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兰州都市圈小城镇由于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关联度低,产业发展不具优势、竞争力弱,导致这些小城镇产业选择困惑。需要开拓思路,错位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等产业。文章分析了兰州都市圈新添镇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以及产业空间总体布局的设想,以期对该类小城镇产业的选择和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兰州都市圈;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纽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都市圈内的小城镇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诸多影响,发展更具复杂性。加快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进程,就要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和集聚效应。本文以兰州都市圈节点镇新添镇为例进行论述。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
新添镇按照“川坪蔬菜花卉、山坪洋芋药材、全镇畜牧养殖”的发展思路,坚持走水川区以精细蔬菜种植、加工、保鲜、禽畜规模养殖为主的高效农业;坪区以無公害蔬菜、地膜洋芋、特色林果、花卉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山区以优质洋芋、中药材种植、肉牛、羊养殖为主的旱作农业三条发展路子,镇域经济不断发展。以崖湾为代表的水川区村是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三易高科技示范园区在全市闻名遐尔,畜禽养殖初具规模。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基础薄弱,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3.第三产业
境内有2.5公里长的商贸一条街和全县产地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纺织品市场、畜禽市场、粮油市场、小吃市场、华威商贸市场、花卉市场、建材市场和煤炭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形成了辐射较强的商贸中心镇。镇上设立了包括蔬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纺织品市场、粮油市场、小吃市场等占地250亩的十大专业市场。目前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市场占地160亩,包括投资145万元扩建的崖湾蔬菜批发市场,投资540万元的纺织品市场,投资500万元的华威商贸城,投资50万元扩建的畜禽交易市场和蔬菜、粮油市场、煤炭市场。各主要市场、零售商业设施沿着新兰大道两旁分布、建筑总面积为6.2万平方米。
位于梁家滩的“西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旅游、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的绝佳胜地。
劳务输出方面,全镇劳务经济呈现出内外开花的喜人局面,2011年跨省流出2316人,省内流出1419人,主要为务工经商人员。
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根据新添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三次产业的结构布局,特别是在综合产业、交通、资源、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围绕“蔬菜立镇,畜牧强镇,商贸兴镇,工业富镇”这一总体思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镇域产业布局,形成三产并进的格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全力打造以生态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农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业主导型小城镇,实现产业集聚和小城镇建设的互动发展。
1.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加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原则:①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②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①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③增强农业的产业关联度,转换农业产品的输出形态,发展以现代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⑤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⑧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方向
积极融入兰州都市圈和洮河长廊经济带,以争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镇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商贸兴镇、工业富镇三大战略,突出生态高效理念,着力打造兰州无公害蔬菜、花卉、禽肉供应基地,西北兰花生产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基地。
三、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根据新添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形势,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有产业,整合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优企带头、集聚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一核、两轴、五片区”的“T”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1.一核:指新添镇区,主要发展商贸物流、农畜产品深加工、综合服务产业,是新添镇域经济的辐射中心。
2.两轴:主要沿兰临高速、省道103形成贯穿镇域南北的发展主轴,以及沿崖湾-刘家沟门-冯家沟门-褚家寨子乡级公路的东西向发展次轴,把资源密集经济带、劳动密集经济带、技术资金密集带紧密联系起来的两条产业发展轴。
3.五片区:中南、中西部沿洮河川水地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中部兰花生产基地,镇区商贸物流、农畜产品深加工、综合服务基地,中西部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基地,东、北部山区马铃薯育种、百合、中药材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汪世银.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周广生,渠丽萍.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刘娟,李胜茹. 构建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2007(9):16-18.
作者简介:
焦继荣(1972—),男,甘肃天水人,兰州交通大学讲师,硕士学历,从事城乡规划研究。
关键词:兰州都市圈;小城镇;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作为城乡之间的联系和纽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都市圈内的小城镇受到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和周围农村腹地的诸多影响,发展更具复杂性。加快都市圈小城镇发展的进程,就要加速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和集聚效应。本文以兰州都市圈节点镇新添镇为例进行论述。
一、产业发展现状
1.第一产业
新添镇按照“川坪蔬菜花卉、山坪洋芋药材、全镇畜牧养殖”的发展思路,坚持走水川区以精细蔬菜种植、加工、保鲜、禽畜规模养殖为主的高效农业;坪区以無公害蔬菜、地膜洋芋、特色林果、花卉种植、畜牧养殖为主的特色农业;山区以优质洋芋、中药材种植、肉牛、羊养殖为主的旱作农业三条发展路子,镇域经济不断发展。以崖湾为代表的水川区村是全市乃至全省有名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三易高科技示范园区在全市闻名遐尔,畜禽养殖初具规模。
2.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基础薄弱,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
3.第三产业
境内有2.5公里长的商贸一条街和全县产地规模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纺织品市场、畜禽市场、粮油市场、小吃市场、华威商贸市场、花卉市场、建材市场和煤炭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形成了辐射较强的商贸中心镇。镇上设立了包括蔬菜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纺织品市场、粮油市场、小吃市场等占地250亩的十大专业市场。目前已完成并投入使用或即将投入使用的市场占地160亩,包括投资145万元扩建的崖湾蔬菜批发市场,投资540万元的纺织品市场,投资500万元的华威商贸城,投资50万元扩建的畜禽交易市场和蔬菜、粮油市场、煤炭市场。各主要市场、零售商业设施沿着新兰大道两旁分布、建筑总面积为6.2万平方米。
位于梁家滩的“西部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是旅游、休闲度假、水上运动的绝佳胜地。
劳务输出方面,全镇劳务经济呈现出内外开花的喜人局面,2011年跨省流出2316人,省内流出1419人,主要为务工经商人员。
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
根据新添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三次产业的结构布局,特别是在综合产业、交通、资源、区位优势的基础上,围绕“蔬菜立镇,畜牧强镇,商贸兴镇,工业富镇”这一总体思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镇域产业布局,形成三产并进的格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共同发展,全力打造以生态高效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产结合的农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综合服务业主导型小城镇,实现产业集聚和小城镇建设的互动发展。
1.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一、二、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加工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原则:①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②引进先进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④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①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②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③增强农业的产业关联度,转换农业产品的输出形态,发展以现代种植业、畜禽养殖业为基础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④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⑤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⑧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3.产业发展定位及发展方向
积极融入兰州都市圈和洮河长廊经济带,以争创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镇为目标,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富民、商贸兴镇、工业富镇三大战略,突出生态高效理念,着力打造兰州无公害蔬菜、花卉、禽肉供应基地,西北兰花生产基地,商贸物流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基地。
三、产业空间总体布局
根据新添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形势,按照“引导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有产业,整合优势产业,努力打造优企带头、集聚发展、独具特色的产业基地,形成“一核、两轴、五片区”的“T”字型产业总体空间布局。
1.一核:指新添镇区,主要发展商贸物流、农畜产品深加工、综合服务产业,是新添镇域经济的辐射中心。
2.两轴:主要沿兰临高速、省道103形成贯穿镇域南北的发展主轴,以及沿崖湾-刘家沟门-冯家沟门-褚家寨子乡级公路的东西向发展次轴,把资源密集经济带、劳动密集经济带、技术资金密集带紧密联系起来的两条产业发展轴。
3.五片区:中南、中西部沿洮河川水地无公害蔬菜、花卉种植基地,中部兰花生产基地,镇区商贸物流、农畜产品深加工、综合服务基地,中西部生态旅游观光度假基地,东、北部山区马铃薯育种、百合、中药材生产基地。
参考文献:
[1] 汪世银.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周广生,渠丽萍.农村区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刘娟,李胜茹. 构建农村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的路径选择[J]. 农业经济,2007(9):16-18.
作者简介:
焦继荣(1972—),男,甘肃天水人,兰州交通大学讲师,硕士学历,从事城乡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