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视野下中德德育比较及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blecle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文化视野背景下对中国和德国的德育文化背景、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途径进行比较,为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中西文化;德育教育;中国;德国
  中国和德国的文化背景各有不同,而文化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文化往往会为一国之教育打下深刻烙印,并对该国的教育尤其是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产生深刻影响。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两国在德育教育的不同,开阔视野,吸取德国在德育中的优秀、积极经验,促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文化背景的比較
  在中国的文化里,虽然有先秦的诸子百家思想,但是经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最终占正统主流地位的却是儒家文化,并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以孔子为代表,视“礼”为最高的道德规范,提倡“德治”以及“仁政”来实现儒家在政治与道德上的目标要求。儒家通过《论语》、《礼记》、《中庸》等经典作品,记录了自己在德育上的看法和观点,把个人的自我修养和德育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本。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里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成为了现代人们的行为规范。这些思想与时代相结合,成为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内容。
  而德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深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他们文化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都是来来源于此。基督教文化里,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思维,强调的是理性对欲望的控制。这样的文化精神渗透到了德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德国人的价值观、伦理原则和文化方式[1]。
  二、教育目标的比较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学为圣人”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教育的价值目标和追求。在《孔子家语·五仪》中,孔子将“圣人”描述为:“所谓圣人,必须达到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和终结已经彻底参透。与天下的一切生灵,世间万象融洽无间,自然相处,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内心光明如日月。”[2]这里的“圣人”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制度已然发生改变,中国由封建社会步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的变化也导致了如今德育目标的改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精神,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涵盖了政治、思想、道德、能力等方方面面的素质要求。这些具体要求里,其实包含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道德规范,依然也是新时代我们的行为准则。
  德国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在教育上实行联邦主义,各州都有自己的教育主权,因而德国没有统一的德育目标。德国的《联邦德国教育总法》里对德育的目标要求是“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德国巴伐利亚州,就对德育的要求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于年满18的学生,对他们的德育目标要求就是“尊重人的尊严、自我克制、责任感、乐于负责与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怀,以及对自然和环境的责任心”[3]。虽然没有统一的表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规定看到德国德育的内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德意志民族精神、守法精神、民主精神、独立精神、责任心、自尊心、爱心[4]。
  三、教育内容的比较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德育有着明显的阶级特征,儒家文化里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思想是当时德育的主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德育内容有了全新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到了今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新时代,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被时代赋予新的意义和新的内容,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德国的德育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内容。其中,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德国高校德育的重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强、自尊、严谨、强烈的责任心等民族精神品质[5]。在普鲁士复兴时期,德国就已经建立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体系,这套体系在德国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得到加强[6]。当代德国高校德育建立了培养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为主的德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灌输,体现了德育的社会功能。
  四、教育途径的比较
  目前,中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主任、辅导员开展思想工作为主。
  相比较而言,德国高校的德育方法更加丰富。德国高校的所有专业的课程教学中都渗透了德育的内容。此外,德国高校还十分重视通过社会工作来强化思想道德建设[7]。德国本地的青年团体活动很多,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年活动,德国组织了很多跨区域的青年社团,这些团体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五、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和德国在思想道德教育上的异同之处。这些对于我们在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从文化背景来看
  不管是儒家传统文化还是基督教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的内容既有被时代所批判的部分也有能够被现在所吸取借鉴的成分。这就为如何正确的认识儒家文化,并合理利用儒家思想的积极因素为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服务提供了重要依据。而德国德育对于“人”的重视,也启示我们“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中,忽略了“人”的发展就不是全面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同样,“人”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否则也是毫无意义的[8]。
  (二)德国高校德育目标
  强调了对学生严谨精神、自尊自强、责任心的培养要求,为我们如何建立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供了思路。
  (三)从教育内容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德国德育过程中也强调政治教育,但是他们是把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个人品德和公共道德教育中,把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道德教化里。而当前我国高校的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政治理论课。但是对于大学生们来说,直接灌输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其实是很难获得他们的认可的,甚至有时候会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因而,我们应该以课堂政治教学为主线,开展多途径多方式的教育,结合现代的教育技术,遵循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由灌输教育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从教育途径来看
  德国是很重视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团队来指导青少年开展活动,实现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在我国,社会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尝试在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里,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和方式方法,以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全天候育人的目的[9]。
  参考文献:
  [1]严红卫,郜志明.德国人[M].三秦出版社,2004:47.
  [2]田涵.朱熹圣人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7.
  [3]王建林,党刘栓.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研究[J].2011(6):36.
  [4]汪宗田,傅安洲,阮一帆.德国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1(4):54.
  [5]关翠玲.中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较与借鉴[J].2011(17):119.
  [6]马子茵.二战后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及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3:5.
  [7]汪宗田,傅安洲.中德高校德育实施途径的异同[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4):72.
  [8]赵本义,李建森.哲学的探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47.
  [9]董永祥.高校“四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5.
  作者简介:杨菁(1984—),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如今,互联网正迅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讲,互联网为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管理办法,而能否应用互联网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互联网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互联网  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目前经济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工程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势在必行。在科教兴国战略地指导下,我们需辩证地认识“科教兴国”的多重意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方法  197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其增长点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的外延式、粗放式的经济。因此,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资源匮乏、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等诸
期刊
摘 要:图书馆是学生获取重要信息的集散地和自学场所。在图书馆举办的英语沙龙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双语学习的技能技巧,也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修养,为弘扬国学,促进跨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英语沙龙;双语教学  众所周知,我国大学校园是英语角、英语沙龙活动举办的比较活跃的地方。因为高校的图书馆是学生聚集比较密集的地方,而且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要场所的地方。去往图书馆的学生无疑是为
期刊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档案管理逐渐成为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事业单位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能够充分实现对档案相关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促进其日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现阶段,在医疗技术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各医疗机构逐渐加强了对其内部管理的重视。为此,医院档案管理受到了普遍的重视。针对当前新医改的深入推进现状,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原则加以分析。同时,重点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传统的信息保存和信息交流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在这种大背景之下也有了新的管理需求,高中学校的档案管理主要包含学生学籍管理和学生档案管理。相对应地,高中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部门应当强化学生的档案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和同步加强高中学生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实现学生档案管理的精细化、系统化,高效化的档案管理目标。本文针对高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耦合教育是建立于旧社会思想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的更改和完善,它是采用了“四维空间,多方联动”的教学方法和“三三三式”评价办法的有效结合而发展的,这两门教学内容当时还归属在人文学科里,经过了一段时期的深入学习和拓展研究。将两种思想价值观耦合的意义,表现在两种根本教育上做到互相促进,也提升了教学的高效性,而且还在成本方面达到减缩作用。而且随着新世纪发展,对于整
期刊
摘 要:读书馆是各种重要文献的聚集场所,属于一个帮助学校师生查阅资料的服务性机构,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成为了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应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氛围,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本文通过分析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加快中小学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期刊
摘 要:数字资源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众多,关系复杂,因此必须从不同层次对其进行规划。从宏观上看,国家应该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出发,集合社会上所有信息资源拥有者的优势,进行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制定标准,联合进行数据库建设,推动资源的全面共建共享。从微观上看,每个图书馆资料室都应该根据自身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确定本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原则、范围、重点和采集标准,提出适合本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模式
期刊
摘 要: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各行各业都在快速的发展,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发展趋向智能化以及信息化,信息化的建设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应用,图书馆可以为人们提供图书服务,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在图书管理中,人们可以更方便的进行图书检索,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在使用信息化进行图书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重视以及进行解决。所以本来就对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并且通过多方面的优化实现信息化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具有的优势,为促进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奠定基础。本文首先阐述了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之后分析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点,最后就网络图书馆显示馆藏的组织管理展开探究。  关键词: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数字化的图书馆的建设成为当前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