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直线往下掉,准是又把哪个女主角写死了。”廖俊华扫了眼屏幕,露出会心一笑。他刚往挂在脖子上的解码器吊坠输入了动态密码,登录“综合指数”分析系统:满屏起伏的曲线走势下,一串串蠕动的数字,代表的不是股票,而是入库的小说尾号。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盛大文学总部,廖俊华的位置处在起点中文网编辑室的最后方,从格子间上方抬眼,两三百块屏幕上,数万支网络小说的“走势”绽放出奇异的曲线。
两百多号编辑成天注视这一股股数据流,它们抽象演绎着日均3万部、总计8千万字小说的动态更新情况。曲线的涨跌背后,是2亿多中国网络小说读者的嬉笑怒骂,他们在为小说的“种马”男主角或者“圣母”女主角掬一捧泪时,也在电脑或手机触屏前,按下“订阅、推荐或者收藏”键,滚滚的“起点币”也随之汇入了这一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字生产基地的账户。
十年前来到这里的廖俊华,江湖人称“碧落黄泉”,是写魔幻的一位“大神”(最顶尖的网络写手)。编辑部内部,大家都以ID互敬,对市场导向的判断则“是靠口口相传的经验”。今年年初的一场业内地震,带走了“黑暗的心”、“宝剑锋”、“黑暗左手”等一批中国网络文学的元老(分别是起点创始人吴文辉、林庭锋、罗立等),“碧落黄泉”则选择了留守。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造就了这个行业过去三年里爆发式的增长,也加剧了资本对它的追逐。如果说起点团队出走盛大,是一次江湖格局更新的预演;那么,网络文学的代表人物“南派三叔”身陷婚变、裂变的纷扰而宣告“封笔”,则可看作是一次个人逃逸。
有人在这个时候离开,是不再耐烦于这个圈子在过去迟迟未兑现的许诺,冲出这间PC机咝咝运行着的格子间,外面是更具诱惑力的世界。
网络文学走到了它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它最坏的时代。十年前几乎凭空生长起来的一套规则,是否能冲破它自身的瓶颈?
起点团队出走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盛大文学的CEO侯小强的一封公开信,让人读出其中的落寞。起点上的“大神”、“铂金作者”,此后纷纷接到这位网络文学“掌门人”的电话。
这天,一辆奔驰跑车停在盛大文学的拱门下,车上下来的年轻人身形瘦削,看得出长期的伏案工作消磨了他步态的协调性。敲开侯小强的办公室房门,他以他惯有的“突突突”的亢奋语调,独白了两个小时。
“他翻来覆去说的话,在我听来是一个意思,他们这批作者是网络文学这些年来主流化、产业链化的受益者。” 事后侯小强说,这位“大神”的表白,让他感动。
这个年轻人是江湖上响当当的大人物——“骷髅精灵”,作为公认的“劳模型”作者,加上文字与网游贯通,他在网络作家财富榜上年年位列前十,从2010的350万,到2011的890万,到2012的1700万,紧跟着这个行业近三年连年翻番的涨幅。
他的最近一部作品《圣堂》,还未上线,就已确定了在游戏和网络文学领域同时上马,新书的广告在各种载体上“无差别”投放,让小作者们仰着头羡慕他的豪气。
十年前的网游小说开山作《猛龙过江》,一举奠定了他的“大神”地位。让“骷髅精灵”这个名字打通了无数宅男在网游内外的经历。 “骷髅精灵” 这个笔名,就来自当年红遍全国的那款网游《传奇》中一个小怪的设定,“他虽不强大,但坚韧不死,是每个玩家都要过的一关”。
随着财富积聚的水涨船高,网络作者的身份也从边缘转入主流。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公共社交场合的“骷髅精灵”,一开腔就是他标志性的“突突突”语调,对陌生人神侃自己的成神之路,更让人恍然觉得他就像是从他的作品里走出来的“热血”主角。
在虚拟世界里挥洒“热血”,他把当年租住的破房子当成“水岸豪庭”写了进去。如今携家入住的豪宅名车,谈起财富,他会大方地撩起袖子,亮了亮盖在他细细的手腕上的一块百达翡丽表,市价96万6。
驾着奔驰坐骑,穿过盛大的拱门下,“大神”的难得现身,让浸淫在网络文学帝国的人,如临“国王”归来。走近了看,他瘦削的脸颊仍在往外爆着青春豆痕。
“右耳”没有接到侯小强的电话,这并不出她的意料。虽然2010年就位列盛大首批“铂金作家”,也还身背着最后一年与盛大的作者合约,但在还差一步成神时,她却骤然掉头,放弃了网络写作的主阵地。
近些日子,她总是在睡眠里重复着同一个梦境,“又梦到开车,可惜还是一辆雪佛兰大黄蜂”。 “雪佛兰大黄蜂”是一款中档车型,足资小白领们YY,但算不得“白美富”的dream car。
这不上不下的梦,似乎吊住了她的某一根神经。在她上头,是只能仰望的二三十个收入过百万的“大神”,而在她之下,则是基数达到10万、不足以以稿费糊口的底层作者。在网络写手江湖中,像她这样在网络收费阅读之外,能靠实体出版和影视改编权出售,年收入达几十万的作者所占比例不到三成。在侯小强的口中,把最有钱和最普通的作家之间的鸿沟,比作“基尼系数太高”。
混迹职场时,过剩的梦滋养了“右耳”的网络写作,而网络写作从职场中解放了她。五年前,第一本书《外滩三号》写在职场小说大热的当口,也刚好折射了她在公关行业就业的经历。如今书已出到第七本书,封面票口上仍几乎一成不变地把她描述成“想三十岁退休”、“对漂亮包包有执念”、“梦想公主和几个王子一起过幸福生活”的女性YY标本。
写作的收入让她有闲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一样,在太阳下眯着眼睛描指甲。但保持每日更新上万字、与读者捆绑互动,反倒跟她为跳出“小白领”的生活框框,而兴手在网上写起YY文(意淫虚幻生活的文字)的初衷相悖。
在“右耳”来看,“主流化,写得够长,够小白”是“成神”的三大要件。而对于自己擅长的都市类,她坦言,“个人经验经不起写,只好把同样的东西换不一样的包装”。
早在2006年起点中文网编辑部所撰的网络写作指南《成神之路》中,就已经明确指出“都市言情是最容易在网上扑街(意指被读者抛弃,无法赚取稿费)的文类”。 因为取法现实的小说和架空小说比起来,几乎不可能像玄幻那样一写就是洋洋洒洒数百万,写不长也就意味着降低了读者粘度,不为网络平台所看好。
现在的职责重心已经转向服务高端作者的“碧落黄泉”,一年下来和诸位“大神”的沟通,却不到五句。“可能就到他新书发布的节点,他提醒一句,上大封推(一种强力推荐广告资源),我就应一个字,好。”
“大封推”、“三江阁”、“新人榜”、“月票”、“打赏”等为扶持新人、或加强读者、作者互动的栏目,就是这十年规则完善过程中的产物,让整个系统运转起来就像一部齿轮咬合紧密的庞然大物,以资本滚动着文字,造出一个个“大神”。
而它一旦自洽地运转起来,又像是脱离了掌控,一些看起来反常的数据扰动,也在后台上显现出来。
每到月票冲榜的关键阶段,起点上的几位“大神”,也就是在网络作家财富榜上名列前茅的“爱吃西红柿”、“天蚕土豆”之间,少不了一场短兵相接。提前两天,已经有大神在更新中发出通告,“求月票,给跪了”。读者Q群里已是骂和捧交织成一片。
“月票”发榜前两小时,某大神的订阅数“蹭蹭蹭”地往上直升。“好小子!”“导演君”紧盯着屏幕上的12个读者Q群和4个作者Q群闪成一片,那只捏着鼠标的手已经沁出汗来,深陷下去的酒窝挂在黝黑的脸上,血气上涌,又带着一股子嘲弄。
一声号令之下,读者Q群里的粉丝购币的购币,充卡的充卡……“导演君”操控的这个“后台”,不过一台老旧的组装电脑,在石家庄乡间的农房里徒对四壁。从窗口望出去,则是华北平原初春的麦田。
2005年就开始混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的“导演君”,作者梦碎后,才操起“水军”的营生。当年他曾“真心痴迷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后来又因“《致我们的青春》里一句‘一走了之四处流浪的青春’”,而流落豫、鄂、湘,打过各种不靠谱的短工。在写了扑街的几部书后,“新人出头难”成了他混迹网文界的怨念。
三年前,曾有一个名震一时的读者账号“紫月1970”,这个马甲曾一次性打赏“爱吃西红柿”100万起点币(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网友查其IP地址来自山西,疑其为一介煤老板“粉丝”。在“导演君”的眼里,这一切反常状况的发生,都暗示着这个圈子里“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钱”。
对这些反常之举,“碧落黄泉”则有如此判断:“一口气充几十万上百万起点币,一个人很难充得了,因为充值卡面额是有限的,了不得你买个几百几百,也得充好一阵;理论上有上千面额的起点币,摊子上卖的还不多。在几分钟之内办成这样的事,那得发动全公司的人才成。”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日,伪装IP地址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在16个Q群上发出信号,几分钟内搞定。
“导演君”的神色中还透着一股“劫富济贫”的豪迈。“这点钱集中在一个读者手里是一大笔,但出在一个大神身上又不算什么,这点支出对他来说可以换来成倍的回报。现在冒出来的这些‘月票’、‘打赏’之类,说到底只是方便老人霸着他们的地盘,新人更难上位。能给我们剩些什么?”
起点创业团队出走盛大文学的消息一出,各种纷至沓来的流言之中,在写手们聚集的“龙的天空”网站,被反复咀嚼最多地是,“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亲自出面致电众位大神,为稳定军心,盛大必将拉拢一批铂金写手,而受到挤压的则还是中底层写手”。
今年第一个从盛大出走的起点元老罗立(“黑暗左手”),认定这是一个难解的局。近三年移动阅读领域的高速增长,反衬出在线阅读的收益的渐趋饱和。“这个市场的盘子到不了十亿,到顶了。”他说。
在过去的十年里,靠着起点始创的“微支付”模式,网络文学的盘子已经容下10多万从网络写作获得收益的作者,和几十个收益上百万的“大神”。而底层作者群体,顶多只能分享到这个盘子里的“微收益”。
早年被盛大收编,从网络作者转型成管理者,如今出走盛大,又从管理者转型成版权策划人,罗立谋划着他在网络文学世界里的第二次角色转变。这一次,他准备好了将自己甩出狭义的网络文学领域。
他回顾2004年以来盛大发展的轨迹,当年注资打通网络文学和游戏领域,可谓前瞻性的决策;而如今从单纯的版权买卖推进到介入下游的开发,则显得为时势所迫了。“将来用户付费消费从30亿发展到300亿,不是取决内容,而是取决于渠道。而像“爱吃西红柿”的《星辰变》从小说转卖到游戏,版权卖了400万,却不过是当时为了炒高市场的短线行为。”
难于在网络文学类型上拓展,“右耳”试着横向拉开战线。她把自己定位成“内容生产者”,牢牢地把影视改编权抓在自己手里:刚通过经纪人把《同居时代》的电视改编权卖掉,又开始着手谈新作《我和我的三个男友》的合作拍摄。在她看来,资本近来向以王牌编剧麦加、邹静之等为核心竞争力的浙江华策影视注资,预示着编剧行业将取代网络文学,成为下一个爆发增长的文化新领域,“因为资本总是有着更敏锐的嗅觉”。
“导演君”则把自己的生活分割在三重空间里:上网注水,闭关写作,在家务农。现在的他已经对当年跟风历史类小说的“幼稚”颇为不屑,屯田练字写自己的“乡土小说”才是正经事。“说起来我的局布得也很大,种田写字是一个世界,网上的那些是另一个世界。混了那么多年,我算是看明白了。”对着家门口的农田,“导演君”的酒窝又陷进脸膛,浮现诡秘地一笑。
“记得有一个编辑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圣经》里说,你可以进窄门,也可以进宽门。但上帝叫你进窄门。认定了网络写作,就要进那扇‘窄门’。”
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盛大文学总部,廖俊华的位置处在起点中文网编辑室的最后方,从格子间上方抬眼,两三百块屏幕上,数万支网络小说的“走势”绽放出奇异的曲线。
两百多号编辑成天注视这一股股数据流,它们抽象演绎着日均3万部、总计8千万字小说的动态更新情况。曲线的涨跌背后,是2亿多中国网络小说读者的嬉笑怒骂,他们在为小说的“种马”男主角或者“圣母”女主角掬一捧泪时,也在电脑或手机触屏前,按下“订阅、推荐或者收藏”键,滚滚的“起点币”也随之汇入了这一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字生产基地的账户。
十年前来到这里的廖俊华,江湖人称“碧落黄泉”,是写魔幻的一位“大神”(最顶尖的网络写手)。编辑部内部,大家都以ID互敬,对市场导向的判断则“是靠口口相传的经验”。今年年初的一场业内地震,带走了“黑暗的心”、“宝剑锋”、“黑暗左手”等一批中国网络文学的元老(分别是起点创始人吴文辉、林庭锋、罗立等),“碧落黄泉”则选择了留守。
移动阅读时代的来临,造就了这个行业过去三年里爆发式的增长,也加剧了资本对它的追逐。如果说起点团队出走盛大,是一次江湖格局更新的预演;那么,网络文学的代表人物“南派三叔”身陷婚变、裂变的纷扰而宣告“封笔”,则可看作是一次个人逃逸。
有人在这个时候离开,是不再耐烦于这个圈子在过去迟迟未兑现的许诺,冲出这间PC机咝咝运行着的格子间,外面是更具诱惑力的世界。
网络文学走到了它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它最坏的时代。十年前几乎凭空生长起来的一套规则,是否能冲破它自身的瓶颈?
财富造神
起点团队出走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盛大文学的CEO侯小强的一封公开信,让人读出其中的落寞。起点上的“大神”、“铂金作者”,此后纷纷接到这位网络文学“掌门人”的电话。
这天,一辆奔驰跑车停在盛大文学的拱门下,车上下来的年轻人身形瘦削,看得出长期的伏案工作消磨了他步态的协调性。敲开侯小强的办公室房门,他以他惯有的“突突突”的亢奋语调,独白了两个小时。
“他翻来覆去说的话,在我听来是一个意思,他们这批作者是网络文学这些年来主流化、产业链化的受益者。” 事后侯小强说,这位“大神”的表白,让他感动。
这个年轻人是江湖上响当当的大人物——“骷髅精灵”,作为公认的“劳模型”作者,加上文字与网游贯通,他在网络作家财富榜上年年位列前十,从2010的350万,到2011的890万,到2012的1700万,紧跟着这个行业近三年连年翻番的涨幅。
他的最近一部作品《圣堂》,还未上线,就已确定了在游戏和网络文学领域同时上马,新书的广告在各种载体上“无差别”投放,让小作者们仰着头羡慕他的豪气。
十年前的网游小说开山作《猛龙过江》,一举奠定了他的“大神”地位。让“骷髅精灵”这个名字打通了无数宅男在网游内外的经历。 “骷髅精灵” 这个笔名,就来自当年红遍全国的那款网游《传奇》中一个小怪的设定,“他虽不强大,但坚韧不死,是每个玩家都要过的一关”。
随着财富积聚的水涨船高,网络作者的身份也从边缘转入主流。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公共社交场合的“骷髅精灵”,一开腔就是他标志性的“突突突”语调,对陌生人神侃自己的成神之路,更让人恍然觉得他就像是从他的作品里走出来的“热血”主角。

在虚拟世界里挥洒“热血”,他把当年租住的破房子当成“水岸豪庭”写了进去。如今携家入住的豪宅名车,谈起财富,他会大方地撩起袖子,亮了亮盖在他细细的手腕上的一块百达翡丽表,市价96万6。
驾着奔驰坐骑,穿过盛大的拱门下,“大神”的难得现身,让浸淫在网络文学帝国的人,如临“国王”归来。走近了看,他瘦削的脸颊仍在往外爆着青春豆痕。
“基尼系数”
“右耳”没有接到侯小强的电话,这并不出她的意料。虽然2010年就位列盛大首批“铂金作家”,也还身背着最后一年与盛大的作者合约,但在还差一步成神时,她却骤然掉头,放弃了网络写作的主阵地。
近些日子,她总是在睡眠里重复着同一个梦境,“又梦到开车,可惜还是一辆雪佛兰大黄蜂”。 “雪佛兰大黄蜂”是一款中档车型,足资小白领们YY,但算不得“白美富”的dream car。
这不上不下的梦,似乎吊住了她的某一根神经。在她上头,是只能仰望的二三十个收入过百万的“大神”,而在她之下,则是基数达到10万、不足以以稿费糊口的底层作者。在网络写手江湖中,像她这样在网络收费阅读之外,能靠实体出版和影视改编权出售,年收入达几十万的作者所占比例不到三成。在侯小强的口中,把最有钱和最普通的作家之间的鸿沟,比作“基尼系数太高”。
混迹职场时,过剩的梦滋养了“右耳”的网络写作,而网络写作从职场中解放了她。五年前,第一本书《外滩三号》写在职场小说大热的当口,也刚好折射了她在公关行业就业的经历。如今书已出到第七本书,封面票口上仍几乎一成不变地把她描述成“想三十岁退休”、“对漂亮包包有执念”、“梦想公主和几个王子一起过幸福生活”的女性YY标本。
写作的收入让她有闲和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一样,在太阳下眯着眼睛描指甲。但保持每日更新上万字、与读者捆绑互动,反倒跟她为跳出“小白领”的生活框框,而兴手在网上写起YY文(意淫虚幻生活的文字)的初衷相悖。
在“右耳”来看,“主流化,写得够长,够小白”是“成神”的三大要件。而对于自己擅长的都市类,她坦言,“个人经验经不起写,只好把同样的东西换不一样的包装”。
早在2006年起点中文网编辑部所撰的网络写作指南《成神之路》中,就已经明确指出“都市言情是最容易在网上扑街(意指被读者抛弃,无法赚取稿费)的文类”。 因为取法现实的小说和架空小说比起来,几乎不可能像玄幻那样一写就是洋洋洒洒数百万,写不长也就意味着降低了读者粘度,不为网络平台所看好。

现在的职责重心已经转向服务高端作者的“碧落黄泉”,一年下来和诸位“大神”的沟通,却不到五句。“可能就到他新书发布的节点,他提醒一句,上大封推(一种强力推荐广告资源),我就应一个字,好。”
“大封推”、“三江阁”、“新人榜”、“月票”、“打赏”等为扶持新人、或加强读者、作者互动的栏目,就是这十年规则完善过程中的产物,让整个系统运转起来就像一部齿轮咬合紧密的庞然大物,以资本滚动着文字,造出一个个“大神”。
而它一旦自洽地运转起来,又像是脱离了掌控,一些看起来反常的数据扰动,也在后台上显现出来。
每到月票冲榜的关键阶段,起点上的几位“大神”,也就是在网络作家财富榜上名列前茅的“爱吃西红柿”、“天蚕土豆”之间,少不了一场短兵相接。提前两天,已经有大神在更新中发出通告,“求月票,给跪了”。读者Q群里已是骂和捧交织成一片。
“月票”发榜前两小时,某大神的订阅数“蹭蹭蹭”地往上直升。“好小子!”“导演君”紧盯着屏幕上的12个读者Q群和4个作者Q群闪成一片,那只捏着鼠标的手已经沁出汗来,深陷下去的酒窝挂在黝黑的脸上,血气上涌,又带着一股子嘲弄。
一声号令之下,读者Q群里的粉丝购币的购币,充卡的充卡……“导演君”操控的这个“后台”,不过一台老旧的组装电脑,在石家庄乡间的农房里徒对四壁。从窗口望出去,则是华北平原初春的麦田。
2005年就开始混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的“导演君”,作者梦碎后,才操起“水军”的营生。当年他曾“真心痴迷过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后来又因“《致我们的青春》里一句‘一走了之四处流浪的青春’”,而流落豫、鄂、湘,打过各种不靠谱的短工。在写了扑街的几部书后,“新人出头难”成了他混迹网文界的怨念。
三年前,曾有一个名震一时的读者账号“紫月1970”,这个马甲曾一次性打赏“爱吃西红柿”100万起点币(相当于1万元人民币)。网友查其IP地址来自山西,疑其为一介煤老板“粉丝”。在“导演君”的眼里,这一切反常状况的发生,都暗示着这个圈子里“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是钱”。

对这些反常之举,“碧落黄泉”则有如此判断:“一口气充几十万上百万起点币,一个人很难充得了,因为充值卡面额是有限的,了不得你买个几百几百,也得充好一阵;理论上有上千面额的起点币,摊子上卖的还不多。在几分钟之内办成这样的事,那得发动全公司的人才成。”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日,伪装IP地址早已不是什么难事。在16个Q群上发出信号,几分钟内搞定。
“导演君”的神色中还透着一股“劫富济贫”的豪迈。“这点钱集中在一个读者手里是一大笔,但出在一个大神身上又不算什么,这点支出对他来说可以换来成倍的回报。现在冒出来的这些‘月票’、‘打赏’之类,说到底只是方便老人霸着他们的地盘,新人更难上位。能给我们剩些什么?”
何去何从?
起点创业团队出走盛大文学的消息一出,各种纷至沓来的流言之中,在写手们聚集的“龙的天空”网站,被反复咀嚼最多地是,“盛大文学CEO侯小强亲自出面致电众位大神,为稳定军心,盛大必将拉拢一批铂金写手,而受到挤压的则还是中底层写手”。
今年第一个从盛大出走的起点元老罗立(“黑暗左手”),认定这是一个难解的局。近三年移动阅读领域的高速增长,反衬出在线阅读的收益的渐趋饱和。“这个市场的盘子到不了十亿,到顶了。”他说。
在过去的十年里,靠着起点始创的“微支付”模式,网络文学的盘子已经容下10多万从网络写作获得收益的作者,和几十个收益上百万的“大神”。而底层作者群体,顶多只能分享到这个盘子里的“微收益”。
早年被盛大收编,从网络作者转型成管理者,如今出走盛大,又从管理者转型成版权策划人,罗立谋划着他在网络文学世界里的第二次角色转变。这一次,他准备好了将自己甩出狭义的网络文学领域。
他回顾2004年以来盛大发展的轨迹,当年注资打通网络文学和游戏领域,可谓前瞻性的决策;而如今从单纯的版权买卖推进到介入下游的开发,则显得为时势所迫了。“将来用户付费消费从30亿发展到300亿,不是取决内容,而是取决于渠道。而像“爱吃西红柿”的《星辰变》从小说转卖到游戏,版权卖了400万,却不过是当时为了炒高市场的短线行为。”
难于在网络文学类型上拓展,“右耳”试着横向拉开战线。她把自己定位成“内容生产者”,牢牢地把影视改编权抓在自己手里:刚通过经纪人把《同居时代》的电视改编权卖掉,又开始着手谈新作《我和我的三个男友》的合作拍摄。在她看来,资本近来向以王牌编剧麦加、邹静之等为核心竞争力的浙江华策影视注资,预示着编剧行业将取代网络文学,成为下一个爆发增长的文化新领域,“因为资本总是有着更敏锐的嗅觉”。
“导演君”则把自己的生活分割在三重空间里:上网注水,闭关写作,在家务农。现在的他已经对当年跟风历史类小说的“幼稚”颇为不屑,屯田练字写自己的“乡土小说”才是正经事。“说起来我的局布得也很大,种田写字是一个世界,网上的那些是另一个世界。混了那么多年,我算是看明白了。”对着家门口的农田,“导演君”的酒窝又陷进脸膛,浮现诡秘地一笑。
“记得有一个编辑对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圣经》里说,你可以进窄门,也可以进宽门。但上帝叫你进窄门。认定了网络写作,就要进那扇‘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