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与教学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因素,教学内容和手段是教学过程的客观因素。所以说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也就是如何按照教学过程的规律来决定教学工作的顺序,建立相应的方法,通过合理安排各要素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
科学分配授课时间,详略得当
首先从宏观上要依据教学计划分配好每篇课文所用的学时数,再从微观上安排好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重点与非重点之别。难则应慢讲多练,像用于询问时间、地点、方式、等的“(是) ……的”结构,学生常将其与“了”的用法混淆,必须通过大量对比练习,反复操练,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易则应快讲略讲,像汉语中一般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的这一语序,学生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掌握,不必多讲;重点要浓墨重泼,像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如“把”字句,即便教师讲明白了,学生一用起来就出错,所以需要讲了练,练了讲,反复多次,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应为此安排出足够的时间。
一节课从整体上看,导课、结课部分固然重要,但所占比重较小,不宜超过十五分钟。讲授新知识则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必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切不可本末倒置。尽管有的课文不是一节课就能讲完的,但我们要尽量保证每节课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避免从某个具体环节中间断开,如只讲了一部分生词、念一半课文或整篇课文只剩一点儿没讲完等。这一方面需要备课时精打细算,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调控时间的能力。
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张弛有致
1、快慢相宜。包括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师语速的快慢。每门课的教学进度要根据教学计划来确定;教师讲课的语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水平高低来确定。如教师在领读生词或课文的时候,第一遍要慢,让学生把每个字的音听清楚、发准确;第二遍应该稍快一点儿;第三遍应该用自然语速。就一句话而言也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语音、语调的独特魅力,同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刺激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易懂的内容,语速应快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语速应慢一些。
2、难易相间。根据心理学原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不易疲劳,对脑细胞的能量调节有好处,而有意注意消耗脑细胞的能量较多,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脑细胞就会因疲劳产生保护性抑制,这就需要以无意注意来调节。教师善于交替使用两种注意,可以保证教学效果。每节课的难点可能不只一个两个,若将难点集中到一起来讲,学生必须始终保持有意注意,这样大脑易产生疲劳,以致难于接受,事倍功半。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部分常常是难点集中之处,若一节课中的语法点较多,教师应设法将其分散到其他部分一些,语法点的相关词语在生词表中有,就可在讲生词时讲;亦可在串讲课文时遇到某个语法点时再讲。
营造课堂氛围,寓教于乐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人,他们跟幼儿不同,更在意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更易产生表述焦虑和领会焦虑等情感障碍。应想方设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
课堂氛围是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精力充沛、感情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态要自然亲切,表情丰富,语言生动;声音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要富于快慢抑扬的变化。其次,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一视同仁;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尤其对那些学习非常吃力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给予特别的关注、鼓励;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切不可冷落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回答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可让他们先说,并及时予以鼓励肯定;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切忌随意褒贬,掌握好表扬或批评的分寸。
常言道教无定法,无论哪个教学环节,往往都不是孤立地采用某一种固定的教法,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形式交织在一起的。在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应提倡教学的个性化,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变换、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科学分配授课时间,详略得当
首先从宏观上要依据教学计划分配好每篇课文所用的学时数,再从微观上安排好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以及各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有难易之分,重点与非重点之别。难则应慢讲多练,像用于询问时间、地点、方式、等的“(是) ……的”结构,学生常将其与“了”的用法混淆,必须通过大量对比练习,反复操练,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易则应快讲略讲,像汉语中一般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的这一语序,学生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掌握,不必多讲;重点要浓墨重泼,像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如“把”字句,即便教师讲明白了,学生一用起来就出错,所以需要讲了练,练了讲,反复多次,这样教师在备课时就应为此安排出足够的时间。
一节课从整体上看,导课、结课部分固然重要,但所占比重较小,不宜超过十五分钟。讲授新知识则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必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切不可本末倒置。尽管有的课文不是一节课就能讲完的,但我们要尽量保证每节课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避免从某个具体环节中间断开,如只讲了一部分生词、念一半课文或整篇课文只剩一点儿没讲完等。这一方面需要备课时精打细算,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随机应变的调控时间的能力。
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张弛有致
1、快慢相宜。包括教学进度的快慢和教师语速的快慢。每门课的教学进度要根据教学计划来确定;教师讲课的语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和学生水平高低来确定。如教师在领读生词或课文的时候,第一遍要慢,让学生把每个字的音听清楚、发准确;第二遍应该稍快一点儿;第三遍应该用自然语速。就一句话而言也要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汉语语音、语调的独特魅力,同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刺激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学生易懂的内容,语速应快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语速应慢一些。
2、难易相间。根据心理学原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不易疲劳,对脑细胞的能量调节有好处,而有意注意消耗脑细胞的能量较多,如果持续时间过长,脑细胞就会因疲劳产生保护性抑制,这就需要以无意注意来调节。教师善于交替使用两种注意,可以保证教学效果。每节课的难点可能不只一个两个,若将难点集中到一起来讲,学生必须始终保持有意注意,这样大脑易产生疲劳,以致难于接受,事倍功半。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部分常常是难点集中之处,若一节课中的语法点较多,教师应设法将其分散到其他部分一些,语法点的相关词语在生词表中有,就可在讲生词时讲;亦可在串讲课文时遇到某个语法点时再讲。
营造课堂氛围,寓教于乐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人,他们跟幼儿不同,更在意他人对自身的评价,所以,更易产生表述焦虑和领会焦虑等情感障碍。应想方设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
课堂氛围是直接影响学生情感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应热爱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以精力充沛、感情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教态要自然亲切,表情丰富,语言生动;声音既要有一定的力度,又要富于快慢抑扬的变化。其次,对学生要充满爱心,一视同仁;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尤其对那些学习非常吃力或学习不努力的学生更要满腔热情,给予特别的关注、鼓励;尽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切不可冷落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回答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可让他们先说,并及时予以鼓励肯定;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切忌随意褒贬,掌握好表扬或批评的分寸。
常言道教无定法,无论哪个教学环节,往往都不是孤立地采用某一种固定的教法,常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形式交织在一起的。在保证教学效果、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应提倡教学的个性化,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不断变换、调整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