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手段,优化的教学设计、风趣的教学语言,恰当的学法指导、和谐的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育的生命,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是当今的焦点。
关键词:数学 创设情境 实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的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下面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引趣精妙
新课改以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设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问学生:“小明今天过生日,看谁给他送礼物来了?”然后课件逐步出示小红送的长方体礼品盒及小华送的正方体礼品盒,在学生欣赏礼品盒时,师问:“小红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小华却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谁的包装纸多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很快就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强烈,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就水到渠成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看这些情境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直观操作 设问精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有亲切感。”直观操作已成为教师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小学数学教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体验生活,强调亲历学习。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借助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尝试“转化”,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来计算面积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入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就此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精当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原因。牢固地记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导出,不论转化为怎样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不变,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因此,运用直观操作,设问精当,使教学富有实效性。
三、探究课堂教学点拨精巧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最顽皮的时期,愿意去发现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抓住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实质性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精巧点拨,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举出能被2整除的数和不能被2整除的数,教师按会议室单号、双号的排列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总结出了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也获得了奇数、偶数的概念。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论的教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个性。为了孩子的明天,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志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章建跃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数学通报 2006年07期
关键词:数学 创设情境 实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指课堂教学整体的效果。它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有效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教学环节设计是否进行了有效地自主的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是否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下面就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引趣精妙
新课改以来,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学情境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来设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问学生:“小明今天过生日,看谁给他送礼物来了?”然后课件逐步出示小红送的长方体礼品盒及小华送的正方体礼品盒,在学生欣赏礼品盒时,师问:“小红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小华却说她的礼品盒用的包装纸多一些,谁的包装纸多呢?你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很快就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探究知识的欲望强烈,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就水到渠成了。生动、有趣并不是有效情境的标准,关键看这些情境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运用直观操作 设问精当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有亲切感。”直观操作已成为教师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也是小学数学教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体验生活,强调亲历学习。我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借助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尝试“转化”,怎样把圆转化成一个已知图形来计算面积呢?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这个近似三角形的两条边其实就是圆的半径。如果我们用这些近似三角形重新拼组,就可以将这个圆形转化成其它图形了。同学们,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已经等分好了的圆形,请你们动手拼一拼,把这个圆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入教学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得到全面发展。”就此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最易操作、推导?”教师这一精当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原因。牢固地记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导出,不论转化为怎样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不变,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都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本质上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因此,运用直观操作,设问精当,使教学富有实效性。
三、探究课堂教学点拨精巧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既然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就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就必须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儿童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最顽皮的时期,愿意去发现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励学生去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例如,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抓住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个实质性问题,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式,精巧点拨,引导学生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让学生举出能被2整除的数和不能被2整除的数,教师按会议室单号、双号的排列方法,在黑板上板书。总结出了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时也获得了奇数、偶数的概念。托尔斯泰曾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数学教学应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论的教学。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个性。为了孩子的明天,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钟志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J] 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章建跃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 数学通报 2006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