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气候概述
“气候”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定地区里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实用地理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包括其平均状况,反复变化的常态及极端变化。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以及人类活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对气候作如下描述:气候是指大气平均的物理状态长时间的综合表现,与天气形成明显对比。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们都能从中总结出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况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二、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影响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北半球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極值一般比大陆后延一个月,如北半球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度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如旧金山)。秋季暖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邻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侯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由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比较典型,现作如下分析:
西欧全年降水均匀,气候湿润,降水量比较稳定,因此带来以下几方面地影响:①它有利于西欧多汁牧草生长,促进了西欧的畜牧业发展,西欧许多国家出口的畜产品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如丹麦、法国和德国等;②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由于草场广布,加上西欧本身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足球场地建设,促进了西欧足球文化的发展;③西欧地形地势平坦,降水量均匀,使该地河流水量丰富,推进了西欧发达的内河交通运输网络。
三、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日变化也很大,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北半球最热月为7 月,最冷月为1月。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与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一天中的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越高和距海岸越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俄罗斯的维尔霍杨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冬季气流来源于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干燥,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即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不利。夏季气流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上,风向偏南,温暖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台湾山脉东坡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达到20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在10%以下,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多雨的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率也有10%~15%,少雨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变率达30%以上。
4.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在我国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且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我们可以发现: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天姗姗来迟,夏天消退也较慢,春季气温一般低于秋季气温。相反,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春来早,夏去也早,春温高于秋温。受海洋气团和暖湿气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多,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且以冬季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且以夏季降水为最多。其主要原因是:海洋与陆地表面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它们增温和散热的情况大不相同。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储存在海洋内部。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许多。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储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的释放出来,于是,海洋及其附近地域的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陆地地区要高。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四、季风气候
还有一种气候是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之间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它是一种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一种气候,既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冬季时,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而迅速冷却降温,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相对较为温暖,形成低气压,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空气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冬季风。夏天,则因陆地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增温形成低压,海洋上增温较慢成为高压,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这就是夏季风。这种季风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最为明显。
季风气候地区农业生产较发达,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林业资源也相对丰富,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则是干旱的沙漠,成为回归线上的“沙漠和绿洲”景观。
综上分析,详细了解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
“气候”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一定地区里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它与气流、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有关。《实用地理词典》解释为:某一地区多年天气特征的综合,包括其平均状况,反复变化的常态及极端变化。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以及人类活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对气候作如下描述:气候是指大气平均的物理状态长时间的综合表现,与天气形成明显对比。无论哪一种解释,我们都能从中总结出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平均状况是用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现的。不同的地区,气温降水的状况不同,气候特点也就不同,而对此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我们根据气候成因和特点,又可把气候分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式气候等不同类别,现就其中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作一分析。
二、海洋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是地球上最基本的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小,受海洋影响大。在海洋性气候影响下,气温的年、日变化都比较和缓,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北半球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
由于海洋巨大水体作用所形成的气候,包括海洋面或岛屿,以及盛行气流来自海洋的大陆近海部分的气候。海洋气候有以下特点:
1.气温年变化与日变化都很小,在洋面上甚至观测不到日变化。年变化的極值一般比大陆后延一个月,如北半球最冷月为2月最暖月为8月。在高纬度最冷月还可能是3月,最暖月也可能到9月(如旧金山)。秋季暖与春季。
2.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降水日数多,但强度小。云雾频数多,湿度高。
3.在热带海洋多风暴,如北太平洋西南部分与中国南海是台风生成和影响强烈的地区。热带风暴(包括台风)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气象灾害。
4.多云雾天气,湿度大。多数邻近海洋的大陆地区,都具有海洋性气侯特征,西欧沿海地区是大陆上典型的海洋性气候。
由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全球比较典型,现作如下分析:
西欧全年降水均匀,气候湿润,降水量比较稳定,因此带来以下几方面地影响:①它有利于西欧多汁牧草生长,促进了西欧的畜牧业发展,西欧许多国家出口的畜产品在世界上都位居前列,如丹麦、法国和德国等;②畜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如纺织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由于草场广布,加上西欧本身地形地势平坦,有利于足球场地建设,促进了西欧足球文化的发展;③西欧地形地势平坦,降水量均匀,使该地河流水量丰富,推进了西欧发达的内河交通运输网络。
三、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类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影响大,受海洋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日变化也很大,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北半球最热月为7 月,最冷月为1月。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与最冷月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1月和7月)。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一天中的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如我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越高和距海岸越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度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度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俄罗斯的维尔霍杨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我国的季风气候受大陆性影响比较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冬夏季风更替明显,冬季气流来源于高纬度地区,风向偏北,寒冷干燥,容易出现灾害性天气,即寒潮,对我国北方农业生产不利。夏季气流主要来源于低纬度海洋上,风向偏南,温暖湿润。
2.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也大,冬夏极端气温较差更大。
3.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台湾山脉东坡和喜马拉雅山南坡达到2000毫米以上。西北部的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其中,塔里木盆地不足50毫米,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夏季雨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而冬季降水量在10%以下,降水量的年季变化大,多雨的江南地区年降水量变率也有10%~15%,少雨的北部和西北内陆地区,全年降水变率达30%以上。
4.高温期和多雨期一致。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在我国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且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比较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我们可以发现:海洋性气候气温变化和缓,春天姗姗来迟,夏天消退也较慢,春季气温一般低于秋季气温。相反,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春来早,夏去也早,春温高于秋温。受海洋气团和暖湿气流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多,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且以冬季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且以夏季降水为最多。其主要原因是:海洋与陆地表面性质不同,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在同样的太阳辐射下,它们增温和散热的情况大不相同。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储存在海洋内部。这样,即使在烈日炎炎的夏季,海洋里的温度也不会骤然升高。与同纬度的陆地相比,海洋里温度的变化要小许多。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储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的释放出来,于是,海洋及其附近地域的温度比同纬度的其他陆地地区要高。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四、季风气候
还有一种气候是介于大陆性与海洋性之间的气候类型——季风气候,它是一种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一种气候,既具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又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在冬季时,地面向外辐射长波辐射而迅速冷却降温,形成高气压,海洋上相对较为温暖,形成低气压,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一样,空气要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冬季风。夏天,则因陆地接受太阳辐射强烈增温形成低压,海洋上增温较慢成为高压,风从海上吹向陆地,这就是夏季风。这种季风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最为明显。
季风气候地区农业生产较发达,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面积的水稻种植,林业资源也相对丰富,而同纬度的西亚和北非则是干旱的沙漠,成为回归线上的“沙漠和绿洲”景观。
综上分析,详细了解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