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突显。高校基层党组织通过开展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的活动,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在提升艺术专业就业率、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在就业约谈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以及时间、频率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艺术专业;大学生;约谈;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14-02
近年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工作在学校连年扩招、金融危机冲击、培养体系不健全、就业市场不规范以及学生就业观念错位等几重严峻形势之下任务艰巨、压力重大。虽然就业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办学中的战略地位还不突出,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单一性、阶段性和片面性等问题。2011年起,作为党建促就业的一项积极举措和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我院党委首推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并连续开展了多届。通过教师党员一对一约谈毕业生的形式,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与此同时,艺术生的就业主体倾向滞留一线城市和专业相关行业,有业不就或执意不就业的人群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崇尚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自由艺术家者居多,坚持自主创业的艺术生多数空有热情而对创业规程知之甚少,创业成功率不高。我们认为,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这些现实困境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教育体制、学科发展以及求职心态中的多重矛盾,包括以下几种。
1.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近年来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发展趋势堪称空前,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市场对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却并非同步增长。艺术专业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重专业能力和轻综合素质的矛盾。专业不突出、知识结构单一、就业选择面窄是艺术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重要原因,其中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外语、计算机、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基本了解,使得艺术专业毕业生在艺术以外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微弱。
3.新兴学科快速发展与传统教育体制约束的矛盾。新兴艺术专业在传统艺术与IT技术、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现代学科的交叉下应运而生,学生既要有传统艺术的功底,还要具备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架,同时还不能与实践脱节。然而事实上,这些新兴专业的学科创新、教学改革却受到来自师资力量、培养模式、人才理念等种种固有体制的制约,产生了某种“学科虚胖”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在就业时往往空有一个专业的头衔,到了实际工作中却无以致用,导致一些企业尤其是知名大企业,往往对应届毕业生不屑一顾。
4.大城市就业饱和与小城市无业可就的矛盾。大多数艺术专业毕业生以上海這样的一线城市为就业首选地,这是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选择的必然结果。然而,在高校连年扩招之下,一线城市创意产业的岗位需求跟不上积压滞留于大城市的艺术生数量的增长,“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所难免。而学生回到创意产业刚刚起步甚至为零的家乡或二三线小城镇又面临失业,从而陷入无业可就的尴尬境地。
5.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艺术专业学生的学费及用于专业支出的各项费用比其他专业高出许多,在“高投入渴望高回报”的心态影响下,学生的择业标准无形中被抬高,就业的满意度却在下降。择业期望值脱离社会的需要和生活的现实成为影响艺术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6.就业协议的规范性和劳动关系随意性的矛盾。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这样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就业心态随意,求职进程缓慢,不愿受制于某个具体的用人单位,无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自由职业者多,灵活就业率高。
二、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启动和开展
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艺术设计专业也直接面临着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针对学生求职启动晚、就业心态不稳定、职业规划不明晰等情况,我院党委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核心、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增强基层党支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1年,学院教师党支部首次推出“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活动按五个阶段依次推进。
1.制定约谈提纲。约谈前,支部研究制作了《就业约谈提纲》,详细描述了通过约谈需掌握的学生就业信息,包括个人的就业意向、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待遇期望、目前的求职进展及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等。
2.一对一约谈。成立约谈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教师党员约谈若干名学生,配备专门的约谈室和记录员。按各次活动的平均人数计算,约谈的师生配比约为:教师党员:毕业生≈1∶7,即每位教师党员约谈7名毕业生。约谈中,教师党员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了解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重在结合学生专业、成绩及个性等个人实际,或是提供信息,或是引导思路,或是分析差距,或是敦促进展,或是安抚心态,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助力学生的求职进程。
3.谈后总结。现场约谈结束后,汇总约谈记录,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布及各专业的就业趋向,重点关注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确定就业难点,在支部范围内讨论就业促进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实施计划。
4.重点人群续谈。组织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开展第二次续谈,及时跟进学生的就业进展,摸清进展迟缓的主要症结,针对困难案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就业促进措施和方案,促进学生尽早就业、充分就业。 5.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就业。通过全院教师大会通报约谈情况及各个专业的就业趋向,协调和调动全院教职工尤其是各专业教师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把每个学生的就业跟进和督促工作落实到所属的各个专业导师身上,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
三、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成效
就业约谈活动是将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与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形式上,通过活动让教师走出了教室,走下了讲台,走近了学生,以恳谈、咨询和答疑的形式服务学生就业;方法上,活动全面覆盖,不留盲点,各个指导,重点突破;内容上,活动以就业为导向,从课堂到社会,从政策到技巧,从心理到素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就业约谈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多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院的本科生整体就业率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校实体院系就业率排名中从中下游位置跃升至上游水平,年年获得学校“实体院系就业落实率达标奖”。约谈活动还与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和“创先争优”相结合,形成了《教师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实例”成果报告》和《教师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优秀案例报告》,树立了学院的支部建设品牌。
四、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后续调研及思考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参与感受,为约谈活动的进一步长效化和机制化提供参考,我们面向参加过约谈活动的163名毕业生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约谈活动的问卷调查”。
1.真正困扰学生的求职因素如岗位经验、求职技巧等,多在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内容之外。这说明就业指导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力有限,市场的需求信息难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中体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尴尬處境;面对求职困惑,求助学校和老师不是学生的优选途径,也正因此,就业约谈是教师主动邀约而学生被动赴约。我们的就业指导活动如何以更有效的内容和亲民的形式赢得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值得进一步思考。
2.从活动成效来看,就业约谈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77.4%的学生对这一就业指导举措给予了正向评价;在教师党员的诸多指导优势中,学生最青睐教师的行业信息优势,其次是人脉资源优势和专业指导优势。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比较务实,通过把握行业信息以调整职业规划、通过拓展人脉资源以争取入行引荐以及通过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几项重要诉求。
3.从对就业指导的实际诉求来看,学生希望就业指导工作的启动时间提前,开展频率提高,多个别指导少统一授课。这反映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就业指导集中在毕业年级,时间滞后,缺乏连贯性,内容偏重就业政策和信息的整体传达,注重应聘技能和技巧的统一培训,忽视专业化、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璞,杨德祥.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南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刘道平,刘秋皊,范正飞,曹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6).
[3]周大森.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与信息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
关键词:教师党支部;艺术专业;大学生;约谈;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214-02
近年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工作在学校连年扩招、金融危机冲击、培养体系不健全、就业市场不规范以及学生就业观念错位等几重严峻形势之下任务艰巨、压力重大。虽然就业工作得到了普遍重视,但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办学中的战略地位还不突出,工作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存在单一性、阶段性和片面性等问题。2011年起,作为党建促就业的一项积极举措和基层党建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我院党委首推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并连续开展了多届。通过教师党员一对一约谈毕业生的形式,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在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率、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就业特点及面临的困境
“艺考热”的持续升温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艺术专业毕业生的供给远大于需求,与此同时,艺术生的就业主体倾向滞留一线城市和专业相关行业,有业不就或执意不就业的人群不在少数,其中又以崇尚做自由职业者尤其是自由艺术家者居多,坚持自主创业的艺术生多数空有热情而对创业规程知之甚少,创业成功率不高。我们认为,艺术专业学生就业难的这些现实困境从侧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市场、教育体制、学科发展以及求职心态中的多重矛盾,包括以下几种。
1.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近年来高等教育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发展趋势堪称空前,艺术专业在校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市场对艺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却并非同步增长。艺术专业毕业生作为高校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2.重专业能力和轻综合素质的矛盾。专业不突出、知识结构单一、就业选择面窄是艺术专业毕业生求职困难的重要原因,其中综合素质偏低是制约其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外语、计算机、语言文字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对其他学科的基本了解,使得艺术专业毕业生在艺术以外行业的就业竞争力微弱。
3.新兴学科快速发展与传统教育体制约束的矛盾。新兴艺术专业在传统艺术与IT技术、建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现代学科的交叉下应运而生,学生既要有传统艺术的功底,还要具备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构架,同时还不能与实践脱节。然而事实上,这些新兴专业的学科创新、教学改革却受到来自师资力量、培养模式、人才理念等种种固有体制的制约,产生了某种“学科虚胖”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在就业时往往空有一个专业的头衔,到了实际工作中却无以致用,导致一些企业尤其是知名大企业,往往对应届毕业生不屑一顾。
4.大城市就业饱和与小城市无业可就的矛盾。大多数艺术专业毕业生以上海這样的一线城市为就业首选地,这是大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选择的必然结果。然而,在高校连年扩招之下,一线城市创意产业的岗位需求跟不上积压滞留于大城市的艺术生数量的增长,“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所难免。而学生回到创意产业刚刚起步甚至为零的家乡或二三线小城镇又面临失业,从而陷入无业可就的尴尬境地。
5.高投入与低回报的矛盾。艺术专业学生的学费及用于专业支出的各项费用比其他专业高出许多,在“高投入渴望高回报”的心态影响下,学生的择业标准无形中被抬高,就业的满意度却在下降。择业期望值脱离社会的需要和生活的现实成为影响艺术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6.就业协议的规范性和劳动关系随意性的矛盾。艺术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这样的个性特点导致了学生就业心态随意,求职进程缓慢,不愿受制于某个具体的用人单位,无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自由职业者多,灵活就业率高。
二、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启动和开展
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学科,艺术设计专业也直接面临着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针对学生求职启动晚、就业心态不稳定、职业规划不明晰等情况,我院党委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核心、政治核心和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增强基层党支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1年,学院教师党支部首次推出“面对面,心连心,手牵手”——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活动按五个阶段依次推进。
1.制定约谈提纲。约谈前,支部研究制作了《就业约谈提纲》,详细描述了通过约谈需掌握的学生就业信息,包括个人的就业意向、就业区域、单位性质、待遇期望、目前的求职进展及遇到的主要问题或困难等。
2.一对一约谈。成立约谈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一位教师党员约谈若干名学生,配备专门的约谈室和记录员。按各次活动的平均人数计算,约谈的师生配比约为:教师党员:毕业生≈1∶7,即每位教师党员约谈7名毕业生。约谈中,教师党员用心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了解学生就业意向的基础上,重在结合学生专业、成绩及个性等个人实际,或是提供信息,或是引导思路,或是分析差距,或是敦促进展,或是安抚心态,在求职技巧提升、政策解读、心理疏导、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出路点拨、创业技能指导等方面提供切实有效的帮扶,助力学生的求职进程。
3.谈后总结。现场约谈结束后,汇总约谈记录,分析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布及各专业的就业趋向,重点关注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确定就业难点,在支部范围内讨论就业促进方案,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实施计划。
4.重点人群续谈。组织就业意向不明确及就业进展缓慢的学生开展第二次续谈,及时跟进学生的就业进展,摸清进展迟缓的主要症结,针对困难案例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就业促进措施和方案,促进学生尽早就业、充分就业。 5.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就业。通过全院教师大会通报约谈情况及各个专业的就业趋向,协调和调动全院教职工尤其是各专业教师的信息和资源优势,把每个学生的就业跟进和督促工作落实到所属的各个专业导师身上,整合全院力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
三、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成效
就业约谈活动是将解决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与创新基层党支部建设相结合的有益尝试。形式上,通过活动让教师走出了教室,走下了讲台,走近了学生,以恳谈、咨询和答疑的形式服务学生就业;方法上,活动全面覆盖,不留盲点,各个指导,重点突破;内容上,活动以就业为导向,从课堂到社会,从政策到技巧,从心理到素养,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就业约谈活动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开展了多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院的本科生整体就业率较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在全校实体院系就业率排名中从中下游位置跃升至上游水平,年年获得学校“实体院系就业落实率达标奖”。约谈活动还与学校基层党建创新实践和“创先争优”相结合,形成了《教师党支部“创新组织生活实例”成果报告》和《教师党支部“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优秀案例报告》,树立了学院的支部建设品牌。
四、教师党支部约谈毕业生活动的后续调研及思考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活动参与感受,为约谈活动的进一步长效化和机制化提供参考,我们面向参加过约谈活动的163名毕业生开展了“毕业生就业约谈活动的问卷调查”。
1.真正困扰学生的求职因素如岗位经验、求职技巧等,多在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内容之外。这说明就业指导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力有限,市场的需求信息难以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中体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单位找不到合适人才而学生找不到合适岗位的尴尬處境;面对求职困惑,求助学校和老师不是学生的优选途径,也正因此,就业约谈是教师主动邀约而学生被动赴约。我们的就业指导活动如何以更有效的内容和亲民的形式赢得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值得进一步思考。
2.从活动成效来看,就业约谈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77.4%的学生对这一就业指导举措给予了正向评价;在教师党员的诸多指导优势中,学生最青睐教师的行业信息优势,其次是人脉资源优势和专业指导优势。由此可见,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比较务实,通过把握行业信息以调整职业规划、通过拓展人脉资源以争取入行引荐以及通过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几项重要诉求。
3.从对就业指导的实际诉求来看,学生希望就业指导工作的启动时间提前,开展频率提高,多个别指导少统一授课。这反映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就业指导集中在毕业年级,时间滞后,缺乏连贯性,内容偏重就业政策和信息的整体传达,注重应聘技能和技巧的统一培训,忽视专业化、差异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设计,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李璞,杨德祥.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体系研究[J].南大学学报(学社会科学版),2010,(3).
[2]刘道平,刘秋皊,范正飞,曹军.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科学化研究[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3,(6).
[3]周大森.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与信息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