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外周复合神经的形态学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低剂量率持续照射对外周神经组织的影响,并通过组织学评价其对外周神经组织的损伤程度。方法 选用32只健康新西兰兔,将两颗放射活度为0.9mCi 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其左侧坐骨神经干旁,将两颗无放射性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其右侧坐骨神经旁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应截面同一电镜视野范围内的异常神经纤维。结果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后,实验组的神经细胞逐渐出现髓鞘肿胀、分层结构消失、空泡样变性、线粒体消失、许旺细胞水肿等改变,随着观测点的延长,同一电镜视野中实验组的变性神经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相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通过其释放的γ射线和X射线对神经纤维造成损伤,由于其持续近距离照射的特点,局部剂量高,神经纤维自我修复增生不明显,为临床治疗缓解肿瘤疼痛提供依据。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神经纤维;肿瘤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2-0123-02
  1放射治疗介绍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具有局部剂量高、创伤小和疗效肯定等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在近期内达到缓解肿瘤疼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在改善症状和缓解肿瘤疼痛方面的作用机制,通过电镜观察125I粒子植入段外周神经的组织学改变为其提供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动物分组
  健康新西兰兔50只,雌雄各半,3~4月龄,平均体重2.5~3.0kg,由山东米歇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随机选取32只健康新西兰兔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两侧植入带放射性125I放射性粒子作为实验组,同时于右侧坐骨神经两侧植入不带放射性125I放射性粒子。在5天、7天、10天、20天时分别对实验组取材。
  2.2动物模型制备
  选用健康新西兰兔32只,雌雄随机,用2%戊巴比妥钠按1ml/kg体重经耳缘静脉麻醉后,取侧卧位,大腿外侧区备毛,按外科无菌程序沿股二头肌后缘纵行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暴露坐骨神经,将二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神经干两侧肌肉组织,缝合固定。术后应用青霉素防止感染,每日40万单位。
  2.3电镜观察与图像分析
  在5天、7天、10天、20天时分别取8只实验兔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段约1cm长坐骨神经,立即置入4%多基甲醛固定液中。经磷酸缓冲液冲洗、1%锇酸后固定、丙酮脱水、饱和醋酸铀染色、环氧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后枸缘酸铅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每个标本随机选取5个视野,范围约400×400μm,统一放大400倍并照相,用CMIAS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髓鞘厚度、大于10μm的神经纤维直径、轴突与神经纤维比值(G值),每个标本视野见随机选取100条神经纤维,求平均值(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使用方差分析观测组间差异,使用q检验(Newman-Keuls法)进行两两比较(见表1)。
  3结果
  照射后5天,电镜下见坐骨神经肿胀,以髓鞘改变为主.轴突中微丝、微管排列尚整齐,线粒体不可见,髓鞘板层结构紊乱,分层结构消失,有大量散在空泡样、小囊状变性。7天后髓鞘由空泡样变性向水肿分层过渡,板层结构出现分离,部分有断裂,许旺细胞水肿,轴突与神经纤维直径比值(G值)明显减小;10天后小部分神经纤维出现髓鞘变形断裂,神经内膜水肿,神经纤维崩解,同时混杂有空泡变性神经纤维及水肿分层神经纤维。20天时电镜观察正常形态神经纤维基本消失,基本为髓鞘断裂、崩解神经纤维所取代,并开始出现部分肿胀神经纤维的髓鞘扭曲变形,轴突萎缩,内部结构混浊。
  4讨论
  125I放射性粒子最早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并取得了理想的局部控制率,同时减少了并发症,,其抑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业已受到普遍认可。
  有研究表明,经(HDR)高剂量率后装放疗10天,15Gy以上剂量电镜下实验动物神经纤维开始出现轴突内质网及微管扩张,许旺细胞肿胀,30Gy照射量时出现神经纤维脱髓鞘、轴突崩解;经γ刀照射实验猴三叉神经60Gy以上剂量6个月后出现上述相似形态表现,并伴有许旺细胞增生;经(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立体定向照射技术照片实验兔坐骨神经5个月后出现神经纤维线粒体肿胀、球形改变,7个月后间质胶原纤维、神经纤维再生与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并存。神经纤维是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有学者证实,在接受高剂量射线照射下,神经纤维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据此认为神经纤维崩解可能与钙离子过载有关。在神经元完整且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神经纤维具备一定的再生和自我修复能力,因治疗过程的长期性和肿瘤及周边组织接收到照射剂量的间断性,在放疗早期变性崩解的神经组织可能会重新再生,从而诱发疼痛。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各个阶段,神经纤维处于一个单向、线性的变性、崩解过程,间质胶原纤维及神经纤维在观测期间没有出现明显再生修复。在早期,轴突内内质网及线粒体未见到明显肿胀。
  总结本次实验及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周围神经组织在接收一定剂量率照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照射剂量的增大,神经组织会逐级地变性坏死变形,直到崩解,因125I放射性粒子所特有的持续性、低剂量、近距离的特点,神经纤维的损伤最大化,而其再生修复得到了充分的抑制,从而最大程度缓解肿瘤相关性疼痛。由此证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在缓解肿瘤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将具有非常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强;放疗联合热疗对小鼠肝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2]刘道安 孙晓军;放射性粒子近距离“射杀”晚期肺癌[N];健康报;2005年.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降压药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药学。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收治的350例高血压老年病患,分析其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的治疗有效病患为262例,占比为74.86%,使用的主要降压药物集中在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舒张平滑肌药物等。临床不良反应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PSVT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西地兰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转复效果、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转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转复效率与不良反应研究组表现更佳,发生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  2.方法  常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对肝纤维化患者采用疏络化纤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纤维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疏络化纤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鳖甲煎丸进行治疗,疗程均为三个月。对患者的肝功能、临床症状以及肝纤维化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症状恢复以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肌注黄体酮穴位注射结合自拟金芪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臀部肌注;治疗组应用黄体酮注射液在三阴交穴位注射外加用自拟金芪汤治疗。5日为一个疗程,应用1—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黄体酮穴位注射联用自拟金芪汤组)有效率91.8%,对照组(黄体酮肌注组)有效率75.6%。结论:黄体酮三阴交穴位注射结合自拟金芪汤总攻泌尿系结石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消化道穿孔采取X线、CT检查以及不同影响表现。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消化道穿孔的病人一共有78例,对78例病人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临床CT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71例,占总体的91.02%;临床X线检查结果和手术结果相符合的病人一共有59例,占总体的83.09%;临床CT诊断准确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外科60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化疗,对照组采用5-氟尿嘧啶化疗,共用3个周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7%,对照组总有效率33.3%。结论:羟基喜树碱作为大肠癌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4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胺碘酮、参松养心胶囊组和口服胺碘酮、稳心颗粒组。结果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稳心颗粒治疗早搏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治疗心房颤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优于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结论 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和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早搏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并发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86例胆结石并发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定义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行胃大部分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处理措施。结果 68例患者的早期并发症为:十二指肠残端瘘、胃肠吻合口黏膜下出血、胃小弯侧黏膜下出血、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脾脏撕裂。通过给予及时的处理,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 研讨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在治疗急性脑血管意外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应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系统院前急救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救组和自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急救组患者在死亡率、脑疝发生率、呼吸阻塞发生率等比较上均明显低于自救组(P<0.05)。 结论 系统院前急救在急性脑血管意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