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COP15?
COP15指《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旨讲话解读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彰显大国领袖的担当和东道国的风范,高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旗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世界影响。
共建家园:首提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首次提出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共商大计: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个倡议”
“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的讲话高瞻远瞩,围绕人类要怎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命题,提出四个倡议——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共享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共襄盛举:从承诺到行动,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习近平提出令人瞩目的“中国行动”——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旨讲话金句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處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如何评价“昆明宣言”?
10月13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在云南昆明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
“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昆明宣言”还作出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积极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承诺。
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各方政治意愿。宣言将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向世界展现中国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决心,并展示出中国将在相关问题上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说,“昆明宣言”最初由中方提出,在高级别会议上集体通过。中方本着开放、透明、包容的态度,各国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宣言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各国共同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强烈意愿。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昆明宣言”制定的背景是全球寻求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治理体系,体现了196个缔约方寻求最大共识,也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宣言坦诚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说明了人类在过去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宣言形成的共识对下一阶段人类制定可行的路径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昆明宣言”是解决我们过去存在问题的良药,更是未来的行动指南。宣言将对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昆明宣言”的通过,既是国际社会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努力结果,又是克服新的艰巨挑战的开始。“昆明宣言”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向世界展示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政治决心,也是中国作为大会东道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展现领导力的产物。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昆明宣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落实执行,真正作出改变,才能创造我们大家所乐见的未来。
多位与会人士认为,“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充分展示了各国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共存共荣的理念。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社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COP15指《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
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旨在倡导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达成公约提出的到2050年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分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会议于2021年10月11日-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于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10月13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通过“昆明宣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旨讲话解读
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昆明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彰显大国领袖的担当和东道国的风范,高举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旗帜,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信心,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方向,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擘画蓝图,必将产生重大深远的世界影响。
共建家园:首提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首次提出三个构建“地球家园”的愿景:
共商大计:提出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四个倡议”
“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习近平的讲话高瞻远瞩,围绕人类要怎样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命题,提出四个倡议——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共享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
习近平在讲话中特别提到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强调“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共襄盛举:从承诺到行动,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征程,习近平提出令人瞩目的“中国行动”——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旨讲话金句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處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如何评价“昆明宣言”?
10月13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在云南昆明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
“昆明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昆明宣言”还作出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积极完善全球环境法律框架,增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等承诺。
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说,“昆明宣言”是一个政治性宣言,主要目的是集中反映各方政治意愿。宣言将释放出强有力的信号,向世界展现中国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的决心,并展示出中国将在相关问题上采取更有力的行动。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说,“昆明宣言”最初由中方提出,在高级别会议上集体通过。中方本着开放、透明、包容的态度,各国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宣言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各国共同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强烈意愿。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说,“昆明宣言”制定的背景是全球寻求未来1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治理体系,体现了196个缔约方寻求最大共识,也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贡献。宣言坦诚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说明了人类在过去的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宣言形成的共识对下一阶段人类制定可行的路径非常重要。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说,“昆明宣言”是解决我们过去存在问题的良药,更是未来的行动指南。宣言将对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正面影响。
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认为,“昆明宣言”的通过,既是国际社会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努力结果,又是克服新的艰巨挑战的开始。“昆明宣言”是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向世界展示了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政治决心,也是中国作为大会东道国,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展现领导力的产物。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说,“昆明宣言”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去落实执行,真正作出改变,才能创造我们大家所乐见的未来。
多位与会人士认为,“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充分展示了各国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共存共荣的理念。特别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国际社会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国际社会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