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做为数学教师要从自己学科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和实践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教学整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
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一种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极大地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学习,轻松地领悟。如在《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中,教师将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实例,如停放中的摩托车、农村房屋的椽梁、医用支架、无线电发射塔、实验用的烧杯支架等制成实物课件,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时,我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每个学生自然地通过信息技术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枯燥的教材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动画模拟它能彻底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口述学生凭空想象的局面,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把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再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在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效果好。
而在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图形题,题目告诉我们:紫色的直条表示4,请学生填出绿色的直条表示4+□,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所以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屏幕上将紫色的直条慢慢移向绿色的直条,并与其重合,这时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相差1,4只要再加上1就表示绿色的直条了。
这种动静结合、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方式,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难示范、难讲清的教学环节,可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让学生更快、更全地理解知识,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年、月、日、闰年、平年”等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了解得更加透彻。在教学中我就自制了教学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的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能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比如: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的新年倒计时的情境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燃放烟花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而这种创设的情境不是为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便于教学的开展。教学的生活化情境,使数学与生活实现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把单纯、枯燥的知识,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这些数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姚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17-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一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533500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教学整合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景
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多样、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创设一种生动逼真的生活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极大地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学习,轻松地领悟。如在《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中,教师将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实例,如停放中的摩托车、农村房屋的椽梁、医用支架、无线电发射塔、实验用的烧杯支架等制成实物课件,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能力。再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千克、克的认识”时,我运用模拟教学课件,创设一个“虚拟现实”超市情境。“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分为学习用品区、生活用品区、儿童玩具区、食品区等。这些都让学生兴奋不已,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参与欲望,迫不急待地想在网络中做“顾客”。根据电脑显示,学生可以自己充当售货员,点击食品到秤上去称,然后根据单价算出金额。也可以是“顾客”,自由地去花钱购物,将手中的钱计划着去用,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其间,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每个学生自然地通过信息技术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整合在一起,缩短了教材内容和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中图形的移动、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来表达抽象的教学内容,可以让枯燥的教材变成生动可感的形象。动画模拟它能彻底打破课堂教学中教师口述学生凭空想象的局面,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加法的初步认识”,学生虽然在未读小学前已经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加法计算,但对于加法它所表示的意义,以及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把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再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变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在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教学效果好。
而在巩固练习中有一道图形题,题目告诉我们:紫色的直条表示4,请学生填出绿色的直条表示4+□,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类题目,所以解决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在屏幕上将紫色的直条慢慢移向绿色的直条,并与其重合,这时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相差1,4只要再加上1就表示绿色的直条了。
这种动静结合、展示知识形成过程的方式,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难示范、难讲清的教学环节,可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让学生更快、更全地理解知识,快速掌握学习内容。
三、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否能巧妙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内容中,有一些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思维障碍,若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教学,不易向学生表述清楚。而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它无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内容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对“年、月、日、闰年、平年”等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了解得更加透彻。在教学中我就自制了教学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圈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的动态影像展示,将这些平时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抽象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们面前。这样不仅使他们对奇妙的宇宙充满了好奇,还在不经意间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信息技术以其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能使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是学习数学的载体,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因此,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
比如:在《秒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的新年倒计时的情境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在处理“分”与“秒”的关系时,我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燃放烟花的时间,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让学生观看了1分钟时间的flash动画,在欣赏动画片段的同时,学生体验了1分钟时间的长短,也调节了课堂的气氛。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情境,而这种创设的情境不是为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为了便于教学的开展。教学的生活化情境,使数学与生活实现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能把单纯、枯燥的知识,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这些数学知识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必须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数学课程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找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姚敏.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27):17-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一小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53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