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关键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关键词】 面向全体学生 自觉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教学氛围 教学实效
教学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亦如此。一堂语文课,其教学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是怎样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等等,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学目的、任务,还是教学过程、环节和方法。
1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
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分析这节课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否把握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化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些尚未摆脱“满堂灌”、学生活动量小,少数“尖子生”活跃,绝大多数学生“陪读”,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的课,是不能视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此外,实施教育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注意防止形式化的倾向。
2 “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素质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评价一节课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是否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是否有利于促使学生将其所学“内化”,都指定为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是辨证统一的,对那些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一切从学生嘴里挤答案”的倾向,应慎重对待。应正确认识“讲”与“练”的关系,反对“满堂灌”,并不等于排斥讲解,只要“讲”能有利于学生思考,仍符合启发式的原则。
3 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及教学时间表明,压抑、呆板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碍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被动消极地听讲,吸收率是偏低的。观察分析一节课时,要注意是否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的基础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是辨证统一的。生动活泼不等于放任自流,主要表现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等方面,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活”。笔者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孩子一个接着一个起来读书,老师总是说:“你真棒!”“你读得真好!”老师像个魔术师,一会儿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同学,一会儿又拿出星星贴纸,撕下一颗星星贴在学生的头上。若哪个学生读得让老师稍不满意,老师便说:“哪个小朋友读得比他更好一点儿!”当然,老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学生只会说:“有感情!”“没感情!”或“字读得不准确!”老师也只是随声应和。但是还有部分同学由于胆怯或是没能得到过红花和星星,他们则躲在一角或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坐在座位上。一节课下来,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少,即使相同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纷呈的答案,老师也只是说:“说的不错!”“很好!”“你真会动脑筋!”等等。老师极少对学生说“不”。在语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滔滔不绝地挖苦指责的语言少了,但语文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在教师“引导”下,或整齐划一,或零零落落的学生掌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
4 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考查
要把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虽然作用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其效益如何是综合的甚至要待到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就一节课来讲,仍然有一个效果问题。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学进程的速度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而教学的整个序列是有一个一个的“点”构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也有个实效如何的问题,不能忽视。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自然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中紧紧围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开创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关键词】 面向全体学生 自觉性 主动性 创造性 教学氛围 教学实效
教学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又是教学工作的一项最主要的工作。课堂教学离不开评价,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教学亦如此。一堂语文课,其教学基本目标是什么?教师是怎样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教师对教学进程的调控是否得当?等等,对这些方面能否作出科学的准确的评价,不仅直接决定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语文教学标准的落实,还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直接作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学目的、任务,还是教学过程、环节和方法。
1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根本标准
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分析这节课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否把握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化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达到基本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些尚未摆脱“满堂灌”、学生活动量小,少数“尖子生”活跃,绝大多数学生“陪读”,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的课,是不能视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此外,实施教育目标是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要注意防止形式化的倾向。
2 “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是“素质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
评价一节课时,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是否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活动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是否有利于促使学生将其所学“内化”,都指定为个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与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是辨证统一的,对那些变“满堂灌”为“满堂问”,“一切从学生嘴里挤答案”的倾向,应慎重对待。应正确认识“讲”与“练”的关系,反对“满堂灌”,并不等于排斥讲解,只要“讲”能有利于学生思考,仍符合启发式的原则。
3 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及教学时间表明,压抑、呆板的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碍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被动消极地听讲,吸收率是偏低的。观察分析一节课时,要注意是否形成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的基础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协调的师生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师生关系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和良好素质的反映。值得注意的是,“生动活泼”与“严肃守纪”是辨证统一的。生动活泼不等于放任自流,主要表现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敢于创新等方面,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的“活”。笔者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说:“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孩子一个接着一个起来读书,老师总是说:“你真棒!”“你读得真好!”老师像个魔术师,一会儿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同学,一会儿又拿出星星贴纸,撕下一颗星星贴在学生的头上。若哪个学生读得让老师稍不满意,老师便说:“哪个小朋友读得比他更好一点儿!”当然,老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学生只会说:“有感情!”“没感情!”或“字读得不准确!”老师也只是随声应和。但是还有部分同学由于胆怯或是没能得到过红花和星星,他们则躲在一角或是垂头丧气、无精打采的坐在座位上。一节课下来,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少,即使相同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纷呈的答案,老师也只是说:“说的不错!”“很好!”“你真会动脑筋!”等等。老师极少对学生说“不”。在语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教师过去那种高高在上,板着面孔,滔滔不绝地挖苦指责的语言少了,但语文课堂又呈现了另一种令人担忧的“浮华的热闹”,“散乱的活跃”,在教师“引导”下,或整齐划一,或零零落落的学生掌声在课堂上此起彼伏,难免让人觉得“声不由衷”。
4 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考查
要把一节课的实效如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虽然作用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其效益如何是综合的甚至要待到一个较长的时期后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就一节课来讲,仍然有一个效果问题。教学内容的容量,教学活动的密度,教学进程的速度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而教学的整个序列是有一个一个的“点”构成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使用现代教学技术也有个实效如何的问题,不能忽视。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抓好这一环节,自然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在教育教学中紧紧围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开创语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