力要保护个人自由,更多关注个体利益。市场化改革,多种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并存,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差异性显现出来,自主自由成为人们经济社会活动的政治诉求。自由主义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思潮的一大特征。
(三)21世纪初,公共权力改革——对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回应
经过漫长的谈判与交涉,中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WTO,从此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提供一个极好的平台。经济发展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良好的上层建筑又能反过来推动经济的发展。为了给我国经济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政府放开公权力,转变自身职能,给予市场更大的自由权。简化政府办事流程,向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进,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秩序。同时,对企业进行改革,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更好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治思潮流变的内在因素探析
(一)西方化民主与中国化道路的冲突
我国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路上总是有无数的西方国家提出了质疑,苏联的失败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质疑原因。我国与西方分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对现代化理解的不同。在改革开放后,我国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对于现代化的理解是从经济层面上来说的。
(二)个体自由主义与国家整体价值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体制要求人们在市场中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与之相应的要求便是自由主义思潮。自由主义侧重于强调个体自由、个体独立性,在中国表现为试图超脱国家权力的束缚,实现个体为本位的自由权利。集体主义价值或者民族利益优先价值长期指导下的中国社会里,强调国家整体权威、整体价值是团结社会大众、凝聚人心实现民族振兴的现实需要,这与强调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思潮必然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三)精英政治与平民政治的冲突
社会上平民总是占了大多数,因此古希腊伯里克利时期采用了轮值主席这一方法以保证公平性,但最后却导致了政权混乱,古希腊黄金时代就此没落。经过几千年的探索,有人提出应该让精英来管理社会。而我国古代的皇帝世袭却反驳了这一观点,皇帝世袭在一定程度上属于精英管理的范畴,平民不具有话语权,造成了因为皇帝的错误领导或者是平庸管理造成了一个国家的覆灭。在我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中十分推崇众治,但是造成了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后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组织、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我国逐渐进入精英管理的社会模式,但也造成了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情况。这时政府建立公平公正的机制、维护平民百姓的合法利益显得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王锐生.社会思潮初探[J].东林论丛,2016,(3):31.
[2]萧功秦.困境之礁上的思想水花——当代中国六大社会思潮析论[J].社会科学论坛,2015,(8):70.
[3]梅荣政.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J].高校理论战线,2014,(3):5.
[4]张继良,李海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孙胜男,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