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应有清晰的主线贯穿,“讲、辩、练”就是贯穿教学的三条主线,借助这三条主线,可以有效的实现师、生、文本的对话,这在一堂课中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把握住教学的主线,就能脉络清晰,少走弯路,就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就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主线教学高效如何让学生轻负高质的学习,如何让学生热爱学习,不厌倦学习,课堂是关键。只有课堂教学有趣了,学生对学习才有趣,只有课堂教学高效了,学生的学习才会高效,才会空出大量的课余时间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成才的文体活动,如何让课堂45分钟的每一分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是我们每个教师终身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千变万化中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用主线来贯穿课堂,就能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语文课来说,一般应该有三条主线,就是讲、辩、练,要精讲、善辩、多练,体现出师生共同学习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有精彩的讲述
一堂好课的标志往往体现在教师精彩的讲述上。这个精彩的讲述主要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上要精练,形式上要精彩。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讲台上精彩的分分秒秒,都是建立在课前充分的备课和大量的占有资料基础上的,要大量占用教学资料,从中抽出有价值的关键点,形成自己的备课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点拨、引导、激发的作用。这就是精练的内容。精练的内容不一定是压缩课堂教学知识和过程,而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有效率。
有一次,我曾经执教鲁迅的一篇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有些晦涩难懂的,果然,在课文结尾,当我讲到“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一句时,学生普遍出现了迷惑之情,不明白这个“地底下”到底指什么。我虽然按教参所讲,解释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者”,但仍然没能消除班上学生的不解。最后,我索性再多花了两节课给大家放了一场反映白色恐怖下地下斗争的红色电影《秋喜》,学生们看完后,顿时明白了“地底下”的含义,而且印象深刻,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样的教学安排看似多花了时间,但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却有巨大的辅助作用。也是一种另类的“精练”。
其次,教师要用精彩的语言组织课堂,让学生感受的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用精彩的语言把精练的内容呈现出来,这就要看语文教师的文学功底和教学能力了,这二者相结合就能形成一个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精彩的教学语言都是一个需要终身修炼的课程。
二、学生要有善辩的能力
辩论是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有效途径。“真理不辩不明”,辩论能使人头脑敏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辩论的海洋,是学生对学习的各种认识、体会的智慧的火花的碰撞。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辩论的机会,给学生搭设一个辩论的平台。
现在,很多地方提倡导学案教学,在注重学生预设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没有激发出学生强大的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爱求知的天性被压抑,长此以往,怎么能指望学生热爱学习,学习效率又怎么会提高。相反,如果能给学生创建一个自学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要知道,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辩论,在讨论中互为师生是最高效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教学相长”,而辩论就会使“教学相长”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辩论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话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且,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要做一个参与者,不能总想着去“导演”课堂,而要和学生共同努力去“生成”课堂,在生成的过程中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要设计多元化的训练
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是非常有效的。而这种训练必须是多元化手段的综合运用。举个例子来说,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口语、笔试的训练,以为让学生课堂上发发言,做做随堂练习、检测就是训练,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体验训练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要知道,情景体验也是学习、内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当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种情景体验活动时,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超过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一个好的体验活动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大热情,对于这一点,凡是组织过体验活动的老师都是深有体会的。
当我们将这种体验式训练常态化、精细化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条高效训练之路,可以寓教于乐,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内化知识和能力。原因很简单,在体验中,学生们会获得难得的知识运用经验,而知识加经验就会使学生获得能力。所以,情景体验活动更像是一种能力训练。
知识和能力训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以练促学也是以后教学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为实现教学业绩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训练,我觉得它还是连接课内、课外的桥梁。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的重要渠道。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
首先,我们知道课堂训练的高效是课下训练不可比拟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即时训练,可以很好的检测所学,注意力和记忆力、理解力都较容易达到巅峰状态,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重难点。这也就是教师为什么经常强调“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的原因。课上忽视一分钟,课下花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弥补。口动、手动、身动已成为课堂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次,课下训练是课上训练的延伸和巩固,是实现课内外迁移的重要途径,要改变练在课后的固有观念,练在课前也是极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课上和课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第三,针对训练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保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每次综合检测后,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加强优差生的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初步的尝试,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把握住教学的主线,就能脉络清晰,少走弯路,就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就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保持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长时间地训练才能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受益终生。
主线教学高效如何让学生轻负高质的学习,如何让学生热爱学习,不厌倦学习,课堂是关键。只有课堂教学有趣了,学生对学习才有趣,只有课堂教学高效了,学生的学习才会高效,才会空出大量的课余时间参与有利于身心健康成才的文体活动,如何让课堂45分钟的每一分钟发挥出巨大的价值,是我们每个教师终身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千变万化中要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这是一堂课的核心部分,用主线来贯穿课堂,就能较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语文课来说,一般应该有三条主线,就是讲、辩、练,要精讲、善辩、多练,体现出师生共同学习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有精彩的讲述
一堂好课的标志往往体现在教师精彩的讲述上。这个精彩的讲述主要指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上要精练,形式上要精彩。
我们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讲台上精彩的分分秒秒,都是建立在课前充分的备课和大量的占有资料基础上的,要大量占用教学资料,从中抽出有价值的关键点,形成自己的备课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点拨、引导、激发的作用。这就是精练的内容。精练的内容不一定是压缩课堂教学知识和过程,而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有效率。
有一次,我曾经执教鲁迅的一篇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是有些晦涩难懂的,果然,在课文结尾,当我讲到“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一句时,学生普遍出现了迷惑之情,不明白这个“地底下”到底指什么。我虽然按教参所讲,解释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革命者”,但仍然没能消除班上学生的不解。最后,我索性再多花了两节课给大家放了一场反映白色恐怖下地下斗争的红色电影《秋喜》,学生们看完后,顿时明白了“地底下”的含义,而且印象深刻,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样的教学安排看似多花了时间,但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却有巨大的辅助作用。也是一种另类的“精练”。
其次,教师要用精彩的语言组织课堂,让学生感受的到课堂教学的魅力,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语文的教学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用精彩的语言把精练的内容呈现出来,这就要看语文教师的文学功底和教学能力了,这二者相结合就能形成一个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对每一个语文教师来说,精彩的教学语言都是一个需要终身修炼的课程。
二、学生要有善辩的能力
辩论是检测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有效途径。“真理不辩不明”,辩论能使人头脑敏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辩论的海洋,是学生对学习的各种认识、体会的智慧的火花的碰撞。语文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辩论的机会,给学生搭设一个辩论的平台。
现在,很多地方提倡导学案教学,在注重学生预设学习的同时,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没有激发出学生强大的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爱求知的天性被压抑,长此以往,怎么能指望学生热爱学习,学习效率又怎么会提高。相反,如果能给学生创建一个自学辩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反而有助于他们的学习,要知道,让学生相互之间讨论、辩论,在讨论中互为师生是最高效的学习。我们都知道“教学相长”,而辩论就会使“教学相长”真正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恰当的辩论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话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且,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一个旁观者,而要做一个参与者,不能总想着去“导演”课堂,而要和学生共同努力去“生成”课堂,在生成的过程中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要设计多元化的训练
有计划、循序渐进的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是非常有效的。而这种训练必须是多元化手段的综合运用。举个例子来说,在常规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口语、笔试的训练,以为让学生课堂上发发言,做做随堂练习、检测就是训练,其实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体验训练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要知道,情景体验也是学习、内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当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种情景体验活动时,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是超过其它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一个好的体验活动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大热情,对于这一点,凡是组织过体验活动的老师都是深有体会的。
当我们将这种体验式训练常态化、精细化后,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条高效训练之路,可以寓教于乐,既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内化知识和能力。原因很简单,在体验中,学生们会获得难得的知识运用经验,而知识加经验就会使学生获得能力。所以,情景体验活动更像是一种能力训练。
知识和能力训练蕴含着深刻的内涵,以练促学也是以后教学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通过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训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为实现教学业绩的突破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训练,我觉得它还是连接课内、课外的桥梁。是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的重要渠道。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
首先,我们知道课堂训练的高效是课下训练不可比拟的。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即时训练,可以很好的检测所学,注意力和记忆力、理解力都较容易达到巅峰状态,能够比较轻松的掌握重难点。这也就是教师为什么经常强调“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的原因。课上忽视一分钟,课下花十倍的努力也未必能弥补。口动、手动、身动已成为课堂训练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次,课下训练是课上训练的延伸和巩固,是实现课内外迁移的重要途径,要改变练在课后的固有观念,练在课前也是极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课上和课下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第三,针对训练是挖掘学生潜力的重要保证。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在每次综合检测后,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加强优差生的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的关键。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初步的尝试,我想,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把握住教学的主线,就能脉络清晰,少走弯路,就能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成绩就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主体,保持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是高效学习的关键,这些都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培养,长时间地训练才能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