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很多高校面临的课题,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的是课程排课难、评价难、职业指导师少、上课效果不理想、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等困难,这就需要高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改革,提高课程质量,满足学生需求。宁波大红鹰学院在近几年的改革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颇有特色的课程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职业发展 ; 就业指导 ;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6-02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高校将该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很多高校面临的课题,很多高校也提出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強实践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课程的评估机制等措施,但根据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如果按照传统课程模式,有些方面很难真正实现。在学生多,职业指导师少的情况下很难统筹安排高质量的课程,一般走过场的情况较多。
二、课程现状
1.课程体系规划不够,使得教学内容衔接无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还是教学时间的衔接性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方面都存在规划欠妥、连贯不够、操作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者叠加,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前后内容的衔接不够,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随机等问题。
2.考核制度欠缺,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学生而言,自觉主动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的比例不高,所以更多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听课的动力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质量要打折扣。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学生主动听课比例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考核激励制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水平也不高,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指导师大部分都是专业课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能力不够。
三、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构建出了一套较完有效的、合适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实施模式,供其他高校参考。
1.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目标明确以就业为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课程内容开放化:目前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泛,指导性不强,多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乏味。为了改变这些情况,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教育部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开放式的内容,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生涯人物访谈、校友访谈、成功企业家讲堂、素质训练、求职初体验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操作灵活,改变原来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模式,真正体现让学生参与其中。但课程内容设计必须大于38学时,一般在50-60学时之间比较合适,这样为学生自主选课奠定基础。设计了学生人手一册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手册,辅助学生学好课程,同时记录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
3.课程安排自选化:目前该课程大部分高校是分年级、分阶段、比较零散的安排课程,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被动接受,效果不太理想,很容易被遗忘,甚至很多学生毕业时会埋怨学校没有上过职业指导课。所以要真正体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在上课模式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类似“课程超市”,把课程“上架”,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职业指导师挂牌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进行自主选课,学生觉得自己欠缺什么就听什么课,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听,此举可以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4.课程形式灵活化: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说的多,师生互动少;注重共性化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课堂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课程形式,如讲座、咨询、模拟面试、游戏、训练拓展、角色扮演等等,不再拘泥于课堂讲授。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主动寻找校内职业指导师进行交流和咨询,有记录,最后由职业指导师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这样改变了现在很多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指导。如“生涯人物访谈”,要求学生通过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进行交流,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由被访谈的职场人士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
5.课程评价过程化: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只要学时达到要求就基本通过,不能有效的、真实的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考核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考核主体应多元化,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应建立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三个层面的变化进行考核。如分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参加项目的心得及成果展现等进行量化考核,综合每一项的考核给出相应的等级。考核的主体有学生本人、职业指导师、同学、实践单位、职场人士等,实现由一元考核主体向多元考核主体、由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转变。
6.课程辅助多样化:课程需要很多活动和手段来辅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评选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同时评选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为职业指导课提供示范。评选出“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核心理论课都由“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来担任,这样提高了上课质量和效果,学生课堂满意度明显提高。“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聘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评聘。同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和“就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作为课程的最好辅助和成效检验。
【关键词】职业发展 ; 就业指导 ;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6-02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高校将该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是很多高校面临的课题,很多高校也提出了要改进教学方法、加強实践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提供个性化指导、加强课程的评估机制等措施,但根据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如果按照传统课程模式,有些方面很难真正实现。在学生多,职业指导师少的情况下很难统筹安排高质量的课程,一般走过场的情况较多。
二、课程现状
1.课程体系规划不够,使得教学内容衔接无序。无论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还是教学时间的衔接性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方面都存在规划欠妥、连贯不够、操作不力的问题,从而导致课程内容的重复或者叠加,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前后内容的衔接不够,学校教学任务的落实随机等问题。
2.考核制度欠缺,导致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对于学生而言,自觉主动的学习职业指导课程的比例不高,所以更多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中听课的动力不足。
3.教学方法单一,致使教学质量要打折扣。教学水平的高低是提高学生主动听课比例的重要方面,如果没有考核激励制度,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教师课堂组织和教学水平也不高,课堂效果不尽人意。
4.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职业指导师大部分都是专业课老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个性化的指导能力不够。
三、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宁波大红鹰学院近几年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构建出了一套较完有效的、合适大部分高校的课程实施模式,供其他高校参考。
1.课程目标明确化:课程目标明确以就业为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引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2.课程内容开放化:目前在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空泛,指导性不强,多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乏味。为了改变这些情况,宁波大红鹰学院在教育部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开放式的内容,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生涯人物访谈、校友访谈、成功企业家讲堂、素质训练、求职初体验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操作灵活,改变原来主要以课堂教学的模式,真正体现让学生参与其中。但课程内容设计必须大于38学时,一般在50-60学时之间比较合适,这样为学生自主选课奠定基础。设计了学生人手一册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手册,辅助学生学好课程,同时记录学生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
3.课程安排自选化:目前该课程大部分高校是分年级、分阶段、比较零散的安排课程,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被动接受,效果不太理想,很容易被遗忘,甚至很多学生毕业时会埋怨学校没有上过职业指导课。所以要真正体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必须改变传统模式。宁波大红鹰学院在上课模式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类似“课程超市”,把课程“上架”,在固定的教室,固定的时间,职业指导师挂牌上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进行自主选课,学生觉得自己欠缺什么就听什么课,自己已经掌握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听,此举可以提升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实现学生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4.课程形式灵活化:目前很多高校课程以课堂教授为主,教师说的多,师生互动少;注重共性化指导,缺乏个性化指导,课堂主体是教师而非学生。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课程形式,如讲座、咨询、模拟面试、游戏、训练拓展、角色扮演等等,不再拘泥于课堂讲授。如“寻找职业指导师”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主动寻找校内职业指导师进行交流和咨询,有记录,最后由职业指导师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这样改变了现在很多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指导。如“生涯人物访谈”,要求学生通过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进行交流,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由被访谈的职场人士认定是否给予2个学时。
5.课程评价过程化: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高校该课程的最终考核结果只有“合格”和“不合格”,只要学时达到要求就基本通过,不能有效的、真实的进行课程评价。课程应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考核应以过程评价为主,考核主体应多元化,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应建立实施“分类考核、综合评价”的形式对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三个层面的变化进行考核。如分出必考项目和选考项目,对学生在项目中的表现、参加项目的心得及成果展现等进行量化考核,综合每一项的考核给出相应的等级。考核的主体有学生本人、职业指导师、同学、实践单位、职场人士等,实现由一元考核主体向多元考核主体、由注重结果考核向注重过程考核的转变。
6.课程辅助多样化:课程需要很多活动和手段来辅助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宁波大红鹰学院通过开展“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评选活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提升任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同时评选出一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为职业指导课提供示范。评选出“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核心理论课都由“职业指导课程金牌讲师”来担任,这样提高了上课质量和效果,学生课堂满意度明显提高。“职业指导课金牌讲师”聘期为三年,三年后重新评聘。同时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制作大赛”、“模拟求职大赛”和“就业技能比赛”等活动作为课程的最好辅助和成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