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90-02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网络资源共享亦是越来越集中,这不仅为广大社会从业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知识和新闻资讯带来了十足的便利,更为广大学生找寻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提供了快捷的绿色通道。而能够及时掌握运用一些基础信息技术知识,也自然成了学生们向外界学习的第一把钥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形势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这无疑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更高的挑战和思考。结合本人数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要认真做好授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秩序有序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应精心准备好专业系统的授课教案。教案最直接的体现是内容丰富、语句精炼、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让学生第一时间从授课老师身上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课程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演示往往会出现与学生的理解程度不相匹配的状况,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拍,直接影响学习兴致。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突出中心环节,充分详实讲解好操作步骤,节奏可适当放缓,必要时还可将一些操作流程简单化,以示意图的形式标注出来,并预留适当的学生自主练习操作时间,力争让大多数学生对本堂课程内容都能做到即时消化掌握。
2.精心做好常规准备和教学素材搜集、筛选等系列准备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每堂课前的常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如:教师机、学生机工作是否正常,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控制系统是否可用等网络教室等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授课素材的准备工作,如:对那些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将素材准备好,并放在某个专门的共享文件夹中,提供给学生使用;对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的,那么应在课前即作预先安排,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时间。再如学生上传作业的文件夹、电子作品范例等都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只有把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充分扎实有序,才能保障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趋于流畅,而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会感到顺利畅快,那么,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一天比一天高涨,才能真正用心去吸收掌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做好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课程看似枯燥,其实不然,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的空间很大,只要教学方式到位,很容易引人入胜。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所规定的主体内容,大胆进行教学设计,综合添加一些趣味性强、切合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心智接受能力的课程内容,其中尤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设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充分运用好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推进集思广义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句话最直接告诉了我们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倍正面效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天赋资质差异,学习接受能力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以优助差”是一项最普通的教学办法,而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上效果将会更明显。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整合带动小组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操作训练过程中,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这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效。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共同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主动性,而且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做好激励引导工作
要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探索創新。科学的评价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个性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诸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时的进步,采取激励的方法;对少部分确有突出成绩有发展潜力的同学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多引导、多激励,使其拥有赶超别人的信心。评价目的是激励为主,而不是秋后算账,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老师偶尔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
四、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正如哲学家所说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把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带入因特网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切实做好网络安全道德教育方面有关引导工作,让他们在面对网络信息的同时,做到正确、健康上网。
总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只有讲究方式方法,正确施教,在生动性和趣味性下多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爱好,才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我相信信息技术的春天一定会很快的到来。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化的高速发展,网络资源共享亦是越来越集中,这不仅为广大社会从业人员获取最新信息知识和新闻资讯带来了十足的便利,更为广大学生找寻自主学习的良师益友提供了快捷的绿色通道。而能够及时掌握运用一些基础信息技术知识,也自然成了学生们向外界学习的第一把钥匙。“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新形势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这无疑给广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更高的挑战和思考。结合本人数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个人体会。
一、要认真做好授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课堂秩序有序
1.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应精心准备好专业系统的授课教案。教案最直接的体现是内容丰富、语句精炼、事例生动、脉络清晰,让学生第一时间从授课老师身上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课程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操作演示往往会出现与学生的理解程度不相匹配的状况,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节拍,直接影响学习兴致。所以,课堂上教师应突出中心环节,充分详实讲解好操作步骤,节奏可适当放缓,必要时还可将一些操作流程简单化,以示意图的形式标注出来,并预留适当的学生自主练习操作时间,力争让大多数学生对本堂课程内容都能做到即时消化掌握。
2.精心做好常规准备和教学素材搜集、筛选等系列准备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方面每堂课前的常规准备工作要提前做好,如:教师机、学生机工作是否正常,网络是否畅通,教学控制系统是否可用等网络教室等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要做好授课素材的准备工作,如:对那些需要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前就应该将素材准备好,并放在某个专门的共享文件夹中,提供给学生使用;对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的,那么应在课前即作预先安排,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时间。再如学生上传作业的文件夹、电子作品范例等都应该在课前就做好准备。只有把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充分扎实有序,才能保障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趋于流畅,而学生学习起来自然也会感到顺利畅快,那么,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会一天比一天高涨,才能真正用心去吸收掌握好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做好教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课程看似枯燥,其实不然,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的空间很大,只要教学方式到位,很容易引人入胜。实践中,我们可以结合教材所规定的主体内容,大胆进行教学设计,综合添加一些趣味性强、切合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心智接受能力的课程内容,其中尤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导设计。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不同,在教学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进行课程综合设计时,教师要充分挖掘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难度;二要在教和学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设计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要充分运用好小组协作的学习方法,推进集思广义
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仍各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这句话最直接告诉了我们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倍正面效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因天赋资质差异,学习接受能力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因材施教。“以优助差”是一项最普通的教学办法,而运用到信息技术教学上效果将会更明显。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整合带动小组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操作训练过程中,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这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成效。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可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通过这种“互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共同学习的兴趣,强化学习主动性,而且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要建立科学的学习评价机制,做好激励引导工作
要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探索創新。科学的评价活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善于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区别不同的学生个性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方法。诸如:对大多数学生要肯定其当时的进步,采取激励的方法;对少部分确有突出成绩有发展潜力的同学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发现不足,振奋其拼搏精神;而对于个别后进生,要多引导、多激励,使其拥有赶超别人的信心。评价目的是激励为主,而不是秋后算账,因此评价活动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能随时发现并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哪怕是点滴的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老师偶尔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有时会对他产生极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他一生的发展。
四、要切实加强网络安全道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它会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不当,它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甚至诱发犯罪,正如哲学家所说的:“如果你爱你的孩子,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那就让他上网吧,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涉世不深、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来讲,更是如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有责任在把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带入因特网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的同时,切实做好网络安全道德教育方面有关引导工作,让他们在面对网络信息的同时,做到正确、健康上网。
总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更是一种挑战。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只有讲究方式方法,正确施教,在生动性和趣味性下多下功夫,才能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爱好,才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我相信信息技术的春天一定会很快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