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下面谈一谈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3,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 ,然后可以假定A= 用换元法将 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四、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
五、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
一、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感。同时我对学生说,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
二、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三、分层授课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象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以高二代数《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为例,我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在给全班学生复习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之后,我便给学生讲解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题策略,便是将不等式进行转化,然后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这时,我对不同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不同的要求。
我对全班同学说,在今天的例子中,例1和例2是教材中的例题,对A组的同学必须作出要求,用另外的话说,也就是A组的同学对例1和例2必须切实掌握:
通过对例1和例2的解答,我给A组的学生指出,对于指数不等式,我们首先要看能否将它们化为底数相同的不等式,然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指数间的关系。对于对数不等式,特别地给学生强调,对数的真数为正数这一条件,然后再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将其转化。
对于B组的同学,我除要求它们掌握A组的例题外,还要求它们掌握例3这种较为复杂一点的指数不等式问题。
我首先引导B组的同学分析例3中数字间的关系,9=3×3,4=2×2,6=2×3,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在讲例3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将其变形为 ,然后可以假定A= 用换元法将 解出,最后由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对C组的同学我除了要求他们掌握B组的问题外,对C组学生的综合能力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我讲了例4,要求C组的同学切实掌握例4的解题思路及能力要求。
在解这个不等式的过程中,用到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还用到了数学方法中的换元法,更为重要的是,例4中含有参数a,在解题的过程中必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例4是培养优秀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好例题。
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对各组同学的具体要求,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根据自己的基础掌握不同的内容,学生便不会出现因听不懂例题的内容而在课课上睡觉现象。
四、分层辅导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我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
五、分层测验
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测验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我自从采用分层教学后,对学生的测验采用A、B、C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即A组的同学可以选择B组的试卷,同样,B组的同学也可以选择C组的试卷。每次测验后各个组进步较大的同学可以上升一个小组,而退步的同学则的降到下一个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