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农村户口甚至比大城市户口还难,那些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再也无法迁回老家——按照我国现行户籍政策,一旦转成了非农业户口就不能再转回农业户口。即使拿不到人均两亩地,但采菊东篱下的务农梦却萦绕着都市人。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是马琳回故乡种芦笋的动机之一,但更多的是从一个商人的眼光衡量:高附加值的农业有利可图。马琳在上海工作超过十五年,但户口上仍然显示她是湖北天门市黄坛镇那幢老宅的户主,作为一家外企的高层,马琳跟老公的积蓄不少,就在2011年初,前期投入了300万,包下了家乡1000亩地,带着种惯了棉花、水稻的乡民种芦笋。
恰好2011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刚刚持平,早在1949建国时,这个比例是九比一。马琳下决心的背景,是浩浩荡荡的城镇化进程,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按照世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平均水平估算,大约4个人90亩地,在我国18亿亩农田上只需要6000万到7000万人,6亿农民如何转入城镇,这是城镇化的核心。
目前农村的现实是,如果不靠国家的免税政策和各种补贴,单纯的农业几乎无利可图。在马琳投资的龚巷村,大户们从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户手里以100块一亩/年的成本收地,进行规模化的机械种植,100亩农田——相当于马琳在上海100平米的住所的800个大,一年可以赚四五万元,这是算上国家补贴、免税优惠,以及刨除了所有成本后一家种田大户的收入。马琳的胃口显然不在于1000亩地赚四五十万,马琳更在乎链条的下一个环节,将亩产芦笋深加工制成芦笋茶、芦笋干出口欧洲市场。
将农业与第二产业嫁接,比如,深加工,是个不错的点子,但往往投资太高,并非几百万就能罢手的,马琳很清楚自己的投资计划还包括加工工厂,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她也毅然向银行贷出了自己在市中心的房产,并打算开始向周围朋友集资。“在二三线城市中,将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是新的投资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傅常智说。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人文社科处处长熊春文教授,“传统农业需嫁接新产业的东西,如农业物流、农业服务业等,这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但与第二产业相结合,需投入成本很高,不适合中小投资者。“与第二产业结合,多数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如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粮食作物中榨取食用油等,但是建一个这样的工厂,最低投资额也要五千万人民币以上,门槛较高”,傅常智很认同马琳的投资,但真正用小投入撬动农业盈利,不妨让大城市消费者买单。
其中最被看好的是“农业+旅游+体验+住宿+餐饮”的模式。城郊建立“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等,集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在依托农业的基础上,主要利润点出自观光、餐饮、住宿等消费。傅常智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中等城市郊区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农家乐”,十几亩地足矣,算上规划、建设、人工费用,投资成本几十万左右。利润点可以来自观光旅游的门票收入、垂钓、住宿、餐饮、采摘收入等。最多不超过3~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我们有家海参店
刘畅:别以为小城市不认牌子。
“小刘,周末一起去唱歌啊。”“不了不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供职于大连某房地产公司的刘畅和太太是正常的上班族。
他的人生轨迹和一般的城市小白领没什么不同。学广告设计专业的刘畅大学毕业后,顺利的进入了老家大连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工作几年后,和同样是广告公司工作的太太结婚买房,然后双双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朝九晚五。他们的同事也很难想象,才31岁的刘畅下班以后还是大连“本草集”海参专卖的老板。
单加工赚不了钱
生意的想法源自多问的一句话,刘畅发现大连市场几乎没有无添加、品质好的海参。有没有无化学添加剂,不是靠烘干笼烘干的海参,只是纯粹手工晒制成的“绿色”海参?海参供货商很奇怪刘畅的问话,因为照这么做就卖不出去,成本太高了。
刘畅自己算了笔账,最后发现自己加工无添加海参,算上购买海参、场地、人力的成本,算下来制成的优质海参的成本和在供货商那里购买的有添加的海参,进货价是一样的。所以还不如自己加工。
Q&A
别以为小城市就不认品牌
为什么想起开这个店?
我们工作几年后,成家买房,仔细一算靠工资生活,每月除了生活成本,购房买车以后几乎不剩什么了。而且广告这个行业,几乎都是吃青春饭的,年纪大了怎么办?要不就是拼命加班,要不就是开广告公司。长江后浪推前浪,拼命加班,年纪大了,还能吃得消吗?开广告公司更是遥远。我们对于未来实在是没有安全感,老了以后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实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还是计划着做一些什么吧。
卖海参的竞争环境怎么样?
大连现在的海参行业是养殖、加工、零售分开的。养殖海参的都是当地农民,传统方法养殖。加工商的成品海参多数都是靠人脉,批给饭店和全国的零售商。零售商多数没有意识要做品牌。我们的利润点全部来自于零售业务。加工这块儿几乎鲜海参进货,人工都算上,和加工后的售价持平。
未来怎么规划?
我们不想仅仅做一个“二道贩子”,哪怕钱慢慢赚呢,拿好的货,做口碑出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那种。现在是作坊式的,但是海参加工本来就不是技术门槛多高的,有这个意识,做好品质无添加的产品,未来会发展起来的。
马琳种芦笋,意在深加工
马琳的打算是先带着农民玩,让大家慢慢知道芦笋有利可图,自己只做一件事:收芦笋,办加工厂,卖出去。
马琳并不打算靠单纯的芦笋种植盈利,在她的规划中,芦笋亩产1500公斤,产品市场售价10元/公斤,据估计盛产期年产量可达1.5万吨。种植加工无公害绿色标准化芦笋。马琳的商业逻辑是,芦笋种植农场+加工厂+销售。雇佣当地2000多户农户种植芦笋,然后芦笋收割后,在加工厂里面经过初加工,包装成开袋即食的成品,销往各大超市、宾馆。
搞定人不容易
为什么选芦笋?
芦笋生产周期很长,我现在花40多万买美国大学研发的芦笋种子,虽然贵,但种下以后,第二年开始产出,第四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获10~15年。
从上海到这个小镇,感觉怎么样?
干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最多的是跟人打交道,我要去跟乡政府搞关系,要盯着雇农,别偷奸耍滑。还有我请了一个农大的博士,也很饶头,不停给我推荐这个药、那个方法,让我买单,我对这个不太懂,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他。
恰好2011年,我国的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刚刚持平,早在1949建国时,这个比例是九比一。马琳下决心的背景,是浩浩荡荡的城镇化进程,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按照世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平均水平估算,大约4个人90亩地,在我国18亿亩农田上只需要6000万到7000万人,6亿农民如何转入城镇,这是城镇化的核心。
目前农村的现实是,如果不靠国家的免税政策和各种补贴,单纯的农业几乎无利可图。在马琳投资的龚巷村,大户们从那些外出打工的农户手里以100块一亩/年的成本收地,进行规模化的机械种植,100亩农田——相当于马琳在上海100平米的住所的800个大,一年可以赚四五万元,这是算上国家补贴、免税优惠,以及刨除了所有成本后一家种田大户的收入。马琳的胃口显然不在于1000亩地赚四五十万,马琳更在乎链条的下一个环节,将亩产芦笋深加工制成芦笋茶、芦笋干出口欧洲市场。
将农业与第二产业嫁接,比如,深加工,是个不错的点子,但往往投资太高,并非几百万就能罢手的,马琳很清楚自己的投资计划还包括加工工厂,投资额不低于1000万,她也毅然向银行贷出了自己在市中心的房产,并打算开始向周围朋友集资。“在二三线城市中,将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是新的投资趋势”,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高级农艺师傅常智说。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科研院人文社科处处长熊春文教授,“传统农业需嫁接新产业的东西,如农业物流、农业服务业等,这将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但与第二产业相结合,需投入成本很高,不适合中小投资者。“与第二产业结合,多数是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如芳香植物中提取精油,粮食作物中榨取食用油等,但是建一个这样的工厂,最低投资额也要五千万人民币以上,门槛较高”,傅常智很认同马琳的投资,但真正用小投入撬动农业盈利,不妨让大城市消费者买单。
其中最被看好的是“农业+旅游+体验+住宿+餐饮”的模式。城郊建立“农家乐”“采摘园”“度假村”等,集休闲旅游餐饮于一体。在依托农业的基础上,主要利润点出自观光、餐饮、住宿等消费。傅常智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中等城市郊区投资一个中等规模的“农家乐”,十几亩地足矣,算上规划、建设、人工费用,投资成本几十万左右。利润点可以来自观光旅游的门票收入、垂钓、住宿、餐饮、采摘收入等。最多不超过3~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我们有家海参店
刘畅:别以为小城市不认牌子。
“小刘,周末一起去唱歌啊。”“不了不了,我还有事,你们去吧。”供职于大连某房地产公司的刘畅和太太是正常的上班族。
他的人生轨迹和一般的城市小白领没什么不同。学广告设计专业的刘畅大学毕业后,顺利的进入了老家大连的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工作几年后,和同样是广告公司工作的太太结婚买房,然后双双跳槽到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朝九晚五。他们的同事也很难想象,才31岁的刘畅下班以后还是大连“本草集”海参专卖的老板。
单加工赚不了钱
生意的想法源自多问的一句话,刘畅发现大连市场几乎没有无添加、品质好的海参。有没有无化学添加剂,不是靠烘干笼烘干的海参,只是纯粹手工晒制成的“绿色”海参?海参供货商很奇怪刘畅的问话,因为照这么做就卖不出去,成本太高了。
刘畅自己算了笔账,最后发现自己加工无添加海参,算上购买海参、场地、人力的成本,算下来制成的优质海参的成本和在供货商那里购买的有添加的海参,进货价是一样的。所以还不如自己加工。
Q&A
别以为小城市就不认品牌
为什么想起开这个店?
我们工作几年后,成家买房,仔细一算靠工资生活,每月除了生活成本,购房买车以后几乎不剩什么了。而且广告这个行业,几乎都是吃青春饭的,年纪大了怎么办?要不就是拼命加班,要不就是开广告公司。长江后浪推前浪,拼命加班,年纪大了,还能吃得消吗?开广告公司更是遥远。我们对于未来实在是没有安全感,老了以后不能掌握自己的生活实在是一件恐怖的事情。还是计划着做一些什么吧。
卖海参的竞争环境怎么样?
大连现在的海参行业是养殖、加工、零售分开的。养殖海参的都是当地农民,传统方法养殖。加工商的成品海参多数都是靠人脉,批给饭店和全国的零售商。零售商多数没有意识要做品牌。我们的利润点全部来自于零售业务。加工这块儿几乎鲜海参进货,人工都算上,和加工后的售价持平。
未来怎么规划?
我们不想仅仅做一个“二道贩子”,哪怕钱慢慢赚呢,拿好的货,做口碑出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那种。现在是作坊式的,但是海参加工本来就不是技术门槛多高的,有这个意识,做好品质无添加的产品,未来会发展起来的。
马琳种芦笋,意在深加工
马琳的打算是先带着农民玩,让大家慢慢知道芦笋有利可图,自己只做一件事:收芦笋,办加工厂,卖出去。
马琳并不打算靠单纯的芦笋种植盈利,在她的规划中,芦笋亩产1500公斤,产品市场售价10元/公斤,据估计盛产期年产量可达1.5万吨。种植加工无公害绿色标准化芦笋。马琳的商业逻辑是,芦笋种植农场+加工厂+销售。雇佣当地2000多户农户种植芦笋,然后芦笋收割后,在加工厂里面经过初加工,包装成开袋即食的成品,销往各大超市、宾馆。
搞定人不容易
为什么选芦笋?
芦笋生产周期很长,我现在花40多万买美国大学研发的芦笋种子,虽然贵,但种下以后,第二年开始产出,第四年进入盛产期,可连续收获10~15年。
从上海到这个小镇,感觉怎么样?
干的事情完全不一样,最多的是跟人打交道,我要去跟乡政府搞关系,要盯着雇农,别偷奸耍滑。还有我请了一个农大的博士,也很饶头,不停给我推荐这个药、那个方法,让我买单,我对这个不太懂,也不知道能不能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