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作业设计不合理、不科学,存在着作业内容形式单一、内容不精练、理论题偏多等现象,学生感觉到课业负担过重。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作业形式,设计多样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同时享受到数学学习和运用数学的快乐。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
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规性实践活动,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也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作业设计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作业设计缺乏合理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实际,作业形式机械单一大搞题海战术。这些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出现学生不堪重负而逃学的现象。新课改理念要求作业应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快乐实践的学习园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用趣味型作业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改要求作业形式要做到“新”一点、“活”一点、“趣”一点和“奇”一点,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应重视趣味型作业设计。例如,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两个运动员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40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沿直线相向骑行。在起步的同时,A运动员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向B运动员自行车径直飞去,当苍蝇一到达B运动员的车把上就立刻以原速度返回,这只苍蝇在两辆自行车没有相遇前来回往返,直到两位运动员相遇为止。假如每辆自行车都以平均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向前行进,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趣味型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对类似作业特别感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作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设计合理分组,即A组学生为优等生,B组学生为中等生,C组学生为后进生。给C组的学生布置基础型作业:要求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推论等,然后再做一些基本练习题;给B组学生设计能力型作业:在C组同学的基础上,做一些深层次的作业;给A组同学设计拓展型作业:在B组同学的基础上,把作业进行拓展。通过这样的分层次布置作业,发现班级的平均成绩有所提升,学生由不爱学习数学改变为热爱学习数学。这样有针对性的层次型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满意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优化教学效果。
三、用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以往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忽略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合作型作业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不足,汲取优点。例如,在教学《图形与证明》这一单元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型作业:让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合作编制出一份单元综合检测卷。让学生复习本单元课本内容,找出重、难点,选择题型,编排试卷题目。如第一大题是将这一单元的所有图形的定理写下来;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根据所提供的图形(三角形)所给的假设,进行计算题填空;第三大题是证明题,结合课本内容,由简到难编排几何证明题目。通过设计以上合作型作业,可以总结出:在编制试卷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四、用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很多教师习惯于把课后练习和练习册内容作为学生必做的数学作业,学生被禁锢在“固定题型”的枷锁中,思路和作业范围相对较窄。新课改理念提倡布置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解题能力。拓展型作业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数学潜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拓展型数学作业,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型题目:小强和小明在打赌,谁先算出箱子的对角线,箱子中的苹果就归谁。游戏规定:在一个封闭的长方体木箱中装着一箱苹果,规定用一把足够长的尺子量一次便可得出木箱的对角线的长度。结果小强先算出对角线的长度,得到整箱苹果,问小强是怎样算出来的?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明确:先用皮尺量出了长方体底边长宽高,先利用勾股定理算出底边的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根据底边对角线和长方体的高,利用勾股定理算出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设计拓展型作业,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挖掘其数学学习潜能。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重视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设计趣味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型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还要重视合作型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还应重视设计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布置
作业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规性实践活动,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也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重要载体。现实教学中,一些教师的作业设计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作业设计缺乏合理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情实际,作业形式机械单一大搞题海战术。这些机械、重复的作业练习,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出现学生不堪重负而逃学的现象。新课改理念要求作业应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快乐实践的学习园地,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用趣味型作业激发学习激情
新课改要求作业形式要做到“新”一点、“活”一点、“趣”一点和“奇”一点,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应重视趣味型作业设计。例如,笔者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两个运动员各骑一辆自行车,从相距40英里(1英里等于1.6093千米)的两个地方,沿直线相向骑行。在起步的同时,A运动员车把上的一只苍蝇,开始以每小时15英里的速度向B运动员自行车径直飞去,当苍蝇一到达B运动员的车把上就立刻以原速度返回,这只苍蝇在两辆自行车没有相遇前来回往返,直到两位运动员相遇为止。假如每辆自行车都以平均每小时10英里的速度向前行进,那么,苍蝇总共飞行了多少英里?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趣味型作业,笔者发现学生对类似作业特别感兴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作业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够体会到作业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数学学习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作业设计合理分组,即A组学生为优等生,B组学生为中等生,C组学生为后进生。给C组的学生布置基础型作业:要求掌握课堂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定理、推论等,然后再做一些基本练习题;给B组学生设计能力型作业:在C组同学的基础上,做一些深层次的作业;给A组同学设计拓展型作业:在B组同学的基础上,把作业进行拓展。通过这样的分层次布置作业,发现班级的平均成绩有所提升,学生由不爱学习数学改变为热爱学习数学。这样有针对性的层次型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满意的心理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优化教学效果。
三、用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以往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忽略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合作型作业的设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不足,汲取优点。例如,在教学《图形与证明》这一单元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合作型作业:让学生以六人为一小组,合作编制出一份单元综合检测卷。让学生复习本单元课本内容,找出重、难点,选择题型,编排试卷题目。如第一大题是将这一单元的所有图形的定理写下来;第二大题是填空题,根据所提供的图形(三角形)所给的假设,进行计算题填空;第三大题是证明题,结合课本内容,由简到难编排几何证明题目。通过设计以上合作型作业,可以总结出:在编制试卷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系统掌握所学内容。
四、用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
很多教师习惯于把课后练习和练习册内容作为学生必做的数学作业,学生被禁锢在“固定题型”的枷锁中,思路和作业范围相对较窄。新课改理念提倡布置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解题能力。拓展型作业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数学潜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拓展型数学作业,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拓展型题目:小强和小明在打赌,谁先算出箱子的对角线,箱子中的苹果就归谁。游戏规定:在一个封闭的长方体木箱中装着一箱苹果,规定用一把足够长的尺子量一次便可得出木箱的对角线的长度。结果小强先算出对角线的长度,得到整箱苹果,问小强是怎样算出来的?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明确:先用皮尺量出了长方体底边长宽高,先利用勾股定理算出底边的对角线的长度,然后根据底边对角线和长方体的高,利用勾股定理算出长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设计拓展型作业,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挖掘其数学学习潜能。
总之,为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重视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设计趣味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型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满足感;还要重视合作型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还应重视设计拓展型作业,发散学生思维,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