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挑战与前景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韩三国是一衣带水的友好近邻,互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三国自经贸合作启动以来,合作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合作层次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亚洲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回顾过去,20余年来,中日韩不断增进互信、共克时艰,在共谋发展中不断前行,在深化合作中互利共赢,建立了以领导人会议为中心、21个部长级会议为主体、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等为支撑的全方位合作体系,持续推进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共同利益,初步形成了经济和利益共同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日韩三国团结协作,三国民众守望相助,谱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道不远人、人无异国”的时代新篇,展现出风雨同舟的邻邦之谊,也进一步激发了三国在贸易等多领域深入合作的巨大潜力,为加快后疫情时代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的来看,中日韩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得益于过去 20 余年有利的全球贸易发展格局和相对稳定的全球治理秩序,得益于三方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产业链的紧密联系和经济结构的高度互补,更得益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生动实践。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践行者,中国坚定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构建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构建了坚实的内部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放眼当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产业链和国际分工体系受到持续冲击,中日韩经贸合作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2002年,“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正式提出。历经18年,三方已完成16轮谈判,并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议题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形成了全球贸易和经济一体化紧密连接的区域,中国成为日本和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与此同时,受制于复杂的内外部因素,三方谈判进程整体较为缓慢。从内部看,政治分歧、历史纷争、利益分配等制约因素始终存在,影响三方合作深度;从外部看,域外因素对东亚经济事务的干预或将冲击三边经贸关系,迟滞三方合作进程。随着中日韩合作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破解结构性障碍和历史性遗留问题,规避和化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施加的负面影响,是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合作引领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主席在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前夕分别会晤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韩国总统文在寅,就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中日、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指出,“要展现国际担当,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要以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务实合作层次和水平”,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明确了三国合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当前,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入加速推进的窗口期,三国应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依靠政治智慧和决心勇气,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和分歧,争取早日达成中日韩自由经贸框架协议,全面推进区域间的贸易、服务和投资便利化,实现东亚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展望未来,推动中日韩自由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区域价值链深度融合,前景可待,未来可期。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是大势所趋,三国合作的全面升级将有助于推进东亚和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世界经济复苏和新一轮全球化持续赋能。中日韩作为东亚经济的中坚力量和区域合作的主要推动力量,应顺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激发新活力,进一步创新合作模式,完善规制建设,加快完成自贸协定谈判,寻求更多共性与利益交汇点,推动区域化和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东方智慧。本期特别策划,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议中日韩自由贸易前景,从不同层面分析探讨中日韩自由贸易合作的发展历程、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畅叙多方共商、共建、共享的未來前景。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其他文献
支部简介  民进厦门思明总支成立于2004年,现有会员372人,占厦门民进会员总数的38.8%,下设12个支部。总支自成立以来,由于组织有力、机制完备、活动丰富,支部迅速发展壮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2014年,总支获得“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2014年8月,云南鲁甸地震灾情牵动了民进厦门思明总支每一位会员的心,作为首届海峡“凤凰花”书法名家精品展承办单位的思明总支,当即
上过我的课的学生常常问我,为什么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选择那么多古文,而且,每次讲课的时候都充满了激情?我回答他们:“文化自信。”这是长期以来中文专业的素养,也是长期以来中文给我的最大馈赠。  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学了那么多年中文,而且天天说中文、写中文,中文能力没有问题。有了一定阅历的人才知道,其实中华文化的精华在现代,更在古代。因为中华文化积累了五千年,流传下来的必是最精粹的部分。虽然从小学到中学,
中国古人向往做“米寿”(88岁生日),更向往做“茶寿”(108岁生日)。李霁野先生生于1904年4月6日,今年是他诞生110周年。年轻时医生预言他难以活到40岁,年老时又有医生预言他定能活到100岁,但这些预言都不灵验。他虽未能庆祝“茶寿”,但超过了“米寿”,仍属于“喜丧”。  但单凭活得长还不足为“喜”。每个人要给人间留“喜”,除了年龄,更重要的还要有业绩。  李霁野先生是诗人,写过语体诗,也写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黄昌其先生编注《赵朴初格律诗词曲选注》,嘱我作序。我虽不谙诗词,但深知此事意义重大,难度不小,故有所鼓励,遂书此数语,聊作序言。  赵朴初先生出生于安庆太湖书香世家,博学谦逊,仁爱慈祥,世称朴老。朴老幼承家学,国学精深,一代宗师,尤工诗词曲赋。一生所创作品数以千计,遍及海内外宫廷市井、名山大川。上世纪60年代撰写的散曲《某公三哭》,寓庄于谐,脍炙人口,毛泽东主席当年亲为点题,举
最近演艺圈内有“雅俗之争”,引发了我这个圈外人的兴趣,也想饶舌几句。  偶阅报,看见一则通栏标题,说某全国政协委员在两会“建议文化雅俗不分”,读后不禁一怔(见《新京报》2013年3月11日“娱乐新闻”版)。第一个反映是怀疑该报记者报道有误。这类事情司空见惯,不足为怪。继而又想,某委员也可能偶有口误。笔者说话行文也常有不够周密之处,同样不足为怪。根据我的理解,“雅俗”之分正如上下之分、软硬之分、左右
当选民进中央委员一年以来,我的体会是热爱组织、热心会务是当好中央委员的前提;爱岗敬业、积极履职是当好中央委员的根本;认真学习、提高素质是当好中央委员的重要方法。  2013年上半年,我在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带领全院教师开展了特色专业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科学研究等工作。下半年到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任职后,深入调研,带领分管处室人员对山西的转型综改区建设进行了深入研究,完成了两份重要研究报告,根
什么“最美”?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文人墨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各有不同。古罗马有句谚语:“至善方能最美。”欧阳修有诗云:“滑公井泉酿最美,赤泥印酒新开缄。”现代有句歌词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这些对“最美”的描述或高度抽象,或止于口腹之快,或过于局限,都不是令我满意的答案。2014年4月27日,92岁的王果老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我茅塞顿开,原来模范的实践、生命
【关键词】效率导向 公共价值导向 數字治理 城市大脑  【中图分类号】 D6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09.008  引言  城市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宜业宜居的乐园。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各领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古诗来形容唐弢在文学研究方面的追求再合适不过了。1987年我采访唐弢先生时,唐弢已经74岁高龄,早已“功成名就”,是全国瞩望的著名学者。可他人老心不老,仍在孜孜不倦地搜集资料,忙于完成他的毕生夙愿——鲁迅传记的写作。    “我不想写第11部!”    当时,陆续出版的鲁迅传记已有10部之多。唐弢要写的这部按顺序排列应是第11部,可他跟我说:“我不想写第11部!”他决
摘 要:数十年来,钱理群先生在文学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上做出了诸多有益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钱理群先生的文学史研究,从“典型现象”方法入手,努力把握历史中具体的“人”的生命流程,把作为文学活动实践者与参与者的“人”的命运置于文学史的中心,破除了单向度的线性历史叙事对“人”的规约与宰制,在打开新的文学史理论空间的同时,显现了文学史研究本身所可能具有的道德力量。  关键词:钱理群;文学史理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