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要求学校改变传统以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以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合作,发挥出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是实现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和需求的激增,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否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急需合格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许多应届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中国物流人才职业能力建设蓝皮书(2016)》指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不仅供给总量不足,而且人员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据资料统计,如果按照每1亿元GDP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来计算,物流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为1850万人,并且每年新增的物流岗位数量为180万左右,而国内高校、第三方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每年能培养出40万人左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经被我国列为紧缺型人才之一。
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关键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两低一差”的现象,即学历低、专业对口率低、业务能力差。因此,只有将产、学、研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1.明确目标。因为物流行业涉及面广,专业领域跨度大,产业链长,所以从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其与一般的岗位人才需求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相互促进,发挥出产、学、研三者的合力。
2.协调好学与研之间的关系。学与研即教学与科研,这两者基本上在校内完成,属于学校的内部职能。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优秀教师评选、晋级职称和基金项目申请等内容都与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挂钩,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查考占比较小,所以在校内就容易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协调好学与研之间的关系,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考评中的占比,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业率、物流师资格证通过率等,促使学与研这两者能够同步提高。
3.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而且能够给学校提供大量的科研项目。但是,许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专业负责人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关系上,这种关系具有不稳定性,不利于两方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所以,要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要从最简单的“招聘-就业”模式逐渐向相互依赖的深层次合作方向发展。
三、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深化校企合作,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增强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校于2014年创办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现代物流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主要依托经管学院物流管理和港口物流两个专业的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教学企业等资源,提高我校在物流领域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并且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
我校服务中心选择与部分有代表性的先进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金湾分公司、珠海市德昌顺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珠海惠威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凯利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并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来明确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校企双方能够按照约定来履行各自的职责。另外,邀请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组建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做出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最终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效开发,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共享优势资源
實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除了在校内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中心,还在部分企业内部建设了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比如,我校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到校进行实训指导,为广大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资讯,丰富了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我校还派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工作和学习,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鼓励教师在获得教师职称的同时,努力取得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彻底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工作实践的矛盾。通过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达到了70%以上,为后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校的一些优秀专业教师还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并且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我校为企业培训出了诸多的专业人才(详见表1),为后续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训基地,并配套专业的实训设备(详见表2),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有3个:物流综合模拟中心、广科一公里速递中心、货讯通单证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有20多个,并且拥有4家合作企业的实施资源。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对现代物流中的实践应用获得全方面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我校现代物流服务中心的构建,正是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加强校企合作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而搭建出的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培鉴”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2-45.
[2]姜方桃,郑庆华,何宽,等.“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34(35):235-236.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行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意味着用人单位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要求和需求的激增,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是否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的发展。但是,在当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供求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错位,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急需合格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许多应届生找工作难的问题。《中国物流人才职业能力建设蓝皮书(2016)》指出,我国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不仅供给总量不足,而且人员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据资料统计,如果按照每1亿元GDP需要25个物流从业人员来计算,物流从业人员的总需求量为1850万人,并且每年新增的物流岗位数量为180万左右,而国内高校、第三方培训机构和公共实训基地每年能培养出40万人左右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所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经被我国列为紧缺型人才之一。
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有机结合的关键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出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往往存在“两低一差”的现象,即学历低、专业对口率低、业务能力差。因此,只有将产、学、研这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人才。
1.明确目标。因为物流行业涉及面广,专业领域跨度大,产业链长,所以从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来看,其与一般的岗位人才需求存在差异性。基于此,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然后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构建课程体系,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相互促进,发挥出产、学、研三者的合力。
2.协调好学与研之间的关系。学与研即教学与科研,这两者基本上在校内完成,属于学校的内部职能。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更加注重教师的科研能力,优秀教师评选、晋级职称和基金项目申请等内容都与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挂钩,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查考占比较小,所以在校内就容易形成“重科研、轻教学”的氛围。协调好学与研之间的关系,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师考评中的占比,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业率、物流师资格证通过率等,促使学与研这两者能够同步提高。
3.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环节,用人单位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而且能够给学校提供大量的科研项目。但是,许多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专业负责人与企业管理者的个人关系上,这种关系具有不稳定性,不利于两方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所以,要协调好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双赢,要从最简单的“招聘-就业”模式逐渐向相互依赖的深层次合作方向发展。
三、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深化校企合作,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实力,增强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我校于2014年创办了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现代物流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主要依托经管学院物流管理和港口物流两个专业的师资、教学设施、实训基地、教学企业等资源,提高我校在物流领域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并且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具体做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计划
我校服务中心选择与部分有代表性的先进企业进行合作,比如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珠海金湾分公司、珠海市德昌顺物流投资有限公司、珠海惠威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凯利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等,并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来明确产学研合作中的权利和责任,确保校企双方能够按照约定来履行各自的职责。另外,邀请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组建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做出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最终实现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效开发,学生的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也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共享优势资源
實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此,我校除了在校内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中心,还在部分企业内部建设了实训基地,实现了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比如,我校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到校进行实训指导,为广大学生带来最新的行业资讯,丰富了学生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我校还派遣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进行工作和学习,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鼓励教师在获得教师职称的同时,努力取得物流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切实落实“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彻底解决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长期脱离工作实践的矛盾。通过校企双方的优势资源共享,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达到了70%以上,为后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校的一些优秀专业教师还多次参加了国内外学术会议,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并且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我校为企业培训出了诸多的专业人才(详见表1),为后续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我校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建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教学实训基地,并配套专业的实训设备(详见表2),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我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有3个:物流综合模拟中心、广科一公里速递中心、货讯通单证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有20多个,并且拥有4家合作企业的实施资源。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对现代物流中的实践应用获得全方面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保障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我校现代物流服务中心的构建,正是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际需要,为加强校企合作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而搭建出的一个广阔的平台,促进了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培鉴”一体化平台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42-45.
[2]姜方桃,郑庆华,何宽,等.“三维一体”的产学研用物流管理专业实践基地和导师团队建设研究[J].价值工程, 2015, 34(3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